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清世宗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镶黄旗满洲人,为四品典仪官凌柱的女儿,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公元历1693年1月1日)出生,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入侍雍王府邸,名号格格。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生下年后来的乾隆皇帝弘历。雍正元年(1723年),册封为熹贵妃。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弘历即位,尊封为崇庆皇太后,移居慈宁宫。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1777年3月2日),卒,享年86岁,葬泰东陵。谥: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钮祜禄氏在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被指婚给当时还是雍贝勒的胤时才11岁,由于其父亲凌柱身份官位不高,而当时胤的封爵是贝勒(仅次于王爵),所以当时钮祜禄氏得身份是为格格身份,这一身份直到弘历的降生才得以改变。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直到今天,关于弘历的身世和他的出生地一直说法不一。在小说、野史等记载中,说弘历并非祜祜禄氏所亲生,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关于弘历的身世,不管后人如何猜疑,如何写进小说、拍成电视剧,都不能当成历史事实来相信。弘历的生母究竟是谁,只要看一看《玉牒》和弘历时期的《实录》及《圣训》,问题就一清二楚了。
在《玉牒》和生卒记录底稿上,都清楚地写着: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诞弘历于雍和宫。在《实录》和《圣训》中也有同样记载。
弘历十分孝顺,他在慈宁宫为母亲60岁诞辰举行盛大寿宴。他曾侍奉母亲三上泰山,四下江南,多次到避暑山庄。弘历还用3000多两黄金做了一个金塔,专门用来存放供奉母亲梳头时掉下来的头发,所以叫金发塔。由此看来,弘历对生母的感情很深。
孝圣宪皇后的父亲是四品典仪官、加封一等承恩公凌柱。她与康熙朝四大辅臣遏必隆是一个曾祖。而大清王朝的满洲开国五大臣之一、后金第一将巴图鲁额亦都是她的曾祖父。额亦都(1562年~1621年)字有归附努尔哈赤,太祖建立八旗制度后,隶属满洲镶黄旗,在清初参加了讨尼堪外兰、取色克济等城、取巴尔达城、败萨克察人入扰、拿尼玛兰、章嘉、索尔瑚等城寨、击败叶赫九部联军、破扈伦四部等等重大战役,可谓是身经百战,累立战功,先后授一等大臣、总兵官等。额亦都的儿子是遏必隆,此人与康熙朝的鳌拜、索尼、苏克萨哈同是四大辅臣,遏必隆一生没有自己的主见,属于墙头草的类型,但是他的官运最长,随着其他三大辅臣死后,他更是百官之首了。而到了凌柱这里就没什么官位了,所以钮祜禄氏当时是被作为秀女指婚给当时的胤的,钮祜禄氏刚到藩府的时候地位不是很高,只是格格身份。但是钮祜禄氏为人贤惠勤劳,康熙对这个儿媳妇很是夸赞,到了后来她为康熙生了一个弘历这个皇孙之后更是专门召见了她。弘历身受康熙的宠爱,被接到了皇宫抚养,自此钮祜禄氏的地位也大为提升。
no.2温僖贵妃
温僖贵妃(――1694)钮钻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太师果毅公遏必隆之女,孝昭仁皇后的妹妹,家势显赫。
康熙二十年十二月册为贵妃,当时的佟贵妃则被晋封为皇贵妃。二十二年,生皇十子胤礻我,二十四年,生皇十一女,可惜小公主早殇,还未满一岁。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三日卒,谥日:温僖贵妃;三十四年九月初八日葬入清东陵景陵妃园寝。
其子胤礻我于康熙四十八年十月封为敦郡王,五十七年命办理正黄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事。因与胤、胤支持皇八子胤争夺皇太子之位,康熙帝很反感。
雍正元年,雍正帝命他遣送泽卜遵丹巴、胡图克图灵龛还喀尔喀,胤俄托病不行,奉差擅回。
后来他在疏文中连写“雍正新君”字样,被雍正帝发觉,斥为不敬,被夺爵,禁锢在京师,直至乾隆二年才被释放,封为辅国公。乾隆六年卒,以固山贝子品级入葬。
附《清史稿列传一后妃》
其卒於康熙中及虽下逮雍正、乾隆而未尊封者,又有: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孝昭皇后妹。子一,允礻我。女一,殇。
no.3敬敏皇贵妃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参领海宽之女。初封为妃,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三子怡亲王胤祥,二十六年生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三十年生皇十五女和硕敦洛公主。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薨,闰七月初二谕礼部:妃章佳氏性行温良,克娴内则,久侍宫闱,敬慎素著,今以疾逝,深为轸悼,其谥为敏妃。”
章佳氏在康熙朝得到的最高封号就是敏妃,地位和其他的妃嫔没有什么不同。但到了雍正年间,他的儿子胤祥忠于雍正皇帝,被皇帝封为怡亲王。章佳氏因为儿子的关系也被雍正皇帝尊封为敬敏皇贵妃,连升了两级,并得到了葬景陵的殊荣。开了皇帝陵葬皇贵妃的先例。
no.4清刑部侍郎田雯
田雯,字纶霞,又字紫纶,号山姜,晚号蒙斋,济南府德州人(今德州市德城区新湖街道办事处吕家街人)。官至户部左侍郎,世称田侍郎。田雯生于寒士之家,其父田绪宗曾在桑园镇(现划入河北省吴桥县)设馆教读。明崇祯八年(1635)田雯出生于桑园镇,十四年(1641)随父返德。田雯自幼聪明灵利,不苟言笑,智力超群。十六岁时考取秀才,二十六岁乡试中举,康熙三年(1664)考中进士,康熙五年(1666)任内阁中书,次年扈从康熙驾幸南苑,康熙十九年(1680)升江南学政。由于他在北京居官期间,政绩显著,官声甚好,“天子闻公名,召见瀛台(今北京中南海)者三”,三次康熙皇帝召见。
康熙二十三年(1684)田雯被补授为湖北督粮道,康熙二十六年(1687)补授江南巡抚。次年(1688),奉旨调任贵州巡抚。他在贵州期间,提出了重文轻武,息兵励耕主张,使贵州农工商各业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及至康熙三十年(1691),他离开贵州时,“黔民泣送者百里不绝”,“争聚资筑建‘山姜别业祠’”,以示纪念。康熙三十二年(1693),田雯被召还京师为刑部右侍郎,翌年转左侍郎。三十八年(1699)迁户部左侍郎。四十一年(1702),乞假归里,回到了德州。四十三年(1704)田雯因病卒世。“大葬于阳谷店(今德州市德城区杨胡店村)南原之赐阡。”田雯居官职任心强,政绩卓著,关心民疾,兴利除弊,受到人们的敬仰。其居官从政的一生,也是著述的一生。他学识广博,著述丰富,《古欢堂集》十二卷、《黔书》上下二卷、《长河志籍考》十卷、《幼学编》四卷和《诗传全体备义》等。乾隆三十七年(1772)收入《四库全书》,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no.5良妃卫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