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和湘儿的努力下,在“闭门思过”的第四天,终于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那连绵不断的书帛让人看了都觉得无比骄傲,可云姑姑却在第二天交代了些事务后就迅速出庄去了,感谢老天爷还是没有遗忘我。
三月初十,一个足以令绍都举国上下震奋的日子,相信没有人会轻易忘怀。
一早我和湘儿换好了一身轻装,带上采药用的工具,冠冕堂皇地出庄采药引,本小姐一向身体强壮,可每月就有那么几日折腾得痛苦难忍,于是为自己开了药方,能疏通经脉,理顺血气,有止痛调理之效,研制成药丸存之方便携带用药。由于存量不多,且有项药材必须到隐灵山东南面的西山方可求得。在我费尽唇舌苦缠不休的央求下,徐叔终于不能妄顾我生死,勉强答应让我和湘儿出庄采药。
云姑姑不在的时候,庄内大小事便由徐叔协助打理,别看徐叔平时慈祥平和,但却是身怀绝技,深藏不露的,在相府时徐叔曾经指导桓哥哥武艺,那是我也跟着学了些拳脚功夫,后来爹便派徐叔跟随我到云锦山庄了,这几年在徐叔的精心指导下倒是学了不少好东西,虽然我不会什么厉害的招式,因为我不是立志做什么英雄大侠之类的人,比起出招凌厉开天辟地的招式我更喜欢来去自如。
两个月前北方边境传来捷报,南绍大军在乌合大败北齐军队,我军气势如虹,乘胜追击,直捣秋元边界,断其粮草,现已攻占其下湘,和州,萍乡三地,令我朝疆土扩展六百余里。
当今四大强国:东汶,南绍,西丰,北齐,分别坐立东南西北,各自为王。但论其军事力量,以南绍北齐为尊,南绍国自开国以来,地处江南,气候适宜,物种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且有淮江之险相隔,易守难攻,北齐军虽骁勇善战,但却不善水战,而攻打南绍必经水路,所以一直都僵持不下。
而东汶是经商往来的大国,最是富有。西丰国是个文化汇聚之国,西丰国自丰兴王开始便崇尚风雅,国民也逐渐随风,以琴棋书画为傲,重文轻武越发严重,但这也逐渐成为各国文人汇聚交流的文化之乡。数百年来四国鼎立,素有东富南盛西雅北骁之称,在四大国之间虽也有些零星的小国,国力虽不及这四大国,但也是个有特色,互不侵犯。
本也和平共处,可到北齐北武王登基以来,好杀成性,好大喜功,经常侵犯周边小国,列入其北齐领域,且好战成狂,在打下祁国,华国,宁国后,更挥军南下,企图吞拼南绍,因北齐气候干燥,还经常受风沙侵扰,主要靠牧猎为生,相较于南绍的鱼米之乡的确令人垂延,有着无比的吸引力,北齐铁骑虽骁勇无比,可不善水战,所以一直与南绍僵持不下,常来侵犯我国边境,今次大捷,且北齐自此战兵力大不如前,且逢北地风沙侵袭,几个大郡都损失惨重,南绍屡攻不下,将士本不习惯南国气候,多出现不适,战争本就是劳民伤财的事,适逢天灾,北齐只好暂作退兵和议,养兵储锐。北齐本是我国大患,多次扰乱我国边境,今次大败这支骁勇铁骑,绍王定当举国同庆。
今天出来明为采药,其实是想到城中去见识一下我朝的天威。北伐军大捷,早前已班师回朝,而今日便是皇上亲率文武百官于庆天坛稿赏三军,如此喜庆,绍国举国上下,大街小巷都议论纷纷,沸沸腾腾。如此盛况我又怎能错过。稿赏三军的庆典,我那当丞相的爹和禁卫军统领的叔叔都会在庆典上出现,所以为免不必要的麻烦我和湘儿都特别乔装过。
潭叶城中,果真热闹非常,到处议论纷纷,说的都是与稿军有关的,施悠然一身男装平民打扮在大街上边吃边喝,在经过一个露天茶撩时,只见那里聚集了不少人,每个人脸上都带着
兴奋的神情,而在最前面的那个大汉说的口沫横飞,施悠然见状心血来潮便过去坐下听听他所说为何事,竟如此铺张。
我和湘儿在茶寮偏远处找了个位置坐下,细听原来是说北伐军将帅之事,那大汉津津有味地说道:“且说那年轻将帅本是皇上的三儿子,其母子可是极受宠爱,无奈颐妃终不是皇后,即使皇上再多的宠爱也不能改变世系之见,太子之位注定无缘,虽有皇上庇护,可也是备受旁人冷眼,在三殿下十岁那年,颐妃不幸病逝,因这位三殿下自少便
聪惠过人,而皇上对其亦极为看重,颐妃爹本是吏部尚书,在朝野也自有一股势力,可绍王对其虽极其宠爱,但还不足以成气候。
在颐妃出殡后不久,皇上却做了个令人费解的决定,皇上将爱子派到边疆上去历练,当时北方边境军情十分不利,但也南绍的镇国大将军张廷镇守,虽为大将身经百战,可也敌不过岁月的递增。听闻此决定非皇上所出,而是这位三殿下殿前向皇上请缨的,没想到年仅十岁的三殿下便有如此壮志胸怀,保家卫国之思。”
那大汉喝了口茶后继续说道:“皇上大臣们当然觉得奇怪,
堂堂一个养尊处优的殿下怎会愿意舍弃荣华奢逸的生活而投身到水深火热的前线军中呢?即使做不成太子,也可以安稳度日。”
“你可知那三殿下怎说?他说,:身为男儿,保家卫国是职责,富国强邦是己任。
一个十岁的孩童竟能说出如此豪气之话,皇上和大臣们都赞叹不已,皇上最后亦如其所愿,
让三殿下派到镇国将军张廷身边磨练。”
“大家可知道,这位三殿下可是有个传言,当年出身之际,紫微星动,隐现天际,大家也应清楚,这紫微星号称“斗数之主”。古来都把紫微星当成“帝星”,所以命宫主星是紫微的人就是帝王之相。在三殿下出身之际竟有此象,当年皇上还为此吉象大赦天下,以贺皇儿诞生,潭叶宫城放了三日三夜的烟炮欢庆。”
“真是天降英才,没想到三殿下短短三年,协助镇国将军整顿军营,对边境城镇防御上进行改革。短短三年便使边境关口变得无坚不摧,而大家耳熟能详的北关战便是三殿下的成名战,那年三殿下才十五岁,已深得张廷将军器重,任为副将,那战可谓死伤惨重,因北地天气难测,本已打得北齐军节节败退,可那时竟起了沙尘暴风,我军始料不及,队形被打散,已有不少士兵被风卷走,情况十分危急,怎料这是齐军竟从孔偷袭,张廷将军所率的五万精兵被围困于长岭上,而这时三殿下见机生智,临危不乱,摔领三千残兵以巧妙之计引突阙军队到一险要峡谷,当时齐军将领见我军已溃散,实无实力与齐军骁勇铁骑匹敌,而主军已被围困,又怎会把一个小毛头放在眼里,不料竟中了三殿下峡谷里的埋伏,其攻势且快又猛,当时突阙军因得意忘形而轻敌,不料竟中埋伏,死伤惨重,而三殿下射出的三箭命中齐军主帅要害
,虽然当时紧急逃离,但听闻在逃往回营的途中已伤重身亡,自此三殿下这副帅之名可谓实至名归,虽这齐军大败,导致元气大伤,休整了一段时间。”
“其后,北齐多次犯境,攻势相当凌厉,而在第二年张廷将军因旧疾复发已不能再带兵出战,而三军一致推举三殿下为将帅,皇上已封三殿下为铁漠大将军,统领我朝三十万精锐大军,在三殿下的统领下,我朝三十万大军上下一心,不胜不归,而这一战足足打了三年,至上月才传来捷报,北齐终于肯与我朝和议,暂时休战,结束长久以来的隐患,而二十五万大军在兴宁关镇守,成为坚固的后盾,而三殿下带着五万雄军班师回朝复命,已扎营于城郊东面,今日便会进城,接受皇上犒赏。”
那大汉说得有板有眼的,仿佛自己当时身临其境般,而在座者个个听得入迷,不时喝彩赞叹,施悠然除了听故事外,不时留意东南角那两个人,穿着与其他人无异,只是头戴蓑笠,看不清面容,只是在喝茶,点了些馒头,却并未动过,对大汉那声色佳具的故事却似未闻,看在眼里异常诡异,事不关己,还是避而却之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