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武道选择
才刚刚经历杀戳不久,现在就突然又有一股想杀人的冲动。就是傻瓜也知道自己的身体出问题了,更何况李斯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也和白痴靠不上边。
奈何以李斯此时的内功修为,从见识到经验都只能算是初哥,纵然前世看过再多的武学典籍,理论上的知识再丰富,别忘了这已经不是地球,而他此刻练习的功法也不是前世那些内家功可比的上的,因此他在集中精神将获得不久的内息和精神力,各细细梳理一遍后,不得不宣布放弃。
若说全无收获也不尽然,前世的经历和若干杂书终究不是白得,尽管具体哪里不对说不出所以然来,也判断不出到底是流淌在经脉中的内息,还是安静盘旋于意识海中的精神力出了问题。但是李斯听过一句话,那是在他手持权柄后,初次拜访隐居国外的一位华人武师时听到的:
“真正的武者绝对不是只强化自己的肉体,追求出手的速度和角度,或者是什么杀伤力,作为一个武者,更重要的是强化自己的心性。”
当时李斯正是初掌大权意气风发之时,对他的话十分不屑,但那位武师在拒绝了他的武逼利诱后,展现出来的武力却令他印象极为深刻。单看他枯槁瘦小的身体,绝想不到能够打出能够令众轻武器子弹改向的拳力,最终还是依靠远程狙击才将其击毙。在将他的尸体解剖无获后,李斯就记住了“心性”两个字。
那委实是李斯步入颠峰后仅见的凶险,现在他自己练武遇到了问题,隐隐觉得关键也就在这个“心性”上。
他下得山来,向着远方的平原迈进,脑中回忆着关于心性的记载。
心性,自古以来就是比较玄的概念。各家各派对其的解释均有不同。
战国时孟子有“尽心知性”之说。
其后佛教各宗盛谈心性,禅宗认为心即是性,倡明心见性,顿悟成佛。
宋明理学以为“性”即“天理”,“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
而放在“武”和“术”的范围内,这个关于“心性”的诠释就更多了。
但归结起来,锻炼心性无非有两种路线。
一种是顺天而行,讲究仁义,道德,约束自我。这种方法明显与自己的路子不合,不予考虑。
另一种则完全相反,讲究自由,反叛规则,率性而为。这种方法在历史上鲜有为者,主要是它与统治者倡导的主流声音相反,且在修炼过程中存在极大的风险。倒是那些市俗小说中的反派人物对这种方法多有亲睐。
李斯脚步一顿,看向前方高空中盘旋的鹰鹫,仔细看去能发现一丝烟尘。多么熟悉的一幕啊!他抿了抿嘴唇,微微一笑。
前世我阅尽天下武学,也曾“观摩”无数武师、拳师实战,胸有无数杂学,却累于身体无法将种种想法实现。现在我已脱胎换骨内劲有成,正是试验心中所想之绝佳机会!
世道艰难,前程多磨难,而武者当披荆斩棘,无所畏惧!
自己少年坎坷,性多诡谲,偏阴柔,前世这性子使自己踏上权力颠峰。而在武道上亦如此的话,则极易走向偏激。
因此我李斯的“术”,当继承性情中的“诡谲”一面,当极尽变化多端,狡诈阴谋之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