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那群各怀心事的看客们_秦汉之际_奇书网
返回

秦汉之际

首页
5.那群各怀心事的看客们(1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大潮之起,挟泥沙而俱下。

风云际会,鱼与龙相混杂。

农民的朴实,往往令他们的革命不具有彻底性和持续性。他们的善良,导致他们的心太软。以致于蒙蔽了他们的双眼,他们既不能认清各色人等,也不忍心逼人太甚。他们总是存有着温良恭俭让的心态。对现实抱有幻想。这是他们的局限,也是他们的宿命。

他们从自己善良的愿望出发,只是为了过个好日子,没有多大的野心和目的。也别无奢求。只要给他们一点实际的好处,那么一切也都可以商量。从他们内心来说,只要受了招安,也就成了正果,就算达到了目的。因为在他们的心里,无非就是图了个好日子过。即使做了王,又能怎么样。

然而别人却并不这样想。在这个暴动的洪流之中,卷入了太多的人众,形形色色的人等都混入其中。尤其是那些心怀叵测的社会不安定分子。他们乘机混入,想的却并不一样,打算也就更是不同。他们窃取了相应的位置,就是为着他们自己的目的。本来农民们只是为了一点小事的“上访”,只要这些治民的官员们能够设身处地地给予帮助,就可以化解。但是帝国的这群官僚们却高高在上而无视他们的苦难,以致最终被借题大作成为事件。而后这群憨直的农民们又被那些自私的卑劣者们合伙出卖了。

较量才刚刚开始,一切还处在未知之境。可是,他们却迫不及待地分割利益了,开始享受造反的果实了。

在他们的眼中,只有王位,别的什么也都不重要。因为,他们认为:王,就是可以无视任何纪律的约束,以至于可以无视法律,王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而且还不允许别人评说。在王的眼中,别人谁都管不着我。

王就是没有义务,只有权利,而且只负责享受。事情由别人去干。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天生就是贵族。就是当官的东西。

同样,人和人真的不一样,因为有的人天生就很蠢,而他却又是天生就要当官的,于是他的愚蠢就造成了灾难。

这次大泽乡事件,看来又面临着同样的命运了。在轰轰烈烈的初起之时,呼吸之间,就已席卷东部全境。但是当那些潜藏着的帝国的反对分子们乘势据有高位之后,革命的方向与性质就悄然改变了。革命被他们利用而成为复辟自家王位的工具了。他们为着一个王的虚号,放弃了进攻,忙着称王了,再也不管什么岸塌河涨了。

于是,令人感到莫名其妙的事情发生了:各个战场上由全面进攻,转入了全线停滞观望。

大好的形势就这样被葬送了,苦难中的农民们被出卖了。

他们所指挥的军队就由作战的主力,很快自动转换了角色,自觉地远远旁观着。成为剧场之中看电影的观众了。

局势已经很危险了,即使旁观者也都很清楚,他们自然也在权衡了。却在开始做着各自的打算了。

当敌方喘息过来之后,强硬的反击开始了。一夜之间,局势逆转。

首先从西线传来了不幸的消息:周文惨败,退守曹县。

周文的失败,实在令人不解。历史没有记载,我也实在想不出,他为什么停滞不前?他在停留的期间相当于半个月的时间中,他都在做了些什么?是什么原因让他按兵不动?

没有部署有效的进攻,也不做巩固的防守,而且似乎连警戒都没有。他是在率兵作战,还是在旅游?

周文逃出函谷关,在曹阳依城据守。但是章邯却并不给他喘息的机会。

帝国军队紧追而来,周文就又逃,章邯就又追。周文仓皇逃到渑池,却还立足未稳,章邯就已尾随而至。

周文实在受不了了。他想不如自杀了事,免得这样被赶来赶去,实在有失尊严呵。他也还算有血性,举剑自裁,为自己的无能承担了责任,也为他造成的灾难付出了代价。

他的军队也就自我解散了。陈胜的西线主力就这样被章邯一战的追击歼灭了,被周文与章邯合伙抹去了。多少人的生命就这样毫无声息地湮灭了。

二世皇帝又增派长史司马欣、董翳率领帝国的正规兵团加入战斗,增援章邯。章邯得到了帝国的精锐军的指挥权,战斗力更加强大了。

敌人发动了强大的打击。

而这群人的内部却分裂成为互不相服的派系。

谁都想当老大,谁也不想听从别人的指挥,都想以王来压服别人,让别人服从自己。可是却又都不具备令人信服的德能。各路军队失去了协调的策应与配合。

别人遭遇攻击,其他人表现出了令人不可思议的漠然,似乎与已无关,并且可能还会在心里暗暗地高兴着,借敌人的手清除异已,减少自己的一个竞争对手。

于是,章邯就从容地集中使用兵力打歼灭战,将他们一个一个的各个击破。

开始遇难的,没有人愿意援助他。

当轮到他面临打击时,已经没有可以援助他的力量了。

帝国军队在章邯的指挥下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一切。

张楚政权在帝国强大军事力量的有力打击下崩盘了。

在张楚政权的内部,各路军阀又都各谋自立,互不相救,陷入内部争权夺利、互相绞杀的混乱状态。

武臣到达邯郸,就自立为赵王。我要独立,就独立了。看谁能把我怎么样。

陈王很生气,但是陈王也很无奈。

他把武臣等人的家属逮捕囚禁起来,打算杀死他们。上柱国蔡赐说:“秦王朝还没有灭亡就杀赵王将相的家属,这等于是又凭空产生出一个与我们为敌的秦国来。不如顺水推舟,封立他为赵王,拉拢他们吧,别树敌太多。”

陈王也就只好承认了这件既成的事实。派遣使者前往赵国祝贺。当然他也很策略地把武臣等人的家属迁移到宫中,保护起来。其实也就是软禁,做为人质。封张耳的儿子张敖为成都君。同时催促赵国出兵,进军函谷关。共同讨伐暴政。

这位赵王似乎很不够意思,对陈王的督促置若罔闻,根本就没有理睬。他的目光不只短浅,而且自私,心胸似乎更为狭窄。比农民出身的陈胜还不如。

当然他的贵族出身也令他从来都没有看得起过农民陈胜。

也许他觉得,现在我也是个王了,你算什么东西,也配命令本王。

这样的王,其实是冒牌货。

赵王武臣的将相们更是推波助澜,他们给武臣出主意说:“大王在赵国称王,楚国并不愿意。假若楚国能够消灭秦国,那么他们一定会来向赵国出兵。因此,现在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置西线于不顾,由他们双方去拚个你死我活吧。我军继续北上攻取原来燕国的辖地,借机扩大我们自己的土地。赵国南据黄河天险,北有燕、代的广大土地,楚国即使战胜了秦国,也不敢用兵压制赵国。如果楚国不能战胜秦国,必定要借重赵国。那时候赵国趁着秦国的疲敝,就可以得志于天下了。”赵王认为很有道理,因而无视陈王的战略目标,拒不向西出兵。而派兵向北攻取燕地,以原上谷郡卒史韩广为前线总指挥。

什么叫卑劣。不需要做什么注释了吧。

似乎他们很有远见。

算盘打得贼精。

可是这样明显的失算,他们却自以为高明。

他们一门心思地做着自己的事情。做得很认真,很敬业,也很投入。很为他们的“得志于天下”尽力。

然而,韩广也是一位很有个性的人。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