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_杨贵妃的传奇一生_奇书网
返回

杨贵妃的传奇一生

首页
第二十一章(1 / 1)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第二十一章

自从纳入杨玉环,张九龄便是极力反对,这次恐怕也是为此事而来,唐玄宗心中一乱,顾语李林甫等人道:“张相国必会出言拒朕接回玉环,此人一向铁面无私,朕也拿他没有办法,这可如何是好。”杨国忠善于使刁,忽生一计:“皇上不妨称病托延,等迎回贵妃娘娘,张九龄也无法说辞!”

唐玄宗听罢大喜,连夸杨国忠机灵,便命高力士依言行事,谁料张九龄竟直闯禁宫,无人敢拦,到了唐玄宗面前,便跪拜道:“微臣听闻皇上有疾在身,特来探望。皇上乃大唐之根本,可要保重龙体,微臣已命人宣召太医。”

唐玄宗哪里有病,倒是被张九龄气的脸色发青,好似疲乏之状,好久才讲出一句话来:“张相国,朕未曾唤你,你何以擅作主张,试问置朕于何地,置大唐国法于何地。”李林甫见风使舵,也顾不得官职高低,厉声喝问张九龄:“大胆张九龄,竟敢藐视皇上,可知该当何罪。”

张九龄怒目而视:“李大人何出此言,做臣子心忧皇上龙体欠安乃是本份,何来藐视之说,倒是你言语调拔,到底心存何意。”李林甫被他这么一责问,顿时不知如何是好。杨国忠心机较重,思量张九龄身居相位,势力不可轻视,所以宁作墙头草,低着不语。李林甫看他如此,怒目瞪了一眼,知他名哲保身,心中不禁愤愤。

那唐玄宗本来就没有主见,一听臣子在自己面前争吵不休,脑袋顿时大了,大呼一声:“都给朕住嘴,你们眼里还有没有朕!”众人的争吵声骤然停止。唐玄宗走到张九龄面前,看了他好一会儿,无奈的道:“张相国,算朕求你,不要老是跟朕为难,也让朕松一口气行不行!”

张九龄全身发抖,连忙拜倒在地,道:“臣罪该万死,不敢求皇上饶恕,但臣一颗赤子之心,牵挂的是大唐的万世基业。杨玉环侍宠生骄,目无皇上,应当被黜,此乃皇上圣明之举。皇上乃是大唐之君,天下百姓之主,一言胜九鼎,乞能自反其说,试问何以取信天下,大唐颜面何存!”

唐玄宗气的七窍生烟,猛的将身边的烛台推倒,大喝道:“放肆,好一个张九龄,给朕住嘴。”烛油全洒在张九龄的身上,衣袖顿时着起火来。高力士在旁唉哟一声,挥拂尘要来扑火。张九龄大喝一声:“无须你来,给我退下。”被他这么一吓,高力士连忙后退。

火虽不大,可触及肌肤的感觉,还是让人难以忍受,张九龄年纪不小,如何吃受的了,一转眼功夫,满脸就涨成黑色,已是气喘吁吁。他兀自道:“皇上若执意要接回杨玉环,以致国威有失。臣身居相位,乃是臣的失职,臣宁愿粉身碎骨,也不想面对世人的唾骂。”

唐玄宗知道张九龄乃忠心之臣,所以平日里对他都百般容忍,今日实在气极,才会恼羞成怒,看到眼前这翻情景,那颗心软了又软,哪里还有什么底气,语气一弱:“朕听你的还不行吗,朕这就回宫早睡,谁的话也不听,这样总该行了吧。”说着大踏步出屋,临走时吩咐内侍喧召太医,替张九龄看伤。无论李林甫等人如何恳求,都未转身。

李林甫未能办成事情,心中已是不乐,见到杨国忠扶起张九龄献媚的样子,心存芥蒂,一甩衣袖,回杨府而来。杨玉环翘首以盼,得知事情本来可以转环,却被张九龄破坏,气的将桌子上的杯子全部推倒在地上,发出一阵碎裂之声,眼神似欲冒火:“张九龄,本宫念你忠心耿耿,才不忍心动你。你却三翻两次跟本宫作对,本宫乞能吞下这口气。”

李林甫也生着闷气,更是加油添醋:“禁宫之中,有意跟娘娘过不去,又能调动的了大内侍卫的除了张九龄,恐没有别人了。”言下之意很是明显,指的是那些刺客,也是张九龄指使。杨玉环想想也是,愤怒更甚:“张九龄,但教本宫回宫以后,第一个对付的人就是你。”

众人正在酬划明日早朝的奏本,忽有家丁通传,有一宫女求见杨玉环。杨玉环心中一想:“难道是她!”待得那宫女进来,果然是念奴无疑,想到自己落到今天这副田地,多半由她所赐,脸上便没甚好气,说道:“你来作甚!”

念奴拜下磕头:“奴婢是来负荆请罪的。”杨玉环强作一笑:“你此时不在宫里跟梅精把酒庆祝,却来负什么荆请什么罪?”念奴道:“奴婢原意只想皇上能见梅妃一面,不料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奴婢也曾劝说梅妃娘娘,奈何卑微言轻,起不了作用。奴婢不想看到娘娘受奴婢连累,特来将功补过,只请贵妃娘娘回宫之后,不要跟梅妃娘娘计较。”念奴早就看出,唐玄宗对梅妃只是同情,真正宠爱的还是杨玉环,况杨玉环在宫里的势力,也远非梅妃所能及,总有一天会重新进宫,到时梅妃的下场就可想而知。她虽是前来相助杨玉环,实则却是在为梅妃设想。

杨玉环正是百般无计,连李林甫等一干大臣,都斗不过张九龄,倒是要看看一个小小的丫环,能有什么作为,便道:“你凭什么?”念奴始终低着头,心里早已想好如何应答:“只要娘娘答应奴婢,奴婢必会竭力去办,娘娘请静候佳音。”

杨玉环道:“答应你又何妨,你可不能让本宫失望。”念奴一叩首,转身走了。李林甫看她走远,不禁好奇:“娘娘当真相信一个丫环!”杨玉环嘴角含笑:“别小看了她,有些时候,她会让你们吓一大跳。”众人多半不信,唯有静静的等待消息。

念奴进宫,先行找到高力士。高力士为着梅妃一事,与念奴有过来往,一听念奴来见自己,也便笑脸出迎:“念奴妹子,不知找老奴有何事情,梅妃娘娘可还安好,不知还记不记得老奴这个牵红线的媒人。”念奴道:“高公公折煞奴婢了,奴婢哪里敢当。这里有些‘手头缠’乃娘娘托奴婢送予高公公的,望请高公公孝讷。”

高力士习惯性的一掂量,满意的收下了:“梅妃娘娘没有忘本,老奴心慰啊。”念奴摇首:“此物乃贵妃娘娘所赐。”高力士连忙拿出怀来:“无功不受禄,老奴与贵妃娘娘虽是相识,却是无功于她,况此次梅妃一事,也间接关系到老奴,老奴心亏,这东西是万万不敢受,还请念奴还予贵妃娘娘。”

念奴退后几步,并不领受:“高公公想必知道贵妃娘娘的为人,她即已送出东西,若知高公公拒而不受,乞不是说你不给面子。”高力士连忙推脱:“老奴乞敢,老奴实在无福消受。”念奴道:“贵妃娘娘既然给得,你就是有福,何必推推脱脱。”

高力士一听勉勉强强收下,心中总是不安:“受人钱财,忠人之事。不知贵妃娘娘有何事托付老奴。”念奴也便开门见山的道:“眼见贵妃娘娘被黜,外臣多半被张丞相所阻成不了事,唯有高公公与皇上最是亲近,可曾想过做个顺水人情,在皇上面前替贵妃娘娘说些好话。近者亲也,想必高公公的一句话,胜过别人的千言万语。”

高力士三丈不离唐玄宗,自然最清楚唐玄宗的意思,接回杨玉环那是早晚的事情,自己一向无功与杨玉环,正可以借着此事向杨玉环靠拢,便道:“离合亦人生常事,我看皇上很宠贵妃,此刻不过一时生恼,一二日后,心回意转,由我从中进言,管教破镜重圆,幸请勿虑!”念奴喜道:“全仗!全仗!”

过了一晚,杨府内气氛沉闷,没多大精神,忽由内监颁到御膳,并衣物米面百余车,说是由皇上特赐。杨玉环拜受。众人不禁对念奴刮目相看,念奴趋机道:“这是高公公奏请,因有此赐。”杨玉环非常感谢,并语:“此恩不忘。”四字。至送别内监,便入语众人,料知唐玄宗尚未忘情,彼此少慰。

这一夜的杨玉环,原是悔恨交并,无心安睡。那唐玄宗闷坐宫中,比贵妃还要懊怅,举止失常,饮食无味。内侍从旁供奉,并未有失,偏事事不合上意,动受鞭笞。到了夜静更阑,还是东叱西骂,呼叫不休。高力士已出言尝试,经唐玄宗许给特赐,早瞧透皇上心情,待至鼍鼓频催,鸡声已唱,唐玄宗尚不愿就寝。高力士侍立在旁,因乘间进言道:“皇上既思念贵妃娘娘,何不将其招还宫中,以慰寂寥,何必苦恼呢!”

唐玄宗道:“朕自然很想,只是张相国不肯妥协,朕也是身不由己。”高力士复道:“皇上乃九五之尊,反受一臣子制肘,试问哪有如此道理。”唐玄宗道:“朕也是这般认为,朕即是九五之尊,那还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别人都敬朕怕朕,偏偏他张九龄要跟朕作对。”高力士干脆加重语气:“张相国竟敢欺君,何不将他相位废去,就不必怕他了。”料想杨玉环深恨张九龄,若是趋机除去张九龄,在杨玉环面前又是立一大功,借此臂助,便可永保安泰了。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