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_你不知道的自己_奇书网
返回

你不知道的自己

首页
第3章(1 / 1)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在治疗师方面,可能影响使用药物的因素有:第一,治疗师对自己心理治疗能力的估计。在估计过低时,会倾向于使用药物。第二,治疗师的专业信念。如果他受生物学派的影响超过非生物学派,那他使用药物的可能性要比较大一些。第三,从反移情角度来说,治疗师对自己不喜欢的患者使用药物的可能性要比对他喜欢的患者大得多,正像某些患者能够感受到的,治疗师是用药物把患者拒之于千里之外。我们可以把这种情形称为“报复性用药”,这也可以是治疗师“见诸行动”(actingout)的一种类型。

由于精神药物种类繁多、价格上也有巨大差异,所以使用何种药物也能够反映治疗关系中的问题。如果治疗师习惯于给经济状况不太好的患者开很贵的药,我们还可以勉强认为他心理治疗的技术上有问题,因为他还不能够整体地考虑患者的现实处境与他的疾病的关系;但若他这样做是因为药商所给的回扣的影响,那就不仅仅是专业水平的问题,而应该是医学伦理学的问题了。如果没有经济因素的影响,如果一位治疗师在大量疗效好、副作用小的新药物被生产出来之后,还喜欢用疗效欠佳、副作用大的老药,那他就需要从他自己的人格结构、自恋倾向和施虐倾向等几方面作一番自我反省了。

使用药物的权力,一向是医生的特权之一,这本来无可非议。因为用药事关健康甚至生死,当然必须是受过严格医学专业训练的人才具有用药的权利。但是,在心理治疗中,如果这种权力变成了医学背景的治疗师自以为优越于心理学或者其它背景的心理治疗师的理由,或者变成了治疗师在人格上高于患者的理由,那这一权力就会对治疗关系产生极大的伤害。这一权力的滥用具体表现之一是在用药的黑箱操作上,即治疗师或有意、或无意地不让患者知道他所服用的药物的名称、作用机理和可能有的副作用。我们可以将这类行为理解为治疗师对患者的攻击。

患者对药物治疗的理解和期望因人而异。有的很相信药物,有的很反感药物,还有的对是否用药持无所谓的态度。但是,我曾经问过在我这里做心理治疗的几乎所有患者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种药物,你服了一粒以后心理问题就可以立即彻底解决,而且还可以让你永远保持快乐的心情,永远没有痛苦和烦恼,这样的药你愿意服用吗?结果有一些令人吃惊:绝大多数患者都回答说不愿意。看来我们需要的既不是永恒的快乐,更不是永恒的痛苦,而是一种变化的、流动的、让我们感觉到自己还活着的体验与情感。所以我们也许并不需要我们梦想了几千年的、可以使我们永享快乐的灵丹妙药。愿所有的药物研制者、使用药物的治疗师以及服用药物的患者明白这一点。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也许可以为在心理治疗中使用精神药物作出以下几条规定:

一、在治疗的早期就告诉患者,也许以后会跟他讨论是否用药的问题,以避免患者对用药产生误解;

二、在讨论用药时应该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为什么要用药;为什么恰好现在要用药;患者愿意或者能够使用什么价位的药物;治疗师推荐使用的药物的药名、作用机理(在其能够理解的前提下)、可能有的副作用、用法、需要使用的时间的长短;

三、解释药物治疗的局限性;让患者理解药物只能减轻或者消除症状,不能消除引起症状的内心冲突,或者用中医的说法:药物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四、对药物引起的心理依赖做出解释;

五、把药物治疗看成是心理治疗的一部分,通过患者对药物治疗的态度理解治疗关系的状况;

六、药物治疗的时间应该短于心理治疗的时间,以便处理心理性戒断反应,减少症状复发的可能性。心理治疗在精神科领域的应用及相关问题

很多年以前,一位在我们医院工作的德国护士告诉我,如果你栽一钵花,如果你每天都对着花讲几分钟话,那花就会开放得鲜艳一些。当时我想,那不过是一位不解世情的小女孩对浪漫和温情的向往的投射而已:她需要,所以她认为花也需要。

也是很多年以前,在报纸上读到,一些西方国家的农场主每天给奶牛听几个小时的轻音乐,奶牛就可以多产奶。读完我笑了,想那些愚蠢的资本家应该到中国来进修一下,学学中国成语“对牛弹琴”是什么意思。

很多年过去了,在对这个世界和对人性本身有了更多的了解以后,我发现不懂的和需要学习的恰恰是我自己。人的很多需要,特别是我的病人的很多需要,总是被我忽略;我躲在精神病症状学诊断标准和精神药物背后,干着机器人和兽医也能干的事情,却还自以为自己是真正的“人的医生”。

我现在认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虽然二者有一些区别,但以下为行文方便,将二者统称为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可以而且必须用在精神科的每一个角落,针对每一种精神科疾病的每一个发病阶段。尤为重要的是,这些基本原则还应该用于调整和重建精神科领域内的医患关系。不辅以心理治疗的药物治疗是残缺的治疗,没有经过心理治疗培训的精神科医生,绝不是一个合格的精神科医生。

以下我们看看心理治疗在几种疾病中的使用。

在互联网上,用google搜索“植物人+母爱”,得出575个结果。其中一大部分讲述的是,母爱是如何使一个植物人康复的。“人非草木,岂能无情”?意思是说草木本是无情的。一个人被现代医学称为植物人,那意思就是说他成了草木,成了一个“无情”、不懂情、或者不能对情作出回应的人,或者是一个不需要用情感(比如爱)来对待的人。但是,事实证明并非如此。一个在生理上处于植物状态的病人,一样也能够感受到爱、关怀,当然也就能够感受到相反的如恨、讨厌、忽略等情感。在爱和关怀之下,有可能使一个植物人重新恢复许多能力,但如果是相反的情感,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上面的那些新闻提示我们,在治疗象脑器质性这样的疾病的时候,除了药物和其他躯体医学手段,关爱也是医生可以使用的手段之一。从根本上来说,关爱应该是一切医疗手段的基础。而所有心理治疗共同的基本原则就是关爱。

再看一看英国著名精神分析师sandler在他的《病人与分析师》一书中的两段话:

罗斯菲尔德(rosenfeld,1952,1969)指出,从纽伯克(nunberg,1920)对紧张型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移情现象的观察开始,越来越多的精神分析师对弗洛依德最初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移情确实可以在精神病人身上出现。值得提出来的是,sullivan(1931),federn(1943)和rosen(1946)均属于这些作者。

移情的概念可以合理地运用于精神病人与其治疗师的相互关系方面。甚至最严重的紧张型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理智恢复后也显示出在其患病期间与他人接触的重要感觉痕迹。

如果说紧张型精神分裂症是“最严重的”精神疾病,这样的病人康复后都有“在其患病期间与他人接触的重要的感觉痕迹”,那我们在对待一切精神病人时都要小心了,我们对他们的态度,他们会记住的,并且会对他们产生影响。

有人认为,精神分裂症的急性发病阶段只能使用药物治疗。这也是不正确的。目前世界上有几个国家的精神科医生,已经尝试了精神分裂症的非药物治疗,即所谓soteria。以下是一篇文章的摘要。

abstract:theauthorrevieentaldatafromthesoteriaprojectanditsdirectsuccessors。tworandomassignmentstudiesofthesoteriamodelanditsmodificationforlong…termsystemclientsrevealthatroughly85%to90%ofacute。andlong…termclientsdeemedinneedofacutehospitalizationcanbereturnedtothemunityventionalhospitaltreatment。soteria;designedasadrugfreetreatmentenvironment;ti…psychoticdrugtreatmentinreducingpsychoticsymptomsin6odifiedform;infacilitiescalledcrossingplaceandmcauliffehouseg…term“frequentflyers“ative…treatedsubjectsprovedashospital…treatedpatients;atconsiderablyloasabodyofscientificevidence;itisclearthatalternativestoacutepsychiatrichospitalizationareas;ormore;effectivethantraditionalhospitalcareinshort…termreductionofpsychopathologyandlonger…socialadjustment。datafromtheoriginaldrug…free;home…like;nonprofessionallystaffedsoteriaprojectanditsbern;switzerland;replicationindicatethatpersonssivehospitalizations(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