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因为,我这边有仿真的『天下冠军帖』。」
天盛帝闻言,本来想嗤笑出声,告诉他满大街都有太祖的仿真帖,各种字体应有尽有,并宣称着自己所书写的,才是最近似太祖的真迹;不过,话到了舌尖,却顿住了。因为天盛帝想起自己这个表弟从来不是无的放矢的人。他不说大话,不轻允办不到的事,而他说出来的话,定然说到做到。
「真的仿真?」天盛帝半疑半惊喜地问。
「表哥,您与我,是真正见过真迹的人,我也不了您。」贺元缓缓走到放置匣子的小桌几边,慢条斯理地打开锁扣,取出一卷裱糊好的卷轴道:「您先看看这一份。」
也不等贺元拆开卷轴上的绸带,天盛帝一把取了过来,小心翼翼地拉开绸带,将卷轴展开,然后,屏住呼吸——
「……像,真像,连错字都像。涂抹的那一块墨迹大小形状也一模一
样……」天盛帝看得如痴如醉。「诚然,这字体里是少了凌锐杀伐之气,但这也没有办法。当年太祖企图重写『天下冠军帖』却总写不成,毕竟心境不同了。而朕这五年来也试图书写,就是写不出这样的……」
「表哥,您再看看这个。」贺元微笑,手上已经展开另一份卷轴。
「别扰朕欣赏这帖——喝!这是什么?!」原本只是不耐烦地瞥过去一眼,不意竟就被那字里行间的凛然锐气给彻底吸引了过去,连手上那份原本还视若珍宝、暗自决定一辈子珍藏的仿真书帖掉落地上都不自知。
天盛帝一大步走过去,抢过书帖,这次更加小心谨慎,并且一字一字地看下去,试图找出一点不同……好吧,确实正好有「一点」不同。
「这份书帖没有错字?」
「那人一口气将这书帖写了出来,忘了该有错字。后来想再重写一张有错字的,却再也写不出这样的意境了。」贺元说道,并指着地上的画轴。「她再怎么重写,也顶多写成那样。」
「这两份,是同一人所写?」
「是的。」
「是何人?是练武之人吗?朕要召见他!立刻!」天盛帝迫不及待道。
「恐怕不行。您不能单独召见她。」
「这是为何?」
「因为,她啊,大名正在那些卷子里,正等着您在金榜上给她题名呢!到时金銮殿上陛见,总不好只见她一人是吧?还有,提前召见她,更是不妥的。」
「竟是这次科考的考生?!仅仅是个书生吗?」天盛帝不免有些失望,因为他认为能将这样气势凛然的书帖仿真成这样,该是个武人才对。
「可不仅仅是个书生呢,皇上。」贺元说得意味深长。
「什么意思?」
「这位书生在七年前考得秀才之后,便不打算在功名上进益,而,之所以前来京城应考,全然是不得已——为了在御前揭发一件机密:关于北蛮族在我方经营细作,与勳贵子弟勾结之事。」
「什么?!」天底下有这样离谱的考试理由吗?把科举当成什么了!还有,一个书生又怎会知道这等机密的?
「这位书生,若不是因为苦于没有门路揭发此事,只好进京应考,那么,她将可能会是大雍朝未来二十年最顶尖的蹴鞠高手,连我都要瞠乎其后;也可能是大雍朝未来的天下首富——因为她原本打算经商,京城张家那位犯事的妇人,一直想收她为徒,倾授一切。当然,若是她打算活得松快一些,那么,光是名家书帖仿真,就足以让她很滋润地过一生了。」
天盛帝听得直瞪眼,目光忍不住飘移向长形书案上那一堆确定及第的试卷,以及铺放在书案正中间那三张已经确定是一甲的试卷,差别只是还没有分出一二三名。
那个在贺元口中说出来如此诡异的一名书生,名字真的在这些卷子里吗?忍不住回忆着所有试卷的字体,很确定没有任何一份试卷的字体与这份书帖近似。
「阿元,你怎么确定那位书生定能金榜题名?」
「她若不能金榜题名,肯定是您今科最大的损失。」贺元淡淡说道:「此人读书过目不忘,脑筋机巧敏捷,能仿尽天下名家字帖,却从不卖弄文采,坚持表面上最中规中矩的行止。这样既机变百出又沉着稳重的人,您不收用为能臣,难不成要放她出去占山为王当恶匪?」
「这是……怎么说的?怎么不当能臣,就只能当恶匪了?你这是在夸那书生,还是在骂他?」不可否认,天盛帝的好奇心前所未有地高张。他从来没有听过表弟给谁这样高的评价,如今,却独独对这位书生信心十足并且推崇备至,怎能不引人好奇。
「不是夸,也不是骂,就只是,平铺直述。」贺元也没觉得自己说了什么好话。
天盛帝觉得自己应该立即决定状元榜眼探花的名次,然后封匣让内侍将所有及第的试卷送交礼部,让他们写上金榜,明日辰初准时放榜;而他,正好省下大把的时间抓着表弟,让他好好说说这位书生的事蹟;当然,最重要的是了解北蛮勾结大雍人培养细作是怎么一回事。
「阿元,你在这儿等着,朕立即将一甲名次定下。待及第名单都送走之后,你再告诉朕那个书生究竟是谁。」
贺元淡淡道:
「臣也不想在皇上未决定好名次时,便告知您她的姓名,那会使您失去判卷的公正性,此非臣之所愿。」说完,转身看向窗外,再不向长桌案那边瞥去一眼,其实心中早有定见——他早就看到了那三张即将位列一甲的试卷里,有一份特别眼熟的台阁体。这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