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端的声音有气无力,老洪的嗓门好象突然小了三分之二:“大力,哥的麻烦大了。添加剂出事了,在南边、一个城市接一个城市封存,我的销售网络全垮了。这两天,公安和什么质监、防疫……所有沾上的部门,都在约我‘谈话’,好了损失点钱,关门大吉。要是弄得不好,估计、这回你哥得进去好好‘休息’几年了。”
电视新闻里的“食品添加剂事件”,涉及到老洪?
兰力暗自骂自己糊涂,老洪的添加剂厂、是东北数得上的龙头企业,脚里脚外,能不有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得承认,老洪真是讲究人,这么困难的时候,一句都没有提到鸿远公司欠他的钱……
安慰老洪几句,兰力匆忙地结束了通话。
没有老洪的支持,所有的计划、都是垃圾,兰力不得不重新“想办法”。
最现实的也是最痛苦的选择,是“收缩”战线,把一些挺有面子、却根本不赚钱的专柜和大卖场里的专卖店“关掉”,节省费用、减少开支,集中起有限的资源,把目前能够产生利润的销售网络强化起来。
出来容易,再回去、就难了――
大卖场、尤其是一副食这样的大卖场,是鸿远公司起家的支点。为了能够进入这类大卖场,进场费是进场费,暗的、那也是成万万地扔过。再不赚钱,鸿远公司的专柜在那儿摆着,就是最好的、最生动的广告。
不能不犹豫,如果兰力“自做主张”,把包括一副食在内的专柜撤掉,恐怕会让老板大动肝火。虽然一副食一直以来,就是只有逢年过节和销售最旺的冬季赚钱,但本埠的业内习惯、是把在大店的存在,看做企业优劣的风向标。
兰力想找一个人商量商量,可是、翻遍所有的人,公司里没有一个人能够“找”来。兰力开始后悔,开始后悔当初保管员受伤的时候,为什么自己就没有想到“处理得好一些”。甚至怀念起大吹姐,要是有大吹姐、至少在销售这个方面,兰力可以背着手问一问“怎么样”就可以了,大不必象今天这样事必亲躬……
把财务部的主管叫过来,吩咐详细地提供一份各个“拟重新组合”的销售点的销售情况统计表,兰力一家一家地仔细研究以后,确定了第一批“撤出”的名单,再三斟酌以后、兰力决定“就这么办了”。
做为“必要的程序”,兰力决定“征求老板的意见”……
又是打了不通、再打再不通,折腾整整一天,兰力总算是与老板取得了联系。有条有理地把自己的意见讲出来,兰力等待老板说“不”,要是老板说“不”、那老板就得给出“办法”――
“你看着办吧。”老板回答得很快:“鸿远公司现在由你来全面负责,这些经营管理方面的事情,不用请示我。”
一点轻松都没有,更谈不到得意。
兰力通知销售部长,明天一个接一个地“撤出”、具体的细节,都一一说到。
销售部长居然很高兴,对于他来说、这些大卖场,卖货不多、毛病不少,实在是麻烦。再说,做为试用期,销售部长的脸上分明写着,行就继续、不行就走人……
第二天中午,销售部长一脸愁容出现在兰力面前――
“撤”、并不想他想象的那么简单,与卖场结束合作容易,如何结束与那些承包或是负责专柜的长期合作者的合作,销售部长一筹莫展。要是不给出个说法,人家不“结账”、攥着一大笔货款,自然是腰杆溜直。
兰力也没有想到,这些鸿远公司的“老臣子”、会在鸿远公司最困难的时候,因为自己的利益、向鸿远公司发难。试着打了一个电话,未到期的承包专柜的人很爽快:“把没到期的‘收入’给我补偿上,我立即就结账。”
“想一想办法,多做一做工作,努力都尽了、再来找我……”
兰力把销售部长支走,关上办公室的门、才骂出“笨蛋”。“笨蛋”,真是“笨蛋”,兰力在骂鸿远公司所有的人,也在骂自己。顶用的人、不是自己“远走高飞”,就是被兰力以“不是自己人”清除,当时的兰力好不得意,尤其是保管员受伤离开的头几天,有一种“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的感觉。现在看起来,兰力当时自以为高明的做法,实在是愚蠢透顶。用人之际,才知道“自己人”除了“执行命令”,根本不会再有什么指望。
老洪那边的情况越来越严峻,最近的一个消息、是老洪和妻子,加上添加剂厂的主要人物,都被“控制”起来。兰力更加惶恐不安起来,很明显、老洪这一次是“在劫难逃”。兰力不要说“帮助”老洪,自己都可能被“拖累”。别的不说,老洪借给鸿远公司的那笔款、鸿远公司欠老洪的那一大笔肉款,还有老洪在鸿远公司的股份,到了老洪被“清算”的时候,恐怕鸿远公司不能说“等几天再说”……而那么大的款项,鸿远公司哪里有能力“支付”。兰力从这一夜开始“失眠”,强烈的不祥预感,让他一闭上眼睛,不会做恶梦,不是被抓起来、就是被人追着要账――
销售部长没有找兰力要求“指导”解决那些承包和长期负责鸿远公司在大卖场专柜和专卖店的人问题,因为他在第二天就辞职了。因为是试用期,所以一纸报告、十几天的工资也不要了。
生产部长已经是第n次递上辞职报告,兰力恩威并施,总算把他重新打发回车间……
销售部长、再一次由兰力亲自代理,所有的问题、兰力干脆来一个“不留余地”。想通不想通,决定的事情必须执行。不结账是不是,要是两次通知不来公司,兰力放出狠话“走着瞧”。
再一次坐进销售部,兰力发现、鸿远公司的销售网络,与自己当初担任销售经理的时候比,“瘦了”、规模缩小到了那个时候的三分之一左右,而销售额、惨得不忍看那张统计表,不用计算器、今天的销售额只有那个时候的四分之一。
要账的一批接一批,最意外的是法院的传票一张接一张。被那些拖欠账款的债主告到法院,兰力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但那些不知道是什么理由的“贷款担保”和“汇票背书”,诸如此类的诉讼、多得让兰力有些目不暇接。兰力越来越冲动,三句话不来两句话早早就急了,整个鸿远公司都象兰力一样,处于混乱与焦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