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激情的“人工牧场”回来。遗传学专业的研究生们都清楚这是程阳院士在测试大家“水”的深浅。李晓菁写了一篇理论色彩颇浓的“考察侧记”,第一时间交给了导师程阳。哪那是什么“侧记”?简直就是一篇“卖弄”自己学识的论文。文章“嫁接”了孟德尔的“遗传学定律”。把“豌豆”实验又“配对”到了“鸡鸭”身上。程阳琢磨了半天看不懂。这属于纯粹的理论“帽子”乱戴。
但程阳院士说好。并给予了大弟子高度的评价。
接着是丁盛写了一份象模象样的“观感”。仍是一篇论文。交给了程阳。那份“观感”的核心内容为“把人类的荷尔蒙提练出来,研究可否让人类返老还童。”。程阳看后开心地笑了。他对弟子说:“你的观感文笔不错。设问点是有价值的,也鼓励了科学探索精神,但理论架构与临床基础都太空泛…。”
丁盛有些不服。因为导师没有象表扬李晓青那样表扬他。
刘桂也不知从那儿搜索枯肠搞了一篇“日记”,还是论文体裁。给了程阳。他的论点接近荒唐,他说,人最好变回猴子去!理由是根据“遗传学定律”之一的“动物种性”选择,人类的过份智慧会将人类变懒并毁灭。
程阳看过这篇貌似“谦虚”,实则“矫情”的日记后,很是欣赏!他还建议丁盛、李晓菁他们互相传阅、学习一下。
在一般高级知识分子印象中,“传阅”这样的字眼分明是放在传阅中央某号文件那样的场合上的。
--人最好变回猴子去!丁盛在背后骂这篇“日记”狗屁不通!他讽刺道,你刘桂先变变看…。
丁盛被导师的“冷遇”弄得心情欠佳。他想到了去弟弟那儿坐坐。
弟弟丁野把父母规定每月往家寄一封信,变成了每月往家打一次电话。父母住在风景优美的杭州,那个南宋偏安的小朝庭至今还留着宋高宗赵构休闲加烦恼再加满足的城市特点。并也构成了今日杭州人的享受、舒服、慵懒的个性。丁家父母住的公寓,据说推开窗可以看见西湖上的白堤。风景管风景,两兄弟的事业却在国际大都市东海来发展了。
二老都年迈了,也谈不出两个儿子尤其是丁野该干什么,未来朝哪儿发展。由于时代朝着没有轨迹的方向发展着,对丁野的前途就不好多问了。
只要他们的孩子保持身体健康和安全就满足了。这是大凡中国年迈的老人对下一代的基本的愿望。
老丁夫妇这样的知识分子,一度电影里很多,在生活中更是如此,他们跟着报纸上的调子讲话。相信报纸上讲的所有信息。他们遵循着谨慎、惶恐、怕惹事的处事准则。
可小儿子丁野却像他们的冤家!他总是在一些不恰当的时候做出一些让人吃惊的事情。他现在的女朋友叫卜奇,东海有个主持人叫卜凡,却常被她嗤之以鼻,她说:人干吗要平凡呢?!
说来卜奇也属高校中的奇女子。传说在大学里,她创造过接吻五分钟不换气和用一只泡泡糖吹出个大气球的校园吉尼斯记录。说到恋爱,她更是行家里手,她的发型和穿戴也是学校里最前卫的。好的裤子被她剪破,衬衫被她扯掉了袖子。她从不穿有领子的衣服。
两颗不安分的灵魂碰撞在一起,你知道他们会发生什么:“火星撞地球,”,果然火星四溅…。
----结果他们初识第三天就同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