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草
今草者,草圣张芝所创,张芝学崔杜章草,又创为今草,有蛟龙骇兽奔腾拿攫之势。其草书精熟神妙,冠绝古今,为百世不易之法式。字之体势皆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
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行首之字往往继前行之末,世称一笔书者,起自张伯英。伯英虽始草创,遂造其极,伯英乃草书之祖也。
后有王献之,明其深诣。王献之字子敬,右军第七子,幼学于父,次习于张,尤善草隶,后改变制度,别创其法,欲夺龙蛇之飞动,掩锺张之神气。其书筋骨紧密,不减于父,及论诸体,多劣右军,唯草书,世以为过之也。
至有唐之世,又有所谓大草者,大草或称狂草,前所未见,而自张旭始。
张旭,苏州吴人也。与李白,贺知章等结为“饮中八仙”。又文宗时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或云长史授法于陆柬之,尝见公出,担夫争路,而入又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后观公孙舞西河剑器而得其神,由是笔迹大进。
每大醉,呼叫狂走,下笔逾奇,尝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视之,自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以此呼为张颠,或曰:以其性故能创狂草之形,皆以为然也。
旭之后有怀素继之。
行书
行书者,后汉颖川刘德升所造也。即正书之小变,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后汉齐德升字君嗣,颖川人,桓灵之时以造行书擅名。虽以草创,亦甚妍美,风流婉约,独步当时。同郡锺繇与胡昭并师其法。刘德升即行书之祖也。
赞曰:详览字体,究其笔迹,粲乎伟乎,如珪如璧,宛若盘螭之仰势,翼若翔鸾之舒翮,或乃放手飞笔,雨下风驰,绮靡婉丽,纵横流离。
魏晋以来,工书者多以行书著名。昔锺元常善行狎书,尔后羲之,献之并造其极焉。若逸气纵横,则羲谢于献;若簪裾礼乐,则献不继羲。行书流便,各任自然。兼真者谓之正行,羲之为冠绝。《兰亭》为百世不易之法则。兼草者谓之行草,献之遂造其极。
真书
真书者,以锺繇为祖也。虽非锺繇所创,然锺繇之前无迹可传,至锺繇《贺剋捷表》、《宣示表》出,真书之楷模大定。
锺繇字元常,颖川长社人。才思通敏,官至尚书仆射,东武亭侯。繇善书,师曹喜、蔡邕、刘德升,其真书绝世,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锺繇之后有王羲之继之。羲之自言:吾比锺张当抗行。其小楷《乐毅论》、《黄庭经》为楷法之杰作。后献之《十三行》继之。
至明清时,有书分南北二派之说,言南北二派皆祖锺繇,南派则以羲之为祖,北派以索靖为祖。南派丰强秾丽,北派则雄浑坚劲。南派一脉献之,羊欣、王僧虔、智永,以至虞世南皆逸少之传也。北派则以中原诸碑为要,尤以魏碑为著。如《始平公造像》、《张秋生造像》、《张……
猛龙碑》,字皆浑厚,气势雄伟。又言欧、褚、颜、柳皆学中原碑版,体归北派,故与南派迥异云。有清之季,帖学式微,尤重碑版,故魏碑显迹扬名,其要有龙门二十品云。
楷法至唐贞观四家,欧、虞、褚、薛尚不改魏晋之法,至颜、柳出,楷法则大变矣。姜夔云:真书以平正为善,此世俗论,唐人之失也。古今真书之神妙,无出锺元常,其次则王逸少,今观二家之书,皆潇洒纵横,何拘平正。良由唐人以书判取士,而士大夫字书,类有科举习气。其论虽有贬唐人之变法,然其言唐人楷书但求平正而不求变化,所论当矣。此所以称唐人大变楷法之缘由也。
颜、柳者,颜真卿、柳公权也。
颜真卿,字清臣,为有唐一代名臣。颜清臣之书,殊少媚态,又似太露筋骨。或曰,求合流俗,非公志也。又其太露筋骨者,盖欲不踵前迹,自成一家,岂与前辈竞其妥贴妍媸哉!言其书得分隶之谨严,放而不流,拘而不拙,善之至也。
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人,以笔谏而著名。帝尝问公权用笔法,对曰:“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帝改容,悟其以笔谏也。其书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一家。或言其书不及颜之体局宽裕也。虽惊鸿避弋,饥鹰下韝,不足以喻其鸷急云。
真书至宋,则蔡襄独为称道。至若宋徽宗赵佶又另创一法,自名瘦金体,字形飘逸飞动。然形定而不变,则是唐人之滥觞矣。
至元,赵孟頫出,清丽柔婉之风盛。赵体褒之者以为得右军真髓,直追晋唐;贬之者以为柔媚无骨。观子昂正书,初皆柔媚,晚年学李邕,至《三门记》出,一扫柔媚,如百年之劲松,杰有骨力。可知大家之书亦有所变,不可以其少时之书一概而论矣。
飞白
飞白者,后汉左中郎将蔡邕所作也。传蔡邕待诏鸿都门下,见役人以垩帚成字心有悦焉,归而为飞白之书。汉末魏初,并以题署宫阙。王隐、王愔并云:本是宫殿题署,势既经丈,字宜轻微不满,名为飞白。蔡邕飞白得华艳飘荡之极。王僧虔云:飞白,八分之轻者。
欧阳询曰:飞白张乌巾冠世,其后逸少、子敬亦称妙绝。
吴处士张弘,字敬礼,吴郡人。笃学不仕,恒著乌巾,时号张乌巾。其飞白妙绝当时。飘若云游,激如惊电,飞仙舞鹤之态有类焉,自作《飞白序势》备述其美也。有唐之时,欧阳询亦得飞白之妙。
古法飞少白多,其体犹拘八分。梁武帝尝谓萧子云言:“顷见王献之书,白而不飞;卿书飞而不白。可斟酌为之,令得其衷。”子云乃以篆文为之,创为小篆飞白。变而飞多白少。虽创法于八分,实穷微于小篆。
宋仁宗时,飞白秀蔚雄迈,以还古法。宋蔡襄复作飞草,亦曰散草,极其精妙,有风云变化之势。昔其笔迹不传,不详其形状矣。
跋
书法源流一篇,连缀古文,间用已意而成。录其书目于后。
晋卫恒《四体书势》
唐张怀瓘《书断》
唐窦臮、窦蒙《述书赋并注》
宋朱长文《续书断》
姜夔《续书谱》
元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