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建文四年六月,紫葳北移,帝王之光照向燕京大地。自燕王起兵之日起,历时三载,一路南下,攻城掠地,势如破竹。
时值“靖难”之役将结,燕军已南渡长江,直指京师。作为六朝都城的南京已失去了往日的祥和之气,在人群的逃窜中逐渐丧失其帝都的气势。此时的京师,就如绽放后的花朵,即将走向衰亡,虽然依旧保留着美丽的外衣,但那种衰亡的气息却是无法掩盖的。在上天眼中,这南京城的兴盛亡衰,便真真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或许真应了一个事实,南京留不住龙脉,在位刚四年的建文帝便将面临着皇叔的重兵压城。
南京城的四周已围上了层层燕军,曹过公李景隆的战败标志着建文帝最后的堡垒被打破。此时,骑着黑色骏马,身披金黄战甲的燕王朱棣,立在大军之前,望着空空如野的金川门,叹息一声,终于举起执着马疆的右手,奋力一挥,高呼一声“进城”,数万大军便浩浩荡荡的涌进了城,向着皇宫方向前进。
霎时,忽见皇宫中一阵浓烟缓缓升起,燕王停了下来,看着那浓烟之后腾起的火焰,火越来越大,如一条火龙盘旋在皇宫之上,久久不愿散去。
“哎!这......这是何苦啊!”,燕王又是一声长叹。
大火扑灭之后,兵士们便只发现了废墟中的几具残骸,其中一具的身下还隐约残存着几块金黄的布料,或许便是那龙袍吧!
此后,齐泰、黄子澄、方孝儒更八十余人被列入奸臣榜,株连甚广。文臣杨荣、杨士奇、杨溥等二十余人皆叩马首迎附。十七日,燕王朱棣即皇位,下令王府六部:建文中所改易之洪武政令个条皆复旧制。仍以洪武纪年,今年称洪武三十五年,明年改为永乐元年。
自此,这“靖难”之役便算终结,天下重归太平。
正是:天道无常,地势变幻。
人间兴衰,因果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