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二年七月,杨世俊从大荔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澄城县城关小学任教。按照澄城县文教局的分配文件规定,杨世俊于八月二十五日来学校报到上班,当时被分配代三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
城关小学是澄城县的一所名牌学校,每学期开学时,农村的学生都成群结队地来这个学校插班上课。因此,这个学校的班额都比较大,每个班都有六十多个学生。
杨世俊一走上工作岗位,就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教学中去。由于杨世俊讲课推理清楚,有很强的趣味性,并且能联系实际,加之他态度和蔼。所以在他上课不几天,就受到了全体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进入十月份以后,乡下的学校为了提高教育质量,都陆续来到城关小学取经学习,为了这些事情,校长郭春堂也整天接应不暇。十月十日晚上,郭春堂在全体教师会议上说道:“同志们!我们城关小学虽然在省上和地区都挂不上号,但在我们澄城县来说还算得上是首屈一指。最近,乡下学校来我们这里听课的教师还为数不少,在上一周就来了五家子,目前还有六、七家子正在联系,真正使人难以应付。我想:在咱们城关小学工作的教师,都是全县的骨干教师,应该说在讲课上都不会出现问题。因此,今后乡下学校的的教师再来我们学校听课,我将不再作统一安排,让他们看一下课表,谁想听哪个班的课都行。这就要求咱们教师每天都要做好听课的精神准备。”
郭春堂的一席话,引起了全体教师的高度重视,在一段时间内,城关小学的全体教师中,每个人都不敢随便轻视一节课,只怕乡下教师听自己的课。
杨世俊首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他挔纲扣本,联系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案。遇到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他总是把一个知识点分多个课时来完成,采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尽可能让全班学生都能够理解。
按照杨世俊的习惯,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他首先检查自己是不是完成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必须批改完当天的数学作业;第二件事是要备好第二天的数学课。每天早上洗刷完毕以后,是学生的早读时间,语文老师都到教室辅导去了,杨世俊就利用这一段时间在自己的办公室将当天的数学课试讲一遍,他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检查自己对这节课的熟练程度如何,另一个是看这节课在时间安排上有没有什么差错。
十月十八日中午,杨世俊上完数学自习以后向自己的办公室走去,离老远就看见一个人在他的办公室门口站着。这人名叫杨高才,大约四十多岁,和杨世俊住在一个村里,是杨世俊的老乡,现在是澄城县百货公司的业务组长。他看杨世俊来了,微微一笑说:“世俊,我都等你半个小时了,你怎么才过来。”
杨世俊也笑着说:“我在教室给学生自习辅导呢,也不知道你来了。”他一边说话一边打开办公室的门,对杨高才说,“来,快进来坐。”
杨世俊的办公室在学校北边的一间瓦房内,当时这个学校还没有专门的办公室,教师住宿和办公都在同一个房间,人们把这种模式叫做“宿办合一”。在办公室门口的窗台底下放着一张办公桌和两把办公椅,一把是杨世俊备课和批改作业时用的;另一把放在办公桌的旁边是供来人坐的;在办公室的后面放着一张床,杨世俊晚上休息时就睡在那张床上。
杨高才来到办公室,坐在办公桌旁边的那把椅子上。杨世俊倒了一杯热茶给杨高才双手捧上,然后再取出一支“大雁塔”牌香烟给他点着。
杨高才一边抽烟一边伸出拇指说:“世俊,你真能行!没想到两年前你还是一个农村的穷孩子,如今把事干到县城里来了。”
杨世俊笑着说:“我杨世俊能有今天,全托的是共产党的福呢,可以这样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我杨世俊的今天。”
“停,暂停。”杨高才说,“这个问题暂且不谈了,咱谈个正经事你看行不行?”
杨世俊说:“谈啥问题?你说吧!”
杨高才问道:“杨世俊,你今年多大了?”
杨世俊说:“今年二十六岁。”
“还没有订婚吧?”
自从一九七八年有人向杨世俊提婚后,今天这是第二次有人过问他的婚姻问题,他的脸一下子全红了,不好意思地说:“还没有。”
杨高才深深地吸了一口烟,然后吐了出来,叹了一口气,说道:“哎!也该到订婚年龄了。”
杨高才低下头停了一会儿,突然抬起头,好像想起了什么似的对杨世俊说:“我们百货公司有一个售货员,名叫张菊花,今年二十五岁,是一九七九年接她父亲的班来百货公司上班的。人样也不错,还有一份工作,我看和你相配也很合适,要不然你们两个到星期六见上一面,你看怎么样?”
杨世俊心里想:当时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听诊器,方向盘,供销社的售货员。
这三种人要算目前社会上最红火的人了,哪里还看得上穷教师,这不是在说白话吗?于是他应承道:“能行,可不一定能对。”
听杨世俊这么一说,杨高才急了,说道:“怎么,你不愿意?我说的这是我们百货公司最有名的梢子人物,人家都叫她秦罗敷。此人面貌像演员,身体就像运动员,每月工资一百元。别人想高攀都还攀不上呢!你还不愿意。”
杨世俊忙说:“不是我不愿意,我是怕人家不愿意。”
杨高才很有把握地说:“我估计这个事能成。要不然你俩先见个面,定话的事咱以后再说。”
杨世俊不好意思地低着头说:“那你说咋办咱就咋办。”
杨高才看到杨世俊答应了,笑着说:“好,这件事咱就定下来了,星期六下午放学以后你到我家来一下,咱们先见个面再说。”
临走时,杨高才再三叮咛道:“星期六放学后我在家等着,你一定要来。”杨世俊也答应了。
杨高才走后,杨世俊拿起蘸水钢笔,坐下来批改数学作业,突然听见门外有人喊:“杨世俊,杨世俊。”
杨世俊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应了一声“哎”,赶紧放下蘸水钢笔,迎了出去。
这次来的是雷春花老师,她是二年级四班的语文教师,兼任二年级四班的班主任工作。今年五十多岁,从事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十多年,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佼佼者。
雷春花老师看见杨世俊走出办公室的门,便说道:“我还只怕你不在房子,你在就好了。”
杨世俊问道:“雷老师,你来得这么急,肯定找我有什么事吧?”
雷春花一边向办公室走一边说:“来来来,世俊,你向房子里边来,让我给你说。”
杨世俊跟着雷春花走进办公室里面。雷春花坐在办公桌旁边的椅子上,开口就说:“世俊,听说你还没订婚呢,像你这么大的年龄都不好订了,我给你瞅了一个对象,想问一下你愿意不愿意订婚?”
杨世俊笑着说:“只要雷老师看好了,肯定不会有什么问题的,还有什么不愿意的。”
雷春花也笑着说:“那也好,今天中午放学以后,我先带你去见上一面,你看行不行?”
杨世俊说:“雷老师,你能不能把对方的基本情况给我介绍一下?”
雷春花满有把握地说:“我说的这个姑娘叫陈贵侠,今年二十六岁,是税务局的营业员,人品和家道都不错。一九七九年接班后,由于要求过高,一心想找个有权有势的人,结果是高的攀不上,低的又都错过了,到现在她的要求也降低了许多。要是放在两年前,人家还看不上教师呢!”
杨世俊说:“看不上就算了,婚姻这件事是双方面的事,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强迫对方。”
雷春花一听,觉得杨世俊把自己的话误解了,于是又解释说道:“我说的话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人家条件比咱好,你要是跟她结了婚,简直都跌到‘福窖’里去了。”
正说着,突然听见有人喊:“哎呀!老同学来了还不赶紧接应,真是有了钱了。”
杨世俊站起来向外一看,原来是自己上高中时的老同学许忠才来了,在他的后面还跟随着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姑娘,那姑娘留着一个“清朝”头,上身穿一件棕红色的工作服,胸前佩戴着“澄城烟厂”的徽章;下身穿着一条蓝裤子;瘦长的脸面被香粉擦得也看不清是什么颜色,只能从脖子上判断此人是一个黑皮肤;上下两个嘴唇被口红染得血红;她那两只被画得浓黑的眉毛,看上去跟纸上画的国画差不多。她在办公室里边转了一圈,然后坐在后面的床上。
许忠才一九七四年高中毕业后,一直在家里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一九八一年被澄城烟厂招工进厂,现在是澄城烟厂封条车间的“车间主任”。今天,他带着本厂的职工找杨世俊相亲来了。
雷春花看到有人来了,便站起来说:“那你们有事就先忙吧,我就不打扰了。”说完就向门外走去。
杨世俊将雷春花送到办公室外边,招呼道:“雷老师,您慢走。”
雷春花向前走了大约十多米远,又回过头来说:“世俊,放学后我等你,你要快点儿来。”
杨世俊转身刚要回办公室,许忠才走到门口轻声对他说道:“那位姑娘就是我给你介绍的对象,你看合适吗?”
杨世俊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一看到姑娘的那种“形象”,不由得产生一种厌恶感。尽管这样,他还是笑着对许忠才说:“老同学看过眼的人,那里还有不合适的。”
杨世俊回到办公室后,许忠才说:“你们两个先谈吧!我到外面有点事,一会儿就来。”说完就回避了。
此时的办公室里面静悄悄的,他们两个人没有一个愿意首先开口说话,杨世俊感到有些尴尬,就拿着数学作业批改起来。
那姑娘出于无奈,还是先开口说话了。她说道:“听忠才哥说你上高中时数学成绩在全校拔尖子,这是真的吗?”
杨世俊笑着说:“那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提它有啥用呢?”
那姑娘从后边床上站起来,走到杨世俊跟前,坐在旁边的椅子上,问道:“你的学习成绩那么好,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订婚呢?”
杨世俊说:“家庭穷得都揭不开锅,还有谁愿意跟我订婚呢!”
那姑娘又说:“现在有的人找对象,不重视人家的品质和才能,一味追求人家的家庭条件,真是太落后了。我跟他们不一样,只要人品好,有才华就行了,从来不管家庭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