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间里,西方习惯上将印支战争称之为冲突,因为西方人总认为那不算一场战争,理由是,仅仅战争刚刚开始的短短数天后,就很少有激动人心的正规战了.真得没有正规战吗其实不过是西方人还在自以为是罢了.什么是正规战,本身就不应该有刻意的标准.东方军事理论从头至尾就没将某一战法孤立起来过.而事实上,双方大部队交火的战斗并不少.
直到多年后,东方军事思想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克劳塞维茨的理论因为死板而始终不能冲出欧洲,印支战争的称呼才得统一.
载镔对拉德贝的所谓抗议,其实没什么根据.因为,解放军和yf侵略军间从未停止过的小规模战斗,几乎全部是在安南或缅滇境内打响.谁说个人不能影响国家事实上,古今中外,古往今来,个人一直在影响着国家.而载镔无疑也是其中一个,而且因特殊的历史作用而影响极深,有了富有侵略性的领袖,自然多的是富有攻击性的将领.对敌人的海军还没有好办法,但给侵略者欺侮了二十年,一朝将敌人赶出国境,而且国家进入了欣喜若狂得发展期,负责着西南陆地边境安全的冯子材将军怎么也不愿国土上继续燃烧战火.所以,卫国战争结束前,冯将军就率部将防线稍稍压过了自家国土,并一步步慢慢前进.刚开始,yf联军还能到清国国土上骚扰几次,但西南部队无一例外展开更凶猛得报复.yf联军兵力不足以进攻,久而久之,也就不再主动招惹解放军了.
此中情况,赫尔利和拉德贝都很清楚,之所以不反驳载镔是因为没有必要.不管是哭诉也好抗议也好,解放军都要展开印支行动.习惯强者为尊的西方人明白这个事理儿,除非将解放军的进攻打退,嘴上说什么都是放屁.
印支战争几乎完全是一场特种丛林战,由完全换装完毕的第五师和十五师两个丛林雄师为主,配以少数支援部队,在北越和缅滇打的一场为时一年的丛林乱战.之所以说是乱战,是说这两个丛林作战师在战略上是以赶走yf侵略军为目的,但在战术上,从始至终就没有一次明确的占领行动.不是说两个师四万大军就不攻打城镇,而是抓住机会就打,歼灭了敌军就走,将城镇留给yf军队去守,有机会又来打.要知道,yf两国在安南和缅甸的兵力,远东战争前几年时还不到两万人.不说远东战争进行中,战后的兵力增加了近一倍,也不过是三万四五千兵力而已.而在装备上,鸟枪换炮的解放军还占上风,因为yf的亚洲驻军还没完全换装后膛枪炮.兵力装备都占优的解放军将取得什么样的战果呢
载镔在印支乱战结束后的一次谈判上,骄傲得放着马后炮:‘以强胜弱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结局将注定是我军取得胜利.以yf的特种战素质,老老实实后退几百里,构建厚重得防线是最佳选择.跟我国军队玩儿乱战的国家,这个世界上还没出现过.谁要能在游击战中打败解放军,我愿扒在丛林里让蚊子咬死.‘
载镔说这话时,赫尔利在场,当时的赫尔利说:‘请贵国军队与大y帝国军队打一场欧洲风格的正规战试试.‘
说话一向刻薄阴损的载镔当场顶了回去:‘所谓欧洲风格的正规战,在我国军人眼里就是纯粹得傻b风格,解放军还真学不会直挺挺送死.‘
哪知,载镔的话还没接受赫尔利的反驳,总参谋长曾国筌不服气了,起身说道:‘监国王万岁,欧洲人坚持的正规战也不至于像您所说那样......‘
载镔微笑着表示承认,可曾国筌却把真正得矛头对准了赫尔利:‘公使先生,不要以为我军不能打正规战.请您注意,当我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动稽数十上百万大军血战撕杀时,当孙武写出千秋巨著<<孙子兵法>>时,欧洲人还没有任何战争理论.诚然,欧洲的正规战颇有特色,但我解放军也绝对不是不敢打或不会打,除了我国自身堕落的一段时间,任何一种战术都在我国军事理论涵盖之下,而且研究使用不比任何国家浅薄.可惜,公使先生没那个权力,要不然你我两国各调一支相当的军队,就在一个中立地打一场您口中的正规战,您信不信,y国军队一样胜不了.‘
赫尔利人单势孤,只能自我解嘲中说:‘我的确没那个权力......‘
曾国筌随即反击回去:‘您有权力,也不过是说说而已.事实上,战争肯定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我国将领不在战略和战术至少一方面占据绝对优势时,或者至少有一方面有绝对必要时,不会不顾部下性命去打所谓正规战,哪怕能够取胜.‘
载镔当即拍起掌来,大声赞好.心中想起了前世与朋友乱谈的话题:全世界所有国家各出一支部队两两对战,胜者晋级.而各种外部条件相同,谁能获得最终胜利
这位时常怒国家多方面不争气的疑似崇洋媚外的朋友几乎是毫不犹豫的说‘中国‘.问其缘由,朋友说:‘中国人拥有着不输于任何国家的勇敢,但这只能保证中国人取得不错的成绩.关键在于,中国人对战争的理解能力和战略战术的运用能力天下无双.相同的外部条件不需要,只要条件没有质的差距就足够了......‘
当时,蒋军[载镔]只对中国的军事战略的保守持有一定怀疑,但印支战争的胜利使他豁然开朗.唯武器论当然不对,但加上经济科技的发达,武器装备的先进,无疑能主导着军事战略的保守或积极.以当时中美各方面的明显差距,中国的军事战略思想实在没法积极,立足国土的主动防御战略已经很不错了.
因而,以强战弱的解放军能始终把握印支战场局势就完全在意料之中了,这也使得y国有着充分得理由从残酷得欧洲大陆战场脱身而出.其实,从民族性格上,欧洲国家中能在困难中坚持斗争的国家决不包括f国,这个没有毅力的国家竟在规模很大的普法战争中不能使普鲁士遭受大的伤亡.而y国人无疑要比f国人强很多,所以,原史中普鲁士取得豪胜的局面也没有出现,因为y国终究没有完全放弃f国.
二月二十日,西南战区直属特战大队和五师和十五师所属的几个连营级王牌部队倾巢出动,开始了对yf军队的打击.但这一天似乎不被承认是印支战争的开端,因为西南边界的小规模战斗从来没停止过,两千人的分散行动虽然规模已有所增大,还是不能代表什么.所以,历史记录中的印支战争还是从六月份的两个师主力出动为起始点.不过,yf军队的伤亡数字的确是从二月二十号显著增加的.
不管安南人和缅滇人怎么看待身边的国度,但相对于yf侵略者,解放军无疑是一家人,充其量小有嫌隙,何况西南战区早在载镔指示下,着意培养了两国的反抗力量了呢!
一开始,yf军队自然要展开报复或围剿,但不说以广西和云南人为主的西南战区官兵在丛林战上的优势,光说人心所向就让yf军队的情报支持落于劣势地位.经过了最初一段时间,以为是原有形式的争斗错觉后,yf指挥发觉了解放军的行动非同一般.又到了四月,当从北京过来的情报使yf军队明白了解放军对印度支那的战略意图时,解放军不间断的特种丛林战,已经使抢劫或巡逻的小股yf军队根本不敢脱离剧点了,而大队人马又怎能抓住解放军的特种部队呢!
到了五月,吃足了苦头的yf军队中,部分理智的军人已发觉,yf军队在清国与安南缅滇的边境地带不仅仅是毫无优势,而是连防御能力都没有.充其量就是暂时遏守一些孤立的较大城镇,却逃不脱被围困的境地,最终结果将是被歼灭.因为,yf军队的战斗力也就是能与解放军在一对一情况下正面打个平手,靠几千部队打下清国首都的过去已完全成为历史.
这些道理,格伦夏尔未必就不明白,可就算他身为亚洲驻军上将总司令,撤出缅北的命令也不是说下就下.一样的道理,f国侵略军在安南的司令官杜菲少将也是如此,战略层面的命令的确不是那么好下达的,因为其中免不了有政治因素涉及在内.但是,不管格伦夏尔和杜菲怎么考虑,时间到了六月,yf军队愿不愿意后撤,实际上都来不及了,第五师和十五师主力发起了对北越和缅北的yf军队的打击.
进攻安南f军的第五师一部一万多人并没有具体目标,只是深入再深入,f军在北越也不过一万兵力,硬碰硬打起来,解放军王牌部队之一的第五师也不会怕了对手,何况第五师是要将整个北越搅合个天下大乱,于乱中寻求战机,在运动中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用无处不再的冷拳,用必要时的正面对决告诉f国佬:北越是咱解放军的.
而进攻缅北的十五师两万官兵和第五师另一部分的目标似乎十分明确.六月十二号,解放军两个主攻师各一部提前进入攻击阵地的将士们上场就围困住了八莫.这是一个y军重兵把守的边境重镇,是一根插入解放军防线的钉子.因为此前的双方暂时都不想激怒对手,解放军更不想付出重大伤亡硬性攻打,八莫一直在y军控制当中.这次,解放军将要占领这个边境重镇,但照样不想硬拼下来.所以,被困的y军只是不停的遭到解放军炮兵和神枪手的照顾.
当y军的注意力被吸引到八莫时,十五师主力部队杀出了正常控制范围,渡过伊洛瓦底江后突然包围了密支那,并立刻展开了猛攻.密支那的一个团y国守军无法承受数倍于己兵力的进攻,一边组织防御,一边紧急求援.哪知解放军猛攻了一天后,第二天就不紧不慢起来,只是要让密支那的敌人守军感到危机重重.十五师的目的说起来很简单,能用一天时间攻下密支那最好,攻不下来就围点打援好了,反正后路有距离不远的兄弟部队在,不用担心.
解放军的战术就这样简单吗不,谁也没有规定不能有声势浩大的佯攻对不对至于佯攻能获取大得战果,就纯属意外之喜了.如情况有变,把佯攻变主攻有什么不可以呢
解放军第一阶段攻势真正得主攻部队却是一支小部队,当然,两千人的部队,如果不是和两个主力师对比,怎么也不算小部队了.这支由战区特战大队和两个主力师王牌单位组成的部队从几个月前就慢慢渗透到了y军在缅滇最大的后勤补给基地曼德勒周围.部分特种战士在当地放抗组织的帮助下混进了城内.当十五师对密支那的猛攻调走了曼德勒大部分守军后,进攻开始了.混进城里的特种兵趁夜袭击了城门,经过无声的凶狠杀戮,曼德勒城门大开.
特种部队当然没狂妄到想占领曼德勒,他们的目的就一个,破坏,再破坏,城内城外的兵营和后勤仓库,一律在破坏目标之内.
能带走全部带走,不能带走全部烧掉炸掉.精于破坏,本就是特种兵训练项目之一.当曼德勒y军在冲天火光中反应过来,对破坏者展开围剿时,解放军特种部队已经已微小伤亡全身而退了,并在回程中踹掉了蜡戌的y军前进基地.[注:对不起读者,作者笔力的确不行,描写不了战争场景,可不写又不行,就吹些战争过程了啊!]
西南解放军两个王牌师主力对缅北的全线出击,使驻免y军想撤退也成了一句空话,因为八莫和密支那的六千守军不能不救.所以,格伦夏尔只能从印度向缅北增兵,但他不敢指望取得全局兵力优势,只能争取局部兵力优势.于是,y军的主攻点放在了密支那,因为密支那如果被解放军夺取并巩固,对印度大本营的威胁极大.对八莫,格伦夏尔的意思是要尽力,尽力而已.因为做钉子是需要觉悟的,需要钉住对手却不能钉住自身.
不能说格伦夏尔的想法有什么不对,但格伦夏尔在战后说:‘我不懂,我的一些同僚为什么用恶意词汇形容解放军的战术,却不愿意正视东方人对自身优势的合理利用,对战局的把握能力.我想说,一切都是废话,打赢了战争才是真理,而解放军就是那个胜利者......‘
这场战争前半程的精华就在密支那争夺战的诱惑,十五师把个佯攻打的气贯长虹,但战略需要下,佯攻就是佯攻.有其他兄弟部队帮助镇守了两翼和后路,十五师摆出了誓夺密支那的架势,只留一个团和配属兄弟部队牵制密支那敌军,主力部队越过密支那,阻住y国援军打的昏天黑地,调动y军不断朝密支那附近增兵.
七月十七号,密支那战役打了一个月了,近三万y军集中在了这个战场.于是,忽聚忽散的特种部队再次攻击了防守空虚的曼德勒,又是一场大火,刚刚恢复的后勤基地遭了二茬罪,曼德勒也被解放军占领了三十个小时,在救援八莫的y军预备队往曼德勒赶路时,特种部队再次全身而退,并迎到蜡戌附近的丛林地带和y国回援部队乱打了起来,同时掐断了八莫y军的后勤供应线.
特种部队不是打阻击的主力,不过是要他们迟滞敌军.不断的冷枪使敌军行动缓慢,何况只有五千人,在丛林游击战中根本占不到解放军一千多人的便宜.两天后,第五师两个团六千余部队绕过八莫和蜡戌间的y军赶了过来,突然间一个猛攻占领了蜡戌,阻住了八莫守军和援军一共一万一千y军的退路.
不能说y军指挥官就预料不到,因为,缅北主战场只能是八莫或密支那,这是y军舍不得放弃的两点,当然也是解放军希望夺取的两点.静态形势上,谁也瞒不了谁,但解放军就要令y国人在患得患失中送一块肉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