“西蜀漏天”雅安自古就有“雨城”之名,而蒙山更以“雨雾蒙沫”而得名。一阵急风刮过,豆大的雨点砸向大地。人言春雨贵如油,可在这片土地上,从来就不缺雨水。
泥泞的官道上,艰难地行进着一队人马。顶着大雨,十个人抬着五付担架艰难地跋涉着,后面跟着两个人一前一后照顾的二十几匹驮马。
行无疆和普次抬着卓玛,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卓玛虽然只是一条狗,可它一点都不比人轻,将近一米四的身长,足有60多公斤。加上背后20多公斤重的60升蹬山包,让行无疆苦不堪言。他怕卓玛的伤口淋雨受到感染,早把冲锋衣盖在了它身上。自己在t恤上喷的衣物防水剂在这种大雨里根本没起作用,从里到外早就淋透了。让他唯一感到幸运是脚还是干爽的,雨水沿着裤管流下,没灌到鞋里。他脚上的这双meindl蹬山鞋,是他趁春节打折时和户外店老板狂砍了二十分钟,最后小二千块买下的,这次出门还是第一次穿。这鞋好处就是舒适、结实并且防水和抓地性能特别出色,只要不从鞋口罐进去水,无论在水里泡多久,里面也是干爽的。
其他人可没行无疆这么好的条件,脚上的皂靴早就灌包了,在泥泞的路上抬着担架,可谓是举步为艰。有的干脆脱下靴子,打起赤脚。
行无疆看看时间已近中午,整整3个小时,才走了20里,众人都已疲惫不堪。要说徒步,行无疆并不打怵,他在驴友当中是出了名的变态,曾经创下负重25公斤一天暴走了52公里的驴行记录。否则,他也没胆量孤身穿越藤格里沙漠。他身后的张富顺等一干众人,也都是徒步高手,马帮走的多是山区古道,从来不用车辆。马到是不少,但多是驮货用的,人基本是牵着马徒步,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成年累月靠两支铁脚板量地球。
但是,现在的情况可不一样了,这些人昨晚与群狼打斗,不但一夜未睡,还几乎各个都有伤在身,只是轻重不同。他们可不像行无疆一样有云南白药、纱布以及医用胶布。土制的草药用布一包,就算处理伤口了。现在被雨水一浸,伤口钻心的疼,还要抬着担架在泥水里跋涉,包括行无疆和身体健壮的普次,几乎集体崩溃。
担架只能抗在肩上,只要自己不倒下,众人就不会把同生共死的重伤兄弟放泥水里。由于盖着蓑衣和冲锋衣,受了重伤的三个人和两头巨獒并没淋到多少雨水。早上的时候,行无疆还给他们各吃了两片抗生素,伤情基本都比较稳定。但要是粘上泥水造成伤口感染,可就危险了。所以,刚一变天,行无疆就告知众人:“想保住这三人两犬的性命,就不能让他们沾到泥水。”
看到众人的都已无法坚持,行无疆掏出了一把干辣椒,每人一个,让他们在嘴里嚼。
这是行无疆从老驴那学来的野外生存技巧,在体能快要崩溃或寒冷难耐的时候,嚼上一个干辣的小朝天椒。不用多说,各位也知道是什么效果。
“啊。。。啊。。嗬。。嗬。。。。。行。。行。。行兄弟!这是啥!啥啊?嗬!嗬!。。”
“嗬。。。嗬。。。啊!行。。行。。行大哥!这嘴。。嘴里像把刀。。。刀在刮啊。。嗬。。嗬。。。”
“是救命的东西,嗬。。。嗬。。。必须嚼碎嗬。。。嗬。。咽下去,才能支持下去!嗬。。。嗬。。。”行无疆嗬着大嘴鼓励众人,他也怕辣啊!
宋朝的时候还没有辣椒,辣椒原产于南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传入欧洲,到明朝末年才传入中国。如果不是行无疆穿越时空来到南宋,四川人吃辣椒,最早也要等到清朝嘉庆年间了。
行无疆的一棵辣椒可把众人害惨了,口里冒火有如刀绞,集体张嘴哈气,头上大汗淋漓。但很管用,一股热流自丹田生起,身上立刻又有了些力气。
这辣椒的妙用,一是刺激神经让身体发热,短时间内恢复些体能,二是转移注意力,只顾着嘴里辣,忽略了其他行为。
行无疆趁着大家的辣劲,和普次加快了脚步,嘴里大声高唱:傲气面对万重浪热血像那红日光胆似铁打骨如精钢。。。。。。。。。
众人听见行无疆虽然唱得曲调怪异,但慷慨激昂,豪情万丈,歌词更是激奋人心。一时间都情绪高涨,振奋起来,脚步也比先前快了许多。半多小时,竟走出七、八里多路。
眼见路旁逐渐有了村落人家,普次告诉行无疆:“离雅州还有十五里,前边一里处有家客栈,可以歇息,吃些东西。”
正要鼓励众人再加一把劲,齐老三带着两部马车前来接应。大家一边忙着把伤员安置在车上,一边心急火燎地问齐老三家里的情况。
和名山县情况差不多,雅州也倒塌了一些房屋,也有些死伤。张富顺家的房子和店铺都没倒,只是有些裂出缝隙。张富顺的老娘被房上掉下的瓦片刮伤了额头;一个店铺的伙计被倒下的货物砸伤了腰,但都不重,没什么大碍。马帮大院离张家不远,倒了些马棚柴房,住人的房子也只是裂了,没有倒的。大院及四周住着500多口马帮兄弟和家人,除了几个受了点轻伤,都还平安。不过官府通知晚上不得进屋入住,昨晚张家的人有酒楼可以安身,马帮也有许多帐篷都还算好,县城的好多人家可就没那么好运了,大部分都在外面过的夜,今日又赶上雨天,实是遭了一番苦罪。
听说家人平安,众人都松了一口气。又详细询问了各受伤的人具体状况和城内的其他情况,和齐老三一起来的赶车伙计知之甚详,一一做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