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中董卓虽然做了很多举动,但之前的暴行还是不能平息各地愤恨。东郡太守桥瑁这时率先发信予各地州郡,陈述董卓的恶行,并希望各地方举兵共同讨伐董卓。看到桥瑁的书信,袁绍马上做出了回应,以袁家的名义起草了讨伐董卓檄文,曹操也是率先响应。
拿到檄文的韩馥将檄文与手下商议,就助袁绍还是助董卓一事上,众人的意见也惊人的相同:都赞同先与袁绍,公孙瓒罢兵,诛除董卓逆贼保卫皇上保卫汉室才是头等大事。不过沮授一人却持反对意见,他认为皇上,汉室固然重要,但现在头等大事应该是稳固冀州的局势,先将袁绍的势力彻底赶出冀州。最后商议的结果是先行讨伐董卓。
而此檄文发去后,各镇诸侯皆起兵相应:
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
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
第三镇,豫州刺史孔。
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
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
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
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
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
第九镇,济北相鲍信。
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
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
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
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
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
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
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加上曹操这个以前的校尉共组成了十八路诸侯。
而讨伐董卓的战事也拉开了帷幕,各地诸侯因为袁绍的名号,所以推举其为总盟主,曹操则被选为副盟主。在起誓的当天,袁绍也自封为车骑将军,曹操则被授行奋武将军。而讨伐董卓的队伍也被冠以关东军的称号。
十万关东军就这样直扑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