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起风云英杰荟萃――赞评《神裔》
主贴发贴人:[射雕懦夫12-287:21:37回复编辑
记得第一次看到《灵帝传说》,大概是几年前,当时仅以文笔而言,作者东旭鹰略显稚嫩,可是这本书的创意依然吸引住我,救世神话的老瓶子中装满新酒。
本来这应该是一个救世主拯救家园的东方神话,一开始却被赋予武侠般英雄相会的情节。所谓恶魔世界,却是有比以人类为主的阎浮界更平等的社会、更文明的制度、甚至包含众多被人类驱逐的东、西方非人种族。更让我惊叹的是作者的博学,书中创造的西方穆斯林世界、南方佛教世界、东方道教世界、混沌界魔族世界,都通过几个人的言谈举止,简单的描述,便让一切情景栩栩如生。
将召唤术、武术、法术结合为一体的五行灵法,更是让整部小说开创出独有的风格,这种五行风格甚至贯穿于老鹰的《古国英杰传》、《梦幻天翔》之中。可谓独树一帜。
当时正值“神五”刚刚上天,不过两天便成为作者笔下的素材,而且揭示了一幅未来地球宇航员创世及内讧的上古神话,更将本属于地球文明的历史,以地球宇航员留下的大神典籍为桥梁,与这个架空世界结合得天衣无缝。
再加上文中对伊拉克战争和美国民主的讽刺,对国人内斗隐患的忧虑等等,全部跃然纸上。这些都成为该小说的亮点部分,毕竟对于一本娱乐小说来说,创意比文笔更加重要,文笔可以锻炼、可以请助手润色重写。但是创意却需要打破常规、天马行空的想像力以及明察烛火的洞察力,这种天赋和勇气往往并非每个人都可拥有的。
可惜,这部不到二十万字的《灵帝传说》再好,也只是作者的一部早期小说。大概是为了练笔的缘故,作者重点描写的是主人公从“被迫救世”到“救世隐遁”的无奈历程,幅员广阔的场景、众多登场人物,未能尽情描绘,结尾稍嫌仓促,又给人留下较多悬念。
可喜的是,几年后,《神裔》再现,作者以更加娴熟的文笔,以三十余万字再度展现了灵帝世界绚丽多姿的三界风采。类似资本主义国家、以科技为主的混沌界,集五行灵法与高科技为一体的封建王朝阎浮界,保护地球宇航员科技、类似第三世界的无忧界,随着地球救援队失事后六位幸存宇航员的紧急着陆,再起风波。
作者不仅延续了第一部的风格,加入了不少性格各异、本领非凡的新人物上场,而且故事紧跟《灵帝传说》的悬念,最终章更与《灵帝传说》第一章《命运的偶遇》首尾呼应,完整揭示了惊尘与空海两位主人公恩怨交织的一生命运。
这次作者进一步将五行灵法发展成博大精深的灵法体系,各种灵法同神话传说、人类生活紧密相连。上一部故事的部分幸存主角配角,基本得以再次粉墨登场,《灵帝传说》中一些跑龙套的“演员”,也多捞到几句台词,甚至成为重要反面角色或正面角色。
故事情节主脉分明,内涵丰富。惊尘一手培养起的五个义子,或稳重、或调皮,或痴情多忧、或胆大妄为,他们的正直性格、幽默个性为这部本来风格严肃的史诗般幻想小说,增添了不少可圈可点的笑料和情节。而在作者非凡想像力下创造的各路高手,更让读者们叹为观止。
将五行灵法与琴棋书画、吃穿住行、四季等结合在一起的阎浮影灵军,将召唤术与法术和梁山好汉绰号结合的天罡地煞军,来自圣经、使用末日招数的人造天使,各有千秋、擅长正面作战的机械化战车、飞船,惊尘一手培养的十三小将五义子、各有所长、本领非凡,更是本文重中之重。这些奇思妙想的灵法与武器,为这场气势磅礴、恩怨交杂的三界战争点缀出不少精彩之处,也将人物性格烘托得淋漓尽致。
由于作者始终主张“以幻喻世”,不难看出,他虽然是创造一个异时空世界,但是对日本右翼和国共历史都有所影射,却又有意淡化修改,似乎这次并不想让这个特点成为《神裔》主流,与其作品《古国英杰传》截然相反。也因此对虚构情节的衬托更加明显,对惊尘、腾霄两父子加诸更多笔墨,以他们的经历为主线体现了精灵族安德森父子的狡诈阴险、空海的霸道嚣张、战神的阴沉痴情、天鬼王的鼠肚鸡肠等人物性格。
本文的三界之战,同时是三种理念的斗争,混沌界因为从《灵帝传说》开始便有商人把持世界,所以他们坚信“财富与智慧”才是夺取一切的必胜条件。而武痴空海却在十五年帝业中笃信“穷兵黩武”的霸权主义和战争主义。至于可怜的惊尘,依然本持仁义之心,为救助“天外客”脱离险境、为率领无忧界对抗侵略、为制止空海困兽屠杀,奔波两界,屡经风险。
霸权主义、仁义本性、财富诡计,究竟谁才是主宰世界的必要条件,作者无疑自有选择。但是他依然力求公平,展现出这不同理念为平民百姓、天下苍生所带来的影响。我认为作者虽然有意强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传统理念,但是也不得不表现出霸权者的一时之胜、财富诡计者的左右逢源和翻云覆雨,将美好的理想与现实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可以说,《灵帝传说》两部曲是近年来创意幻想小说的佼佼者,这恐怕不是某些文学唯美主义者所能理解的。我相信,这种东旭鹰风格的小说虽然目前玉蕴石中,终有一天必将光芒四射!
通过这本小说后篇中作者的一篇自述,我得知作者本身也是在经历着一场关系国内一个全新文化行业崛起或灭亡的生死挑战,并屡遭挫折乃至朝不保夕。通过其它途径与作者和他朋友的接触,我也证实此文是作者发自内心的真实叙述,深深为他永不放弃的精神所感染。
在中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等同于烈士,作者本人对此也表示认同,但却以“哪怕一生换取接近一步”的态度放弃自己的功名利禄,只为“这一步”而将自己置于生死边缘,忍受世俗偏见。为此,我继《古国英杰传》评论后,再作此文以示激励,任何为理想而不改初衷的勇士,都有权赢得我个人的尊重,因为你们这样的人成也英雄、败也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