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第二天,川军就请缨抗日,当年9月1日,川军从安顺场出发,历时41天到达上海前线,防守“四行仓库”等一线阵地,拉开了川军抗日第一战;
1937年11月22日,川军开赴太湖阻击日军,20多名战士深入敌后,身绑手榴弹与鬼子同归于尽;
台湾出版的《一寸山河一寸血》记录说:川军1937年初夏步行出川北上抗日(从秦岭出川)。很多军人只有两件单衣,一双草鞋。一路上无有任何补给,但经历了北方严寒的考验,不得以还抢了阎锡山的军库,以补充补给。当时国军主力都不愿意接纳军纪涣散,素有双枪将(土枪+烟枪)之称的川军。最后李宗仁收留了川军。川军未及休整就投入了台儿庄战役,承担了正面阻击日寇的重大任务,其作战英勇另各部正规军刮目相看。川军也承受了巨大损失,有一个师几乎拼光。当时师长打电话给李宗仁,说给我们川军留一点种子吧。李宗仁当时知道对日军的包围已经快合陇,因而不同意。师长也坚决服从命令,最后全体官兵阵亡。
八年抗战,回川者寥寥。
在成都,每年清明市民都群起祭祀抗战川军,祭品大多是一碗汤圆。这里有一个传说:有年寒冬腊月沉沉深夜,有个衣衫单薄的穷军人走到城门洞边卖汤圆的小摊子前,看来是又冷又饿,埋头呼呼呼地只顾吃汤圆。眨眼间,穷当兵的却不见了!
卖汤圆的小贩恍然大悟:当年出川抗战的川军苦啊,是那个赴国难牺牲的"无名英雄"从阴间来吃汤圆了!消息传开,百姓们都哭了:"天冷了,他又冷又饿,莫让他在阴间受苦呀!"于是一家又一家,流泪端来一碗又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到铜像前祭奠。
八年抗战岁月漫漫,整个的钱粮支撑,就主要靠“陪都”所在地的蜀中这个“大后方”来负担了。抗战最困难时期,估计蜀中负担了国家财政总支出的30%以上。以八年抗战总计,国家支出14640亿元(法币),蜀中就负担了约4400亿元。蜀中出粮也最多,仅1941年至1945年,蜀征收稻谷8228.6万市石,占全国征收稻谷总量的38.75%、稻麦总量的31.63%。
这么多粮食,是蜀中百姓勒紧裤腰带奉献出来的!
1941年蜀中省田赋管理处长甘绩镛行经南、潼道上,在一处茅草房前歇脚休憩,问一个老农民:“今年收成和生活情形咋样?”老农回答说:“老天爷不作美,我们经常以苕藤菜叶和杂粮充饥。”甘绩镛又问:“粮食不够,还给国家纳粮吗?”老农民说:“我应缴的粮食都缴了,左邻右舍都是这样的!”甘绩镛问:“你们自己都填不饱肚子,还有啥余粮缴公呢?”老农慨然说:“军队去前方打仗,没粮食就吃不饱,就是有条命也不能拼啊……只要能打胜仗,赶走日本鬼子,能过太平日子,我们老百姓暂时吃苕藤树叶,也有想头,比起日本人来抢我们好多了!”
还有一个农妇,儿子出川抗战,她孤身一人无余粮交公,把陪伴自己的一只猫儿卖了买粮交公,说:“我儿子爱国,我也要爱国啊!”战时粮食奇缺,全川物价暴涨。成都1942年12月至1943年1月,一月之内米价上涨3倍以上,粮、糖、盐、火柴等,都曾限量供应。几千万蜀中普通民众都挣扎在饥寒线上。
万般困苦艰难的情况下,蜀中百姓们仍加紧耕种、生产,支援前方。抗战军队的军火枪械,穿的军衣等,当时主要是靠待遇菲薄的蜀中工人日以继夜加班加点生产出来的。
看看吧!听雨眼泪下来了!川江上赤裸上身的航运船工,吼着悲壮的川江号子、积极运输部队、军粮、难民和军需、民用物资……
到抗战中后期,国家财政困难万分,军费紧张,全川又掀起了献金高潮。1944年春,国民政府军委会副委员长冯玉祥将军到川中各地劝导节约献金,进一步推动了献金运动。这年1月17日,“成都市各界民众献金救国大会”在少城公园内行。从张群、余中英(市长)等官员,到市民、商人、教师、静环等川剧艺人……无不踊跃捐献。最催人泪下的情景出现了:只见一长串衣不蔽体、瞎眼跛脚的乞丐,一个挽一个踉踉跄跄把乞讨来的全部铜元、镍币,叮叮当当放进“救国献金柜”里,然后蹒跚下台……全场哭声顿起,争先恐后地掀起又一轮献金高潮!
据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发表的不完全统计,抗战中蜀中各地献金总额为5亿多元。这些钱,是蜀中人民一滴一滴地挤出来的血!这笔巨款,有力地支持了抗战。
1940年9月后,重庆正式定为战时的首都(陪都),成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日本人深知“大后方”蜀中的重要,对蜀中的轰炸前后持续了6年多时间,蜀中老百姓承受了巨大灾难。据统计,日本对蜀中的轰炸共有26000余人被炸伤,22500余人被炸死,财产损失难以统计……
为抗击小倭寇的蜀中军人,中华军人敬礼!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
听雨本来不想再写,但是心中热情促使听雨继续写下去!
第五次举省为国:对印、对越自卫反击战——几乎每个县都阵亡上百人
在新建国后,我国经历了两次邻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即对印、对越自卫反击战。
作为与印度、越南接壤的西南地区中心城市,成都的军分区第一个承担了派兵作战的任务。小时候每到清明,我和同学都会在学校组织下去县里的烈士陵园扫墓,在碑文上,我看到了我们县大量在这两次作战中阵亡的烈士名单。据后来认识的一个越战老兵告诉我,在这两次战争中,蜀中几乎每个县都阵亡了上百人(当时重庆还未划出,蜀中约有220个县)。
对印、对越自卫反击战:几乎每个县都阵亡上百人。
在新建国后,我国经历了两次邻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即对印、对越自卫反击战。
作为与印度、越南接壤的西南地区中心城市,成都的军分区第一个承担了派兵作战的任务。小时候每到清明,我和同学都会在学校组织下去县里的烈士陵园扫墓,在碑文上,我看到了我们县大量在这两次作战中阵亡的烈士名单。据后来认识的一个越战老兵告诉我,在这两次战争中,四川几乎每个县都阵亡了上百人(当时重庆还未划出,四川约有220个县)。
“蜀人从未负国”,此言确实凿凿!
听雨是蜀中人。
后面《涅磐传说》节奏会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