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遇叩首,道:“不管老前辈怎么说,杜遇心中已把老前辈当作恩师了。”向老丐恭恭敬敬地拜了三拜。
老丐领着杜遇进了一片树林中,便将他丢在一旁,眉宇间满是忧虑,仿若在下很大的决心。踱了两个来回,再一次向杜遇叮嘱道:“日后行走江湖,决记不可对人透露是我教你的武艺,就算至亲之人也不可,否则你我都必将招来杀身之祸。”
“小的明白。请老前辈放心,杜遇就是死也绝不会连累前辈。”杜遇郑重道。
老丐满意地点了点头,道:“你过来。”
杜遇依言走到老丐身前,老丐伸出瘦骨嶙峋的双手,将杜遇从头到脚几近摸了个遍。杜遇不敢做声,老丐又摸了一遍,微微摇头,喃喃自语道:“过了……过了……真是可惜了你这块材料。”
杜遇还在不明所以,只听老丐又道:“你全身骨骼业已僵硬,已过了最佳的学武时日,现在就是让你随各大派掌门学艺,恐怕也难有所成,达不到一流高手的境界。”
“小的知道没这个福分,多谢老前辈指点。”杜遇颓然道。
“呵呵,小子先别气恼,别人的功夫或许你学不成,可学我的武艺却不然,关键在一个‘诡’字上。纵是你身怀绝技,也未必能学成我这门功夫;就算你毫无功力,也未必不能学成这门功夫。”老丐笑道。
“‘诡’字?”杜遇奇道。
“不错,我的功夫叫做’诡’字诀。当今江湖上,少林七十二绝技、武当太极拳、崆峒绵掌、雪山轻功、天山剑法,都是当世绝学,可这些绝学没有深厚的内力,很难达到最高境界。你已错过了练武打根基的最佳时日,除非另有奇遇,否则这些绝学在你手中必是只存于形,而难现其神。但我这’诡’字诀却不同,常人或可习,高手或不可习。”
杜遇大为不解,吞吐道:“老前辈,小的可习吗?”
“兵者,诡道也。我这’诡’字诀便是从千万兵法中演化而来,最主要的是鬼谷兵法。千百年来,那些名将名帅们只懂得将兵法用于战场,却不知这其中蕴含着高深莫测的武功。当年鬼谷子先生不愿看到有人借助兵法横向天下,所以才教了四位徒弟――孙膑、庞涓、苏秦、张仪。这四人日后都做了名帅良相,但无一人得到鬼谷兵法中的武学功夫。直到一千年多年之后,我朝出现了一位聪明绝顶的人物,他日夜研习鬼谷兵法,终于解出了其中的秘密,然后触类旁通,将其他兵法中的一些内容也化为功夫。他成为“诡”道的集大成者,创下了这‘诡’字诀。”老丐道。
“此人是?”杜遇问道。
“此人乃是当朝开国功臣刘伯温。他虽创下了‘诡’字诀,但从不透露自己会功夫,因为太祖皇帝是一位猜忌心极重之人,所以刘基先生绝不能让别人知道他的‘诡’字诀,就连亲子爱妻也不告知,否则必遭杀身之祸。一日,伯温先生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不愿将这旷世武学随他长埋于地,便将‘诡’字诀写了下来,装入一个瓷瓶之中,投入大海。机缘难测,瓷瓶被一个打渔的年轻人捡到,他发现了瓶中的秘籍,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从此放弃打渔,整日修习‘诡’道,终成一代宗师。伯温先生在秘籍后写下自己最后的遗愿,就是有缘人只能将口诀一脉单传,那位祖师谨记这个遗愿,‘诡’字诀便这样传承下来,如今当世精通‘诡’道着也不过老瞎子一人而已。你见人便自称‘小的’,可见你对自己的颜面并不十分看重,自古多少所谓的‘大侠’为这‘颜面’二字拼得头破血流,甚至身败名裂。你能放轻自己,与我’诡’字诀中的‘用而示之不用’之法不谋而合,看来你确是与我这’诡’字诀有缘,呵呵。”老丐道。
杜遇喜道:“多谢老前辈,可小的还是不懂,这’诡’字诀到底是门什么功夫?”
老丐不答,反问道;“你注意到那伙狱卒是怎么倒下的吗?”
杜遇沉思一阵,恍然道:“是花生!”
“不错,小小一粒花生亦可伤人,何况刀剑。’诡’字诀与人对敌,无论刀剑、花生,只要是这世间之物,均可用。”
杜遇越听越是不解,老丐又道:“‘诡’字诀,便是以‘诡’伤人,我问你,什么兵器最能体现这‘诡’字。”
杜遇思索一阵,道:“暗器!”
“哈哈,不错,不错。”老丐抚掌笑道,续道:“暗器被一些自诩正道的大侠们成为旁门左道,实是蠢笨至极,能杀敌的兵器便是好兵器,为何要管是什么兵器。‘诡’字诀第一层便是用暗器杀人于有形,第二层是以‘诡’杀人于无形,最高境界却是变有形为无形,变无形于有形。你慢慢领悟吧。今日我便传你‘诡道十二法’,这是’诡’字诀的总纲,可要记牢了。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
老丐又将“诡道十二法”细细解释一番,让杜遇一一记下。
杜遇用了一个时辰,诡道十二法已烂熟于心,老丐见杜遇记熟,道:“今日便到这里吧,小子快去林中找些吃的,填饱肚皮,明日再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