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这种浮浪子弟,独挡一面、做大事业肯定是“必败”,但宣传个什么、或是“打个下手”,确实有些用处。
自己入股鸿远公司,被宋诗广为“宣传”、估计齐齐哈尔能达到“妇孺皆知”……
一时间,“物以类聚”的宋诗第二、第三……蜂拥而来,兰力刚刚放下的电话,就是宋诗“求情”、让“一个朋友要投资鸿远公司”,当然、都无非是“长期借款”的“模式”,唯一“注明”的是,将来“债转股”。宋诗这种“闲人”,比什么信息渠道都“管用”,鸿远公司在齐齐哈尔有些“惨淡”的销售情况,大为改观。
事实上,齐齐哈尔的销售、好与坏,都与鸿远公司的销售没有太大的“必然联系”。
最让兰力和鸿远公司“有感觉”的,不是宋诗不遗余力的“宣传”鸿远公司的产品,而是宋诗“引”来的资金。
财务部再也不来“哭穷”,虽然鸿远公司的财务状竞实际在一天比一天“恶化”……
兰力知道“欠债还钱”,也知道“滚滚”而来的资金、在“债转股”的时候,未必会“一帆风顺”,不过、目前的实际情况,缺钱都快被“逼疯”的兰力、怎么会拒绝“送上门来的银子”?
东倒西歪的宋诗、陪着一个“新朋友”与兰力签署了“协议”,心满意足地站起身来:“力哥,我们走了。”
“忙什么――出去一起吃顿饭吧。”
有了钱的兰力,很“自然”地颇有仪止――
“不了。”宋诗看起来意识还很清醒:“不了。力哥,你是有能耐的人,咱们哥们儿后半辈子都指望你了。鸿远公司这么大一摊子,你要管的事多了去、还是不打扰你了……”
第几次这样的表演,兰力已经记不清楚了。
在办公室门外,再次握手、道别,然后是人上车、车开走……
回到办公室的兰力,急急地关好门、有一种“偷了人家东西的感觉”,怕有人“打扰”。
不是那种没有头脑的人,也不是不懂得现在的作法“于事无补”。兰力每一次“圈”来一笔资金,都会难过好几天。真的,不管宋诗这帮儿有多少不好,人家把钱交给兰力、绝对是“信任”――
放弃主要卖场以后,鸿远公司的“开销”是减少了,但随之而来的是、周边低档市场的“繁荣”,付出的代价、是鸿远公司的“高档货”越做越少,这意味着鸿远公司的“龙头”地位在根本上被动摇。
现在的“繁荣”,是虚假的、是“充足”的资金不断投入的“虚假繁荣”――
兰力知道,现实再清楚不过、鸿远公司几乎没有任何造血能力。最简单的常识,一个没有造血能力的人,依靠“输血”是不可能“维持”太久的,对此、兰力“忧心如焚”……
“扩大市场销售份额,提高产品质量。”
说起来容易,原来的市场、基本上“瓜分完毕”,几家大的食品企业、经过长期的“争夺”之后,基本处于“相对平衡”的“和平共处”,虽然也有小的进与退、但整体处于“均衡”……
随着鸿远公司从主要卖场的“撤出”,形势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空出来的“阵地”,“原来的对手”竞争不说,实力强大、背景不明的新远公司和大远公司更是“来势汹汹”。
“不出一年,鸿远公司在哈尔滨第一流的卖场,将没有立足之地。”
生产部长的话听起来刺耳,表达的“内容”、却“实事求是”――
老洪提供的“川肉”,用一点儿少一点儿,再进、需要“结清前款”,况且、又没有了老洪“搭桥儿”。库里的肉到是满满的,可是、那些“破烂肉”,面对如狼似虎的新老竞争对手,鸿远公司几无“还手之力”。法院方面,一起一起的诉讼在“进行中”,虽然法院判决到执行需要时间、但法院的判决往往意味着“没有余地”。
财务部送来的材料,让兰力不能不绝望――
准备“贷点儿款”的兰力,发现自己管理的鸿远公司、简单地把银行贷款与其他债务加起来,已经“资不抵债”,而且这还没有把兰力通过宋诗“借”进来的部分“计算在内”。
车间的坏消息不断传来,机器几乎天天都得修、修一次,就得一笔支出。兰力真不明白,好好的机器、为干什么到了自己“执政”的时期,就总是“罢工”、就总得“换件儿”……
“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