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类型小说双年选》_中华第一侠_奇书网
返回

中华第一侠

首页
《中国类型小说双年选》(1 / 1)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新书《校园王》上市,大家快快去捧场!!!

《中国类型小说双年选》

爬爬书库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青春时尚编辑室推出著名作家葛红兵教授主编《中国类型小说双年选》

2004年9月,汉语大词典出版社青春时尚读物编辑室继《我打不赢爱情》、《蒲公英》等畅销书之后,又为广大青年读者推出他们最喜欢的作家之一葛红兵教授主编的《中国类型小说双年选》一套书。

《中国类型小说双年选》丛书一套三册,包括:《校园王》、《幽默王》、《奇幻王》。

这套书饱含了葛红兵教授和他的研究生大量的心血,在经过几年的收集、整理、研究中国当代类型小说的工作后,才结集成这一套书。可以说,这套书汇聚了中国文坛最具人气校园小说、幽默小说、奇幻小说。本套书作者许多都是知名网络写手,可以说室囊括了青春派作家最新力作。葛教授说编这套书的初衷就是“小说观潮,把脉青春”。喜欢小说的读者应该关注中国类型小说,关注小说未来。

这次出版的是2003-2004类型小说双年选,到2006年我们会继续出版2005-2006年类型小说双年选,敬请大家关注。

附:

《中国类型小说双年选》序

近年中国小说创作的类型化趋势葛红兵近年,中国当代小说创作出现了许多新的趋向,有的甚至发展成了中国当代文坛主潮,左右了中国当代文学的走向,在这些趋势中,我们认为“类型化”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趋势之一。它和1998年中国文学的网络化趋势非常相近,也许我们现在还不能完全看清这个趋势对当代小说创作的影响,但是,我们依然要预言,这个趋势将主导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当代文学的走向。

小说创作的类型化是经济市场化深入发展的结果。经济市场化的深入发展带来了社会的阶层化,社会的阶层化导致了文学审美趣味的阶层化。审美趣味的阶层分化是小说创作类型化的直接动力。计划经济时代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审美趣味受到压制,中国社会虽然存在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的区分,文学上实际只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的审美趣味拥有表达权。新世纪以来,市场经济的深化导致社会阶层分化,如果说当初的社会“阶级分化”导致的是不共戴天的阶级斗争,那么今天的“阶层分化”导致的则是兼容共存的多种阶层共存、多种文化共举的现代社会景观。工人阶层、农民阶层、学生阶层、经商阶层、管理阶层、公务员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等等,不同的经济地位导致不同的文化诉求。

当前中国社会已经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多元文化时代,文化不再仅仅局限于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二元结构,文化演进也不再表现为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之间的斗争消长,而是表现为数种文化同时存在,而这数种文化之间并不是彼此矛盾你死我活的,相反,它们意识到对方的存在是自己存在的前提,保护了对方的发展也就是保护了自己的发展,它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多元格局,在思想上更为宽容,对观念上对与己不同的文化形态更为开放。

小说是一种通过语言来记述生活感受、传达生活理想的艺术手法。社会阶层分化的结果是各个阶层的生活感受也分层化了,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的生活感受和公务员阶层的生活感受可能完全不同,事实上他们的生活理想也很不一致,他们需要不同类型的小说来完整、专一的展现他们的生活世界以及生活理想。当各个阶层的文化同时在小说领域寻找自己的代言人,以便展现不同阶层对世界的经验和想象时,小说便类型化了。这种情况下同一部小说作品就难以做到同时满足各个阶层的审美需要。学生阶层有学生阶层的小说类型,比如校园小说,经商阶层有经商阶层的小说类型,比如商战小说,公务员阶层有公务员阶层的小说,比如,官场小说等等,小说的类型化趋势便得到发展。

当下中国,小说创作的类型化趋势正在逐步发展并形成潮流。新的小说类型不断产生,比如奇幻小说、幽默小说、恐怖小说、打工族小说等等。这些都是近年中国文坛产生的新小说类型,中国奇幻小说的诞生和近年西方奇幻电影、卡通的引入有直接关联,中国幽默小说的诞生和中国传统滑稽艺术有隐约联系,但更是当下社会白领阶层生活和审美趣味的直接投射,当然这些小说类型能否在小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站稳脚跟,又抑或是昙花一现,还有待理论界和读者市场的双重检阅。一些旧有的小说类型重生了。比如武侠小说、校园小说、官场小说等等,武侠小说在中国是古已有之,但是,它的大流行并被正统文学界接受却是上世纪末、新世纪初不久的事情,校园小说于新文学诞生之初就已经产生,但是成为一个声势浩大的小说类型却也是这两三年才开始的,官场小说可能和上个世纪黑幕小说有一定的血缘联系。有些传统的中国小说类型得到了强化,比如“中国故事”,其实中国故事是非常有特点的中国化的小说类型,但是过去正统的文学界常常觉得它不登大雅之堂,否认它是一种“纯小说类型”,这和我们正统文学界轻视农民阶层的审美趣味有关。

受到小说创作类型化趋势的影响,中国当代文学的传播模式也在发生重大转变。纸面文学刊物也在向类型化方向发展。前些年,纸面文学刊物的发行量缩水,许多刊物倒闭或者仅仅是在死亡线上挣扎。这自然有网络文学兴起,作者和读者被分流的缘故,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个更为深层的原因是:这些纸面文学刊物没有注意到中国社会的分层现象,没有注意到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的类型化趋势。他们没有注意到计划经济时代一本杂志供应全社会读者、适应全社会需求的时代已经过去,文学刊物在社会阶层化、文化多元化时代,必须通过类型化找到自己那个独特的市场定位才能生存。纵观近年文学期刊发展的情况,那些通过类型化途径,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的刊物都有了很好的起色,比如《中国校园文学》、《佛山文艺》、《故事会》、《奇幻》、《科幻世界》、《今古传奇》等等,《中国校园文学》专以发校园小说为主,找到了大学生这个读者市场,《佛山文艺》以打工族为市场定位,专门发打工族小说,获得广阔的生存空间。而那些死死地抱住过时的“所谓纯文学观念”、选稿不定方向、市场不找定位的文学期刊大多处境堪忧。这种类型化趋向在出版社中也有明显表现,比如近年春风文艺社在奇幻小说出版、中国电影出版社在恐怖小说出版、长江文艺社在历史小说的出版等方面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今天要一部作品像当年的《伤痕》、《班主任》那样引起全社会轰动、获得全社会认可已经不可能了,大多数作品只能在相应的读者阶层中引起反响,这就是读者阶层化、小说类型化的现实。不过,当代小说类型化趋势要获得更为广泛的社会承认以及学术界的认同还需要一段时间。这种情况和当初文学的网络化过程是一样的。笔者1999年在一个全国性当代文学研究年会上预言网络文学发展前景时,与会的许多代表都不认同笔者“网络化是文学发展的一个趋势”之说,但是仅仅时隔几年,今天我们得说网络已经成了文学活动的主阵地,网络化已是文学发展的主趋势之一,今天网上文学作品的发稿量可能是纸面文学刊物的10数倍;70年代生、80年代生新进作家几乎无一例外地是通过网络走向文学;今天最大的文学读者群也在网上,几乎所有的畅销小说都会同时出版网络版,而其网络版的点击率一般是纸面单行本的数倍。今天我想大多数人对此已经有了共识,2000年笔者在自己撰写的《文学概论通用教程》中专列《网络文学》一章,还有评论者对此表示异议,但是,去年却有书评人认为笔者的这一尝试是中国文学理论对当代文学实践有敏锐的感受力和概括力的表征之一。2003年,我们编选并出版《新世纪网络小说精选》丛书(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3年9月版)的时候,我想已经没有人不承认网络文学存在并已经出现大批精品的事实了。当代文学的类型化趋势也会经过这样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突破传统的“纯文学”的观念,正是把文学分成“纯文学/通俗文学”的传统观念阻碍着我们认识文学创作的类型化趋势,阻碍我们承认奇幻小说、幽默小说、恐怖小说、校园小说等等,更让我们对“中国故事”是小说的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类型的事实视而不见。要知道,今日之所谓纯文学在其诞生之初可能恰恰是俗文学,事实上小说这个文学体裁本身在“五四”新文学革命之前都被看作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五四”时期用白话文创作小说作品还被某些旧派人士认为是“没文化”。今天的许多新小说类型也在面临着同样的命运:奇幻小说被认为是“少年人的游戏文学”,甚至有的人从根本上否认这种小说类型的存在;许多人认为恐怖小说、校园小说、幽默小说、武侠是下里巴人作品,上不得文学的台面,这个我们只要看看当下的各种小说排行榜、优秀作品评选就知道了,那些评论家们筑起了高高的闸门,把这些小说类型挡在了“文学”大殿的门外。

相比于活跃的文学创作,我们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显然是滞后的。也正因此,我们觉得我们的文学批评应该放开自己的心胸,文学理论也必须以更开放的心态对待时代新潮,也只有如此我们的理论和批评才能真正把握文学发展的脉动,跟上文学创作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当今的文学理论批评界非常有必要对奇幻小说、幽默小说、恐怖小说、校园小说等新生或者再生的类型小说作出必要的反应,花力气研究当代小说的类型化趋向,研究小说新类型产生的机制、发展的规律,对这些小说新类近年的创作成绩作出必要的评估,只有如此,我们的文学理论批评才能真正科学地准确地把握我们这个时代文学发展的主脉搏。

有鉴于此,我们主编了这套丛书,我们希望不同类型的小说能够更容易地找到特定的读者类型,也希望特定类型的读者更容易地找到他们喜爱的小说。如果那些处于新生中的小说类型获得了更多读者的重视、获得更多研究者的亲睐,那些在这些新类型小说的中展现了的潜力和才华的年轻作者能够更快地获得大众的认可,那么我们这套丛书就算成功了。青春着的校园读者是小说新生的动力,新生着的小说类型更多地需要青年作者,我们也但愿这套丛书能获得青年读者的喜爱。

(汉大社陈静)

\');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