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年花花_爱情花手巾_奇书网
返回

爱情花手巾

首页
第三十九章 年花花(2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门神题材以“秦琼、敬德”为最多,这类门神规格不同,衣着神态各异,表现手法或繁或简,套色的或多或少,但神态仍然威严庄重,有“步下鞭”、“马上鞭”、“披袍”等。

大毛:品种约有二十多种,供经济条件好的大户张贴在大门上,有“步下鞭”、“马上鞭”、“五子”、“福禄寿”、“歧山角”、“九莲灯”等。

二毛:除重复大毛的画样外,还刻很多戏曲题材。如“长板坡”、“寿州城”、“三侠女”、“苟家畦”、“对花枪”、“柴王推车”等。这类的神以戏中的忠臣义士和见义勇为的英雄好汉为题材,是开封年画最有特色的品种,外地门神画则不多见。“二毛”则供普通人家贴于堂屋、厢房等。

中台,用以张贴在不同房门,如女辈房门多贴“三娘教子”、“莲生贵子”、“天仙送子”等,老人家的房门多贴“披袍”、“福禄寿”、“三星在户”等,中年人房门贴“加官进禄”、“步步连升”,儿童居室则贴“五子夺魁”、“和合二仙”、“刘海戏蟾”等。

二边又叫“连头”、“扯手”是规格最小的单张门面。每张毛边纸裁为四张,卖时每张两头有画,所以叫“二边”。张贴在单屋门和窗户上。这类门神多为生活贫困人家所用,画的内容有“四霸天”、“沈万三”、“蝴蝶杯”、“渭水河”、“风筝计”、“丁山大雁”、“状元祭塔”、“王小二赶脚”等艺术风格独特简洁,极富装饰趣味,当为开封、朱仙镇年画中的珍品。

这还没完。

在牛见草在堂屋贴“秦琼、敬德”时,牛见草先贴好“秦琼”,然后,再贴“敬德”。他叫小孙子站在远处望着“敬德”,看“秦琼”、“敬德”两张年画是否挂得平齐。

牛见草为了在春节来临之际讨个“吉利”,于是就叮嘱小孙子说:“现在贴‘敬德’,若比年画“秦琼”摆高了,你就说‘幸福’,若比“秦琼”摆低了,你就说‘平安’。好吗?”

“好的。”

当牛见草放好“秦琼”年画后,问:“怎么样?”

站在远处的小孙子左右扁头看了看,感觉好像像是一样平齐。于是,他就高声说道:“爷爷,爷爷,你不幸福,也不平安。”

闻听此言,牛见草顿时气得叫骂起来......程圆悄悄地离开了牛见草家门口朱仙镇木版年画源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已有1200多年历史。

程圆查阅过《东京梦华录》,据记载:北宋京都汴梁,已遍设年画作坊,大量印刷木版年画,不仅民间年画作坊遍布京城,就连宋室宫廷也开办有年画作坊。明清时期,朱仙镇年画作坊达300家,所产年画行销全国。著名的老店有“汇川”、“振源永”、“云记”、“鸿记”、“天福利”、“老店”、“天义德”等。

木版年画败了的地运自清中期以后。由于黄河屡次侵入贾鲁河,致使其河道淤塞,水流不畅,河床抬高,遇涝则成灾。至光绪二十六年,贾鲁河水运功能彻底丧失,水运时代结束,加上近代铁路、公路的兴起与发展,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开封转移到郑州,繁华和昌盛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从此,一代繁华终成过眼烟云。朱仙镇木版年画也处于萧条喘息之中。文革时期几乎断档。改革开放后,年画的制贩师傅的工钱不及到广东、深圳打工子、打工妹挣的钱多,两千年之初,河南省启动了“河南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并将开封朱仙镇年画列为抢救之首。中国木版年画博物馆在朱仙镇建成。目前,该博物馆馆内收藏有明代年画雕版2块、清代雕版23块、民国时期雕版28块。

年画题材最常见的大概可以分十类:一、门神。二、神像。三、吉祥图案。四、动物花鸟。五、传说故事和历史故事。六、民俗风情。七、戏曲故事。八、仕女类。九、讽刺幽默类。十、新年画。

朱仙镇木版年画被誉为中国的“国宝”。

程圆想起去年甄玉德家贴年画时的情景。

甄玉德说:“木版年画承载着传统历史和农业文明印迹,可是现在从业者不足20人,有一段时间警察一来就不敢印了。很多木版年画老板被扔被烧毁,木版年画处在喘息之中。”

其实,真正促使甄玉德长大要当警察的原因是“文革”中的一次打砸抢。

甄乾道说:“生产队也把木版年画当作牛鬼蛇神,生产队长把咱们家的房子旮旯缝道全都扒遍,最后搜出了木版年画,我抱住木版年画不放,几个人抢的抢,夺的夺,踩的踩,我为了护住木版年画,一个手指头被他们踩断了。后来,我知道木版年画在大生产大队的电话室里,就在一天夜里下雨,趁人不注意取了回来。回来后,雨把我淋得感冒,因为没钱治病,害了整整三天三夜。”

从甄乾道对木版年画的感情中,甄玉德体会到,木版年画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稀世证物,在这里,有自己民族历史的密码;在这里,可以听到古老心灵的诉说;在这里,可以与遥远的祖先进行联系、沟通、对话;在这里,有苦难辛酸的历程。

甄玉德听后对甄乾道说:“长大甄玉德一定要当警察。”

甄乾道说:“当警察的有啥用?”

甄玉德说:“我要保护爸爸,保护年画。”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