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绝世传奇(8)_天堂有多远 天使的心_奇书网
返回

天堂有多远 天使的心

首页
45.绝世传奇(8)(2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其实所有让人感到与社会格格不入的条条框框、禁忌,都是有可能因为你有这样的心才放不下,最终也必须放下,将自己无迹于人群之中,你就是他们中一员,与他们没什么不同……

倘若真有天堂,无论怎样也要相信神、佛的大慈、大悲,任何不好的行为,最终都会给一个合理的解释,给善心一个最大的最好的台阶。我们也完全可以做到。给我一个好的解释,我们就再相信一次人世,给我一个好的解释,就再一次接纳历史,给我一个好的解释,就再一次拥抱整个世界…

更主要的是,从此不惧怕感动----这更是一种内涵的充实:

一个人只要有感动在,就不会丧失良知与天性,只要有感动在,就不会丧失与生俱来的发言权。有这样一个科幻小说,有一个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能控制人思维的仪器。本是出于好意,结果被独裁者控制利用来钳制人们的思想,奴役人民的工具。结果老科学家也自食其果,在电视上看到自己的儿子为表达对独裁者的不满,竟不惧死亡,飞身与相爱的女记者不顾禁忌的当众吻别,儿子当场被枪杀了。因为干扰,事后老科学家只记得刚才看到了一个让他感动、落泪的情景,是什么都不晓得了……

红尘滚滚,充满了诱惑,其中有许多感动又怎样呢!多少人已顺理成章的认为,社会已是江河日下,那种感动,不能真正从根本去打动人心,感动过后,就不当回事,也不知为何要感动了。其实,故事的真与假并不重要,哪怕忘了故事的本身,就如很难让中国人真正相信基督教中的一些故事。关键是其中蕴含着怎样的为人之道,让我们得到怎样的启发,怎样的感悟。当然,这个感动,不是非得热泪盈眶,情绪激动,能心情很平静的接受一个道理,知道他的好,心静如水,也许更是一种境界。也就是说,这个感动不是站在世俗角度的滥滥之风情,是悲悯、认同、包容、慈悲为怀的一种展现……

信什么,不信什么全凭自愿,就象孔子的学说,被后人定义为儒教,最终竟成了被利用来钳制人民思想的工具了,也才有了近代的打倒孔家店之说……

藏传佛教中,有个密勒日巴佛。据载,他的修行极其艰苦----他本是富家子弟,生活的安逸、富贵,后被人所害,失去了家产,仅剩妹妹、母亲与他相依为命。他要学法术报仇,夺回家产.他起初学的是魔道,那真是咒谁死,谁就得死的,一时兴起,能将满天的飞鸟坠地而亡。

他自己都觉自己已入岐途,就想归入正道。他去拜师,师父见他杀心重、杀生重,就不想收他。但见他心诚,就说,让他准备一袋黄金来做为学费,依密勒日巴现在的家庭条件很困难,他竟当真,母亲也极力支持他,将家中的土地都变卖了,给他凑了一袋黄金,如此,师父不能食言……

在修行中更显苦,师父起始什么也不教他,就让他垒一座庙宇,垒好一次,师父说不满意就推倒一次,这样许许多多次,在这垒庙宇的过程中,生命的极限每每都将要达到极至,但他都挺过来了,并且无怨无悔……

其实,他早已在道中了,就在他想归入正道的那一天,为准备黄金所付出的辛苦中,在垒庙宇的艰难中,他的世界已经就在“香巴拉”里铸就了……

至于说师父是因为贪图他的黄金的说道,那只是外行人的理解,以他师父的能力,要什么不有什么,岂会在乎这黄金……

从另一个角度看,密勒巴日修行的过程就是一个放下生死的过程。

佛门好讲这个放下生死,放下生死你的功德就圆满了。真正的放下生死应该是在不知不觉中的。就整体而言,平常人认为的不怕死,那有“亡命之徒”的行为之嫌……

有人对放下生死是这样理解的:之一,红尘滚滚不为其所动,也算一种;你能从你至信的圈子跳出来,将“佛法”“放下”,也是一种,等等,不好一概而论。另有人把放下生死这样理解:把人成神、成佛的修炼本身都放下了,怎么去理解神、佛、神佛的慈悲,怎么理解人……

真是,君子修道立德何其难,真理到底在何方,路到底在哪里,是许多人的疑惑。其实,想多了也无用,何不顺其自然,也许功到自然成吧,那就不要去想――

可是不要去想又能怎样呢?――“无字文章谁能识,因错笔墨去谈章,不明真义枉修学、苦海无岸空愁怅……”

有人把皈依我佛、信奉佛法为脱离了苦海;更有人把信奉的佛法放下,“淡望之”,示为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无字文章就是难识得!

基督耶稣说过,闪电从东方划向西方……

基督耶稣说过,我的使命是为真理做证,我为此而生也为此来到世上----连救赎人的耶稣都如此谦卑,何况其他人了。

基督耶稣说过,你们看是看见了,却不明白;你们听是听到了,却不晓得!

佛法给人带来的不是仇怨,而应该是消除仇怨。如果你有仇怨,那这样看到如此的经书,你只能放下,“三思而后行”了----到此,你的善心犹在也就够了,一个人能善善良良的活着,做好一个普通老百姓最显不容易,也是最该彰显的伟大之所在。

如果一个人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也许更能客观的看待问题的实质----修行是让人修出一副慈悲心肠,而不是铁石心肠。有的人被表面道理所执著,看似慈悲,其实是一副铁石心肠!有一本名曰《奥列弗游记》的书,说的是主人公奥列弗,因意外,倒让他经历了各种神奇世界----大人国、小人国等等世俗人很难相信的人和事。当他得以回到故乡后,说出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而那些有权、有势的为维护所谓的正统的道貌岸然的人,对他进行了审判,并说他病了,要送他去精神病院强制治疗……

在书中,奥列弗的妻子说了句熠熠生辉的真知灼见----我们不管奥列弗说的话是真是假,我们只看奥列弗是不是一个好人,从中是不是成为了一个更好的人。如果人人都能对不好理解的宗教信仰,有这样的见地,那我们的社会也许真的就成了“香巴拉”,也就不用相信有没有什么天堂地狱了,这难道不是我们所期望的吗?!如此,有宗教信仰的也没必要那么执着了,因为世俗社会包容了他们,成就了他们成神,解脱自己的梦想,如此一对照,普通人是不是他们也可以高看一眼成为天使?!

东说西说,宗教世俗化,是很不容易解决的问题。也许只有“泛神论”能深入人心了,一切才有可能做到真正的和解。做为“泛神论”者――这样的人根本就不会去想他是否是有神论者,还是无神论者,在他眼里都不挂在心上,就是平平常常的一个人。这样的人,管好自己的同时,也能试着包容、理解有宗教信仰的人,并能做为无宗教信仰的人与有宗教信仰的人相互沟通的基础、纽带。“泛神论”者,一定是社会最可靠的支撑,这样的人会从心底希望社会共融、和谐美好,国家富强昌盛、人民幸福安康。并且会为此自自然然的去尽自己的心,他们将是社会最稳定的一员,勇于承担责任的一员,更能在任何条件下好好投入生活的人。

自安与亲人们释然道此,一切的匪夷所思总算告一段落了。最后自安笑着说,如果真有天堂,我宁愿做一个普通人,去理解那些吃再多苦,受再大的罪,也不改变心中坚定信念的人……

而寒玉及所有亲人都和自安的认识一样,并都有这样的觉悟――倘若真有“美好天堂”,如果亲人能去,我会很高兴的;如果他们处在苦难之中,我宁可留下来陪他们共渡难关。当然,我更希望有一天,人间能成为天堂,这是我的理想,就向那首《祈祷》的歌中所道出的――

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啊,多少祈祷在心中,让大家看不到失败,叫成功永远在,让地球忘记了转动啊,四季少了夏秋冬,让宇宙关不了天窗,叫太阳不西冲,让欢喜代替了哀愁啊,微笑不会再害羞,让时光懂得去倒流,叫青春不开溜,让贫穷开始去逃亡啊,快乐健康留四方,让世界找不到黑暗,幸福像花开放,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啊,多少祈祷在心中,叫大家看不到失败,叫成功永远在,叫大家看不到失败,叫成功永远在……。

这首《祈祷》特别适合家庭俱乐的诸位“公主”――丹晨、寒玉、心语、玉微、欣萌乃至寒梅大姐等亲人,带着小孩相互和唱!那情形真是好美!!

众亲人自然而然的渐渐的簇拥在为他们拍着音乐节拍的自安、寒青、可枫等亲人身畔,特别是心语依偎在自安身畔,牵着自安哥哥的手,让他感受腹中胎儿的幸福――那神情,真是太美了!美的无与伦比!!

每个人都为心语祝福,为她高兴――用不了多少时日,孩子将来临人世间!

心语幸福的都找不到边了――她也是双胞胎,并且是一男孩一女孩。她呀!算是赖住自安这个哥哥了,将来孩子要出生了,一定也要把自安哥哥当做父亲;到此心语还不算完,孩子出生更要赖住自安哥哥、教他们怎么带孩子,帮他们带孩子。嗨!心语小妹如此“牵累”自安哥哥,寒玉也无可奈何,谁让心语是小六妹,不宠她宠谁?!她呀!太依恋自安哥哥了,在她眼中,自安哥哥,无疑是她的父母亲人、甚至比父母更亲,更值得去深深的爱戴――他们本就是一家人……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