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内部感觉_如何进入审美境界_奇书网
返回

如何进入审美境界

首页
第三章、内部感觉(1 / 1)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对外部世界的感受,以上已经讲了。那么,对于我们自体的感受,又是怎么样的呢?

人常说,十指连心,心和十指真的是紧密相连为一个整体吗?结论是否定的。我们身体内部的各部分联系,也是通过神经系统与大脑相连的。而大脑与各部分的联系,却是通过激素和体液(包括血液和激素)联系的。这种联系,能把握我们身体内部的一些什么特点呢?是形状吗?是色彩吗?是功能吗?其实我们对内部器官的感受,只能感受这个器官的紧张与松驰。所不同的是,我们把由紧张趋于松驰的状态称为快乐,把由松驰趋于紧张的状态称为痛苦。

在这里没有绝对的快乐,也没有绝对的痛苦。因为快乐和痛苦是一种相对照的状态,没有绝对的数值。就是我们说的大一样,是与小相对的,没有小,也就没有了大,没有大也就没有了小。

这样说,似乎还是没有说明白。同样一件事,有的人觉得是快乐,而有的人觉得是痛苦,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有一个身体能量的动员问题。如果这件事对前一个人来说,已经做了多少次,形成了习惯,一看到这些对象,他马就能就动员起所需的能量,很快地完成这个活动。对于此人来说,动员起全身的能量,因为是习惯,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根本不要意识参与,瞬间就完成了这个过程,此时的紧张与完成任务后的松驰对比,形成了很大的反差,这种反差就是他所体验到的快感。

相反另一个人,因为意识的原因,遇到这件事时,脑子里出现了反对这件事的意识,其身体上的能量就动员不起来。

为什么动员不起来呢?因为人体的特点是,如果把全身的能量往一个器官动员,很容易做到,如果同时把全躲仅有的能量往两个或几个器官司动员,此时就会出现无能量可动员,或力量不足的情况,所谓一心不可二用,一手不对同时画两个圆的道理,就在这里。无能量或能量不足的紧张,就是痛苦的机制。

这样说来,我们对于身体内部的感受,从本质上说,只是紧张更紧张或紧张放松的变化。一般说来,我们把趋于放松平静的状态称为愉悦,把趋于紧张的状态称之为生气愤怒。界于这二者之间的,轻度的紧张长时间的紧张持续称之为忧郁,把紧长放松的对象失去后的即不能紧张也不能放松的瘫痪状态称之为悲伤。对于自身状诚的觉知和评价就是感情。尽管从外部看,人体有许多的名目、结松,但从神经系统的传导、冲动的本质来看,只是大脑对这种紧张的评价及其生理的反应。当然,这种反应的物质基础是激素和血液的分配流动。

所需要强调的是,人体是一个有机体,它的每一次反应会在大脑留下痕迹,而这些痕迹会决定下一次的反应,从面形成人体的新的状态。而这种状态的出现,是自动化的,人意识不到或意识不起多大作用的。

例如,同样的一条狗,若你以前见到狗的反应是紧张、恐惧、逃跑,那么,以后再见到这条狗,你的身体和大脑因为过去记忆的原因,很容易趋向于恐惧、逃跑、紧张。同理,如果你以前遇到狗时的反应是喜爱、平静、放松,那么以后你再遇见这条狗的反应,很容易出现同样的状诚。对象是一条狗没有变,宏观世界的客观状并不决定你怎么反应,而你以前的记忆残余倒是对你现在对狗的反应方式起着决定的作用。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生理学告诉我们,因为一次生理的反应,会在我们的大脑中形成兴奋,留下一个兴奋灶,而这个兴奋灶或在下一次兴奋中很快很容易地被唤醒。从而形成一次兴奋。

也就是说,经常把注意力放在胃上的人,它的胃会变得容易兴奋,一直兴奋到变得敏感异常,直到最后生痛。经常用脑的人,会因为多次使用脑子,使脑子变得很容易兴奋起来,最后脑子变得有了毛病。

之所以这样说的原因,是明显的,因为身体兴奋和抑制和平衡,即能兴奋也能抑制,如果兴奋很容易,而抑制很难,这个器官就是有了毛病。

由此可见,我们对于自身的觉知,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客观公正,而是受过去记忆痕迹严重影响的一个过程。过去记忆痕迹也只是多次反复的结果。我们能感知的到的只是我们身体中最敏感最活跃的部分,也是是脆弱的部分。或者说是因为多次使用而变生了变化的一部分。这一部分的活动,也许与我们的内部状态的需要无关,与我们生存的环境关系不大,与我们的人生目的关系不大,它的存地,只是,也只是我们多次反复重复的结果。

结论是它是一种幻相。

与现实关系不太大。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