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之死,让全国震惊,反对董卓之音也越发高涨。但天下各大士族对此却仍处以观望的态度,因为谁都不想强出这个头,在就是名望问题,这个时候不是谁想出头就能出头的,不然强出头没人呼应,那这个丑就出大了。
渤海袁绍府邸。
“元皓董卓毒杀旧帝这件事,你怎么看?”
“董卓此等暴行必将激起民怨,而主公现在有上中下策三种选择!”田丰缓缓而答。
“哪三种选择?”
“下策,那就是主公现在镇臂一挥,广发讨逆之帖。相信以主公的名望必有诸侯与之相呼应,到时候主公的声望就更盛了。不过,此等做法于只能为主公博取名声,并无实质好处,而主公也还是渤海侯而已。
“那中策呢?”
“按兵不动,静观其变。董卓手握重兵,而且还挟天子以令群臣,主公现在还不宜强出头而与之针锋相对,有时候适时的退步其实是一种稳妥的方法。而这样做能使主公继续积蓄力量,又可以防备韩馥乘机渔利。”
“那上策呢?”
“与公孙大人相呼应,兵锋直指冀州。待时机成熟就以讨伐董卓为名,逼韩馥与公孙瓒二人加入进来。然后主公就可以乘机接收和控制住冀州,就算不能,那也要造成韩馥守不住冀州,腹背受敌的局面。这样主公既可以赚到名声,又可以收到实实在在的土地。”
“好象上中下三策都不错!”袁绍依然拿不定注意。
“元皓所言甚好,如果主公想做一个汉室忠臣,那就可以选择下策。而如果主公只满足一个太守那就可以选择中策。要是主公想做出一番大成就,那上策将是唯一之选。”逢纪附议道。
“元皓怎么看?”袁绍还是想征求大家的意见。
“元图之言正是吾意!”
“好!那就行上策,有劳元皓再修书一封与公孙瓒。”
洛阳董卓府邸。
“主公,近日外传,诸多诸侯准备联合起来以讨逆为名,讨伐主公。”
“他们敢,贤婿。都有哪些人?”
“好象有东郡太守乔瑁,广陵太守张超,后将军袁术等人!”
“这些跳梁小丑不足为虑,曹操现在有什么消息吗?”
“据细作报,曹操现在正在家乡募兵,而且还有了一定的规模。”
“没兵没将,孟德小儿玩不出什么花样。老夫收拾他那也只是时间问题。”
“渤海候袁绍现在到是没有什么动作,不过依我看来,他正在打冀州的主意。虽然袁绍乃多谋少断之辈,但真要让他占据冀州,那将是棘手的问题。”
“不错!那就起草昭令加封公孙瓒,并许以好处,让他压制一下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