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笔名
在高中有一段时间,总是喜欢给自己起笔名,并且每写一片文章就起一个笔名,根据当时的性情喜好,给自己一个或优雅或粗陋或开心或诗意的笔名,一片文章一个笔名,一个笔名一种心情。
一开始喜欢“书生”,喜欢书生的儒雅,喜欢书生拿着线装书在摇头晃脑的洒脱,那是迷恋书生的长衫,或许是看了好多关于书生小姐的爱情故事吧,于是就有了“玉剑书生”,“四读书生”等等。
因为喜欢玉石的纯洁剔透晶莹,想要抚摸的质感,或许是自己一直想要一个玉挂件而不得有关吧。这样就有了“玉笔文生”,“玉笛才子”,“玉壶醉客”,“玉湖闲生”,“玉楼梦客”,“玉农散人”,“玉秋庄主人”等等。
也或许读言情小说多了,在后来又有了“情海浪子”,“多情逍遥生”等等。
有一段时间,因为食堂饭菜质量很差,同学们口诛笔伐,写了好多大字报之类东西,在校园张贴,因为学校的大力镇压,说是违法的行为,事件很快消失,学校的伙食也明显改善,也留下了一个笔名“不平公子”。
再次翻看文章,看到这些一段段感情经历,有了一点青春易逝的感慨,却有一些暖暖的东西在心怀。
2,纸条
关于纸条,也是高中的事情,那时学习紧张,不管是上课还是上仔细都是不能乱说话的,班主任老师会经常来抽查。正说得兴奋,或许不经见回头,一个硕大的眼镜出现在窗户上,那命运就是要在门口罚站了,因此纸条就在课堂上开,而我却喜欢收集纸条,当然其中大部分是自己的,有一小部分是在别人那里淘到的,或是不小心拾到的(真的是不小心拾到的)。我把他们都收集在易拉罐里。
到了高中毕业,我已经收集了两个易拉罐的纸条,这不可谓不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在高中毕业等通知书的假期里,我把纸条统统拿出来,每一张都展开,分门别类,按照时间或是人物顺序,把他们都粘贴在一个大本子上,就成了一本纸条集锦。
翻看这些纸条,高中时,一个个鲜亮的面孔又出现在面前。当然纸条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例如“翩翩,看我今天的发式好看嘛?”,“菲菲,中午想吃什么给我捎个馒头。”“啊梅,把你的化学试卷第五页给我看看。”这些都是普通聊天的。还有“今天英语老师穿了裙子,可样式太土了,口红也很吓人。”“语文老师今天又没刮胡子,还有眼屎那。”这样说三到四的。当然也有“蕾,我的心里只有你,每天都在注视你,可你怎么不理我了?”,“豪,那天说在草场见面,怎么没有来?”“伟,我的手绢给了你,心也给了你,不要丢下我。”限量级谈情说爱的。
当然到了重大节日,像是愚人节,圣诞节,元旦等,更是纸条满天飞,鸡飞狗跳。
可有一次却出现了僻陋,那是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全班成绩都大幅下降,全市前二百名一个也没有,而在以前全市前一百名也要有三四个,更不用说二百名了,这下班主任老师发火了,正好有个不长眼(真是不长眼)在传纸条时,被老师发现,像这样的经验老手真是不应该,结果是肯定的,老师大发雷霆,指天划地:“不想念了,就回家,不要在这里瞎混,下次再让我发现,就滚回吧。”在接下来的两三个月里,传纸条只能转到地下(当年地下党员的活动也不过如此吧)。真过来一段时间,我们这些“记吃不记打”的孩子,又张狂起来。
高中生活学习是枯燥的,现在想想,却是有滋有味。
3,核桃
从小就喜欢吃核桃,是因为邻居奶奶家有一颗很大的核桃树,那里是孩子的乐园。每当核桃成熟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每天都在核桃树下转悠,当拾到成熟坠落的核桃,就像得了宝贝一样,捧在手里左右抚摸,小心翼翼。害怕别的孩子看到,赶紧揣到怀里,回家趴在床上仔细端详,虽然最后经不住诱惑,狠着心用石头砸破,但吃到核桃仁,那一丝的不忍也抛到脑后,吃完排排屁股,又去大树下转悠。转了一年又一年,当年的孩子长大,背上书包上学了,却依然舍不下那时的核桃情缘。
小学的时候,到了冬天,每个教室都要生炉子,那时生火用的松果都是学生自己上山摘的,记得一年级20斤,二年级40斤,三年级60斤,四年级80斤,那时小学只有四个年级,每当这时候,学校都要放假上山摘松果,我和表姐等几个同学一起上山,开始时大家还干得很认真,可看到野核桃树的时候,就什么都不顾了,大的爬树,小的在树下等着,每个人都摘了满满两布袋。就着山石砸来吃,一般吃一边笑,因为光顾吃了,一个个都成了小花猫了,早把任务忘到脑后,等想起来已经黑天只能回家,一过秤,那几个松果当然被老师训斥了一顿,还是在妈妈的帮助下,在第二天才完成任务。
到了高中喜欢核桃是因为有个女孩特别喜欢吃核桃,身上都有一股淡淡的核桃香味。她吃核桃不像男孩子一样粗鲁,把核桃砸的粉碎。而是把核桃轻轻分开,扣除里面仁,而皮依然完整,合在一起还是一个核桃,她喜欢把核桃上敷上纸,在上面画上娃娃的脸,或哭或笑,或喜或悲。而今我依然保留着两个核桃娃娃,和我的日记一起在一个秘密的盒子里。
现在我依然喜欢吃核桃,吃着核桃,嚼着里面从小到大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