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间,年关将至。
节日的气氛日渐浓厚。看着周围的人,大包小报的往家里拎年货,秋林也想做点什么。细细一想,有好些人,自己应该表示一下敬意和感谢,但是,真正的一旦这样做了,反而显得生疏了。
当他往梅姐家,用自己的工资,购回了一些年节货物时,还没有摆上桌子,就招致梅姐的一顿白眼。“你买这些东西干嘛,是不是有钱烧的?”梅姐指着阳台上挂满腊鱼腊肉,半嗔半怒的数叨着。也是,她的节货太完备了,不需要自己多操心。秋林深感悻悻。
往杜老家拎东西,老头也是一句话打法了:“你还是留着自己吃吧。我这里什么都有。”杜老家,亲戚故旧送的东西也不老少,有些物满为患的感觉。
只有给小张送节货时,他没说什么,只是一个劲的表示感谢。小张过节要回老家。他不能在这里陪秋林了。
外面的节日气氛很浓,秋林的心里,却没有丝毫的节日气氛。
梅姐告诉秋林,这一段时间不要到她那里住,她的女儿回来了,要和她住上一段时间。自己一个老女人,和秋林这样的一个年轻人住在一起,睡在一起,不好。她怕女儿不高兴。
杜老被自己的儿女接到首都去了。杜老的儿女在北京当官,听说官衔还不小。老头临走时,没有把房门钥匙交给秋林,他只是把院子的钥匙给了他。老头让秋林闲下来的时候,帮着照顾一下院子里的花草。离开一段时间,这是他唯一放心不下的。原来,自己在老头的心目中,只是相当于一个园丁的角色啊。秋林第一次对自己的身份,有了准确的定位。
小区里的保安人数本来就不多,随着小张等几个农村孩子的暂时离开,越发的紧张了。徐班长把仅剩的几个人的班次,重新排了班。考虑到秋林在这个城市里,没有什么亲戚朋友需要走动的,徐班长给他加了担子。二十四小时,在值班室打飞,也就是替班。这样一来,秋林二十四小时,基本上就被完全箍在了这里。秋林没有反对,他找不出反对的理由。谁都有家,只有自己是孤家寡人一个,没有什么可挑剔的。
二十四小年的时候,秋林把几个在自己店子里帮工的伙计,召集到一起,吃了一个团圆饭。临别时,他给每一个店员发了一个伍佰元的红包。这是他身上最后的一点钱了。他要求几个店员,安安心心在家过一个好年,过完十五再来上班。自己穷一点可以,不能穷了伙计。都是在外打工的,其中的辛酸,都了解。
忙完了店子里的事,秋林老老实实的在值班室,打起了自己没有休息日的长工。他不是冲着几个加班工资去的,他是耐不住心中的孤独感,他怕自己一闲下来会生出难以控制的孤独感和悲哀感。
梅子抽空来过一回,还没有呆一下就被一个电话要走了。在外地读书的女儿很黏她,一刻也不希望她离开。从梅子的只言片语中,秋林得知,梅子的那个他,也来了,虽说两个人没有在一起睡,她的那个他,每天在宾馆里留宿,没有和梅子母女两人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但是,梅子的女儿好像希望两个人能够重新开始。
梅子说她不想再走回头路,但是,她说这话时的表情显示,她内心深处,这种反对的意见并不是很坚决。
秋林的孤独感,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过。
王丽打过来一个电话,问秋林有没有时间,两个人坐下来好好的谈谈。按照秋林的本性,他原本就应该一口回绝的。但是,在最后时刻,他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松了口,答应见上一面。孤独的时候,能被一个人想起,哪怕是伤害自己很深的人,也是很容易妥协的。
见面的地方,在一个高档酒店,餐厅上就是客房。
王丽在席间,像秋林真诚的表示了道歉。她告诉秋林,自己之所以这样做,还是想秋林,想和秋林在一起。方法失当,但是出发点绝对没有丝毫的恶意。她说她一个人,很冷很孤独,就这么几个字,让秋林对她的反感减弱了许多。王丽的老公在国外,很少回来,今年的春节,又将是她一个人独自过。她的情形,和自己何其相似啊。秋林在这一刻,心中泛起了意思怜惜的暖意。
两个人吃晚饭,并没有离开。王丽开了一间房,说要两个人上去继续谈谈。秋林知道是什么意思。他并不想拒绝。两个人的微温抱在一起抵御寒冷。秋林其实此刻自己也觉得很寒冷,主要是心冷。他也需要被温暖,不管用何种方式。
两个人进了房间,开始什么也没有做,只是隔着一段距离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一段时间之后,也不知道是怎么的,相隔着一段距离的身体就挨在了一起,最后,也不知道是怎么着,两个人就上了床,相拥着看了会电视,再后来,灯熄了,声音响起来了……
和王丽在一起的这个晚上,在秋林的脑海中,并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他只是把自己的身体,废物利用了一下而已,用自己的身体安抚了一个孤独的中年女人的寂寞。而自己也在这安抚的过程中,短暂的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如果自己的这种简单的身体付出,能够让两个人忘记这种周边的人都在欢庆,而只有个别人孤寂的凄楚,自己又何尝不能够付出一下?!秋林只是把这种身体运动,当做忘记时间和孤独感的一种方式和手段。
两天之后,除夕夜,秋林把所有的保安,全部都赶回了家,自己一个人,守在值班室内,从监控室的监控摄像头里,看小区内别人的热闹。这个时候,手机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