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人当中最先感受到失败的预兆的就是现任海军总司令、海军元帅邓尼茨。
早在1942年年末的时候,邓尼茨就感觉到了一丝不妙。由他本人亲自指挥的潜艇破交战在经历了近三年的辉煌时期之后,已经开始慢慢地走下坡路了,艇长们每次出航所创造的战绩每况愈下。
过去,在1941年期间,平均每艘潜艇出航一次可以达到击沉5千至7千吨的战绩,而从1942年的下半年开始,这个成绩就一直在不断下滑,到了42年年底的时候,平均出航的击沉战绩只有不到五千吨。与此同时,德国潜艇的损失却在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经验丰富的艇长和船员一去不回,越来越多毫无作战经验的新人开始被充实到一线作战部队,这使得潜艇部队的战斗力已经比过于大为下降。
随着盟军护航力量的不断加强,现在u艇们已经很难在像40年和41年那样轻松地对盟国商船进行围猎了。很多艇长在遭遇商船队之后便受到敌人驱逐舰和驱逐快艇的的围捕,即使是在夜晚也无法进行水面攻击,有时甚至不得不潜入深水十多个小时,以摆脱敌人雨点般密集的深水炸弹。一些新手艇长根本无法应对已经日益成熟的敌军护航舰队,往往在首次截击的战斗中便被击沉,他们甚至连在实战中发射鱼雷的机会都没有。
更为严重的是,最高统帅部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这种不利的形势,也并不了解真正决定生死的战场究竟在哪里。元首不断地要求把更多的潜艇派遣到地中海甚至远东,进行收效甚微的支援性作战,这就进一步削弱了本就十分薄弱的大西洋潜艇部队的力量,而那里却才是敌人真正致命所在。
“我得祝贺您,元帅先生,您的艇长们在过去几个星期里给敌人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纳茨姆斯端着一杯法国香槟来到邓尼茨面前,微笑着说道。
“谢谢,男爵!”身着崭新海军元帅制服的邓尼茨点头致意,但脸上却没有丝毫的笑容。
与大多数德国高级将领一样,卡尔.邓尼茨具有一副标准的德国军人的仪容:满头的金发和碧蓝的眼睛显示出纯正的雅利安血统,严肃、挺拔,服装整洁,对任何细节都一丝不苟。
这时,一位身着海军上将制服的军官走上前来,接着邓尼茨的话说道:
“您将看到这仅仅只是开始,男爵。在装备了新式鱼雷之后,我们战无不胜的艇长们将取得更为令人惊讶的战绩。请您转告元首,请为我们的艇长们准备好更多的十字勋章吧!”
纳茨姆斯转过脸来,微微一欠身,说道:“我想元首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足够的勋章,包括橡叶和宝剑,冯.弗里德堡将军!”
在邓尼茨接替雷德尔成为海军总司令之后,海军上将冯.弗里德堡就成为德国潜艇部队新的司令官。不过他这位司令官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实权,潜艇部队还是由海军总司令邓尼茨亲自在指挥,比起直接指挥作战的参谋长埃博哈特.高特,冯.弗里德堡只不过是个摆设罢了。
邓尼茨对冯.弗里德堡洋洋得意的言词似乎有些反感,他白了冯.弗里德堡一眼,说道:“我可没您那么乐观,将军,事实上敌人还远未被打败,我们离胜利还差得很远!”
纳茨姆斯见状连忙说道:“元帅对战局总是这么的深谋远虑!看来您对英国人的潜力比我们大家都要了解深入得多。”
邓尼茨正要开口,纳茨姆斯又话锋一转,说道:“不过我觉得冯.弗里德堡将军的预言也是有根据的,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够不断提高在大西洋的战绩,英国佬早晚会陷入困境,一旦他们来自美洲的供应线被切断,丘吉尔就是有再多的鲜血和眼泪也无济于事了!”
“呵呵呵呵,男爵,您的形容可真是恰当极了!”冯.弗里德堡哈哈大笑着说道。
不过邓尼茨脸上却一点儿笑容都没有,而是依旧严肃地说道:“您说的一点儿不错,男爵!不过要实现这些,首先我们得在大西洋部署更多的潜艇。”
邓尼茨这话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想通过纳茨姆斯向元首转达对目前形势的看法,希望能够将被拆散出去的潜艇收回到主要战场来。
纳茨姆斯当然明白邓尼茨的意思,不过他今晚来这里可不是充当传声筒的。他附身到邓尼茨的耳边轻轻说道:
“依我看,就是把所有的潜艇都部署到大西洋也没用,您觉得呢?”
邓尼茨听了纳茨姆斯这话吃了一惊,瞪眼看着纳茨姆斯,皱着眉头说道:“您这是什么意思,冯.纳茨姆斯男爵?”
纳茨姆斯并不在乎这位元帅严厉的眼神,而是微微一笑,说道:“元帅先生,如果方便的话,我想跟您单独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