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_医治小常识-奇方妙术_奇书网
返回

医治小常识-奇方妙术

首页
第40章(2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在露出皮肤外部分的针身和针柄下的皮肤表面粘贴一小块方形胶布,然后再

用一块较前稍大的胶布覆盖在针上,将颗粒型针柄粘贴固定。埋针两天。

【鼻针疗法】

取鼻穴:心穴、肾穴、首面穴。治疗方法:针刺前常规消毒,用三十至

三十二号零点五寸不锈钢毫针,以轻缓手法捻转刺入心穴、肾穴,待患者出

现酸、胀感时,可留针十至二十分钟,每隔五至十分钟捻转一次。刺首面穴,

可持三十号两寸毫针,由额正中处向眉心透针。

【自我按摩方法】

自我按摩,可以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和抑制性,从而改善症状,缓解

病情,治愈疾病。

1。按穴位:取风池、神门、内关、三阴交、足三里。先用两手中指的指

尖,按压项部两侧的风池穴约半分钟,使酸胀向头一侧扩散;继之用一只手

拇指的指尖,按压对侧手腕的神门穴,按到穴位周围有明显的酸胀感后,持

续按压半分钟,而后,再更换对侧穴位如前法按压,同时配合按压内关,可

以宁心安神。上部穴位按压完毕,用两手拇指的指面,分别按压两侧小腿的

三阴交穴,足三里穴,使酸胀向上扩散,可以健脾和胃,通经活血,养血安

神。

2。擦腰部:将两手掌面相对搓热,用两手掌根及掌面贴附在腰部两侧,

从腰部的肾俞穴至骶部的大肠俞穴部位,做往返推擦,擦至腰部有温热感为

止,此法可以益肾固本,有助安神催眠。

3。揉腹部:仰卧位,将右手掌面置于上腹部中院穴处,然后作顺时针环

形揉动,沿任脉由上而下至中极穴处。动作宜柔和缓慢,用力要均匀协调,

一般往返按摩十到二十次。

4。抹前额,微闭双眼,四指并拢,两手指指面分别置于上眼睑,眉棱骨

及前额处,由眉头向太阳穴处分抹。动作要轻柔,待抹至双目有干涩感时或

出现困意时为止。一般在卧床后,用此法可以诱导入睡。

5。叩巅顶:四指指尖并齐置于头顶督脉线百会穴的前后处,分别沿督脉

向前轻轻叩击至神庭穴处,沿督脉向后叩击至风府穴处,往返进行五至七遍,

然后在头顶反复叩击一至二分钟,再用掌心放于百会穴处,用揉和的手法摩

按半分钟;此法不仅可以调和百脉,而且还能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

【点穴疗法】

(bsp;使患者仰卧位,闭目,以拇指指腹点揉印堂、神庭穴各两分钟,太阳穴

一分钟,神门、内关穴各两分钟,均用补法。

肝郁化火:加点章门、期门穴各两分钟,点揉太冲穴一分钟,用泻法;

掐大敦穴,使出血少许。

痰热内扰:加点按丰隆穴两分钟,点按内庭穴一分钟,用泻法;掐厉兑

穴,使出血少许。

阴虚火旺:加点揉气海、关元穴各两分钟,点揉太溪、三阴交穴各三分

钟,用补法。

心脾两虚:加点揉心俞、隔俞、脾俞穴各两分钟,点揉血海。足三里各

两分钟,用泻法。

心胆气虚:加点按百会穴一分钟,用泻法;点揉心俞、膈俞穴各两分钟,

用补法;点按丘墟穴,用泻法。

胃气不和,以振颤手法点中院穴一分钟,点梁门、大横穴各一分钟,点

揉脾俞,胃俞穴各一分钟,均用泻法。

经典医案:

1。任xx,男,四十七岁。一九六一年三月二十二日初诊。

主诉:失眠已两年之久。

症状:头疼、胸闷、气短、心里经常有灼热感,鼻干,耳热。本病经内

科诊断为神经宫能症,经服中药与电睡眠治疗数次,未见效。

处理:点三阴交(补)、合谷(泻)(使患者作深呼吸)、印堂穴(补)

等,每穴平揉,压放各一百次。

复诊:本病第一次点穴后,头疼轻,心热诚,身体舒适。

三诊:加点打法,仍用前穴,术者五指屈曲握拳,以下拳眼于三阴交、

合谷、印堂穴上,一起一落地打击。

四诊:患者已能睡六小时。

五诊:睡眠已接近正常。

本病共点穴六次而痊愈。

2。戴xx,男,成年人。一九七五年三月十七日初诊。

主诉:失眠一月余,每晚仅睡两个小时。左边头痛,其他一切正常。

处理:以偏头风兼失眠,取神门(补)、太冲(泻)、足三里(补)、

下载

心俞(补)、肝俞(补)、脾俞穴(补)。每穴平揉,压放各一百次,手法

缓而重。

复诊(十九日):昨晚睡八个小时,偏头疼减轻。

三诊(二十一日):昨晚睡眠很好,头疼也止。

四诊(二十四日):连日睡眠很好,没有头疼。

本病共点穴四次而愈。

来源:马秀堂:《点穴疗法》

【手疗法】

精神衰弱性的眼睛疲劳,很明显和经络有关,其治疗方法当然也离不开

经络。

具体他说,就是刺激手掌内的“心包区”,位于食指指甲下方、大肠经

的商阳穴,以及小肠经的,位于小指指甲下方的少泽穴。

【药茶疗法】

1。花生叶茶

用料:花生叶。

制用:洗净晒干揉碎成粗未。每用十克,放入茶杯中,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宁心安神。

主治:心神不宁所致的失眠。

选按:本品为豆科植物落花生的叶,有安神宁心功效,据报道,用本品

治疗失眠一般用药四至七剂后,睡眠情况即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四?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