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余的话_宅在晋朝_奇书网
返回

宅在晋朝

首页
多余的话(1 / 1)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一天脑子有些蒙了,就此写写别的。

这本书本是因为看的多了,并且当下实在没有什么好书看,所以一时技痒,想自己给自己写个故事读,算是打发无聊时光,所希望的是能刻画出几个鲜明深刻的人物来,像自己所读的那些印在脑海中人物一样:黛玉,保尔柯察金……很多。纯粹是自娱自乐的意思,跟开头的序言写的一样,让一个人和一群人乐一下,所以把很多同学都编了进去加以调侃,还算不错,那个人和那群人都乐了,算是能为他们生活添点快乐,我很满足。

写书如同盖房子一样,看到别的建筑新奇,好看,自己也想盖出一所独一无二的建筑。或是摩天大楼,或是海景别墅,每个作者对于自己的作品都含着梦想。只是梦想虽好,材料和技术却千差万别,所以盖出的房子也不尽如意。很多人都想写出一本《红楼梦》出来,可惜《红楼梦》到现在也只有一本,并不是每个工程师的技术都那么高超,还有那么好的地皮和建材。

工程师自然希望自己的作品被人欣赏,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这建筑乐一下,然后或是夸夸这楼,或是夸夸工程师,也算是虚荣心作祟,所以这书不是在三五同学间传阅而是被我扔在网上。只是想让更多人欣赏下建筑,或是退一步说让更多人看这建筑。眼下目的算是部分的达到了,感谢那些每天看我书的读者朋友,还有点击过的朋友们,我这个还没盖好的建筑是很希望被人看到的。

我也会看评论,看了这东西或是好看,或是觉得影响市容,有些话读者自然是不吐不快,有些觉得我这房子还不错的,有些觉得我在盖日本炮楼必欲除之而后快的,都有。其实在我心中这栋盖房子虽然希望别人欣赏,最终是给盖给我看的,给我住的。算是自己在圆自己的梦想。自己盖自己的家,别人说不好的话固然有点不爽,不过也不能因为别人说话而不住把房子荒掉,所以我仍在写我的东西。想和大家交流下,我还不太会用这个系统,所以燕窠从没有手工发过评论,都是书友090502221703520,这个人是我。

本人从没写过书,什么也不懂,脑子又不好,经常写到后面,翻看前面的内容看看是不是符合逻辑,尽量不会出现前面人死掉了,后面又诈尸的情况。央视《七剑下天山》中最后有三剑演到一半就演没了,再也没有出现过。我想我也尽量避免这种桥段吧。不过脑子不好,若是出现什么bug也说不定。当然要是有人指出来,能改一定改,改不了我只能无耻的开无敌了:“我说怎么样就怎么样,主角不死是因为他是主角。”这个无敌是无解的,没有牧师给大驱散,也不知道书友中有没有玩魔兽的,相信能看懂我上面说的话,(我玩的是个暗步伏击补刀流的贼)

评论看了一些,下面算是回答:

有些说是不符合史实的,说实在话,就像那些五铢钱多重的事情,写时就从没想过,后来经点醒,才知道自己犯下弥天大错,不过很懒,以后注意点但愿能少出吧。我和大家一样喜欢读故事,读史书时表啊,书啊,志啊全都略过去的。我更多关注的是天下大势,还有那些丰满具神采的人物,很少去关注那些细节。我对历史的兴趣在于寻求那些史书文字下隐含着的真相,能重现当时的每个细节。史料就像是线索,历史的乐趣就是不断的根据线索探求最接近的真相。所以很佩服那些如神探般的大师们,下面就推荐几本书吧。这些书都很不错,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黄永年《六到九世纪中国政治史》万绳楠《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演讲录》,假如能因为我的介绍让大家看这些书的话无疑是很高兴的,因为我喜欢他们,也希望更多的人喜欢他们。

称主子奴才而反感的,我也是没有想过,只是觉得怎么好叫就怎么叫。若说是受了什么影响,可能是看《红楼梦》看得多了,其次最近本人在看《还珠二》,每天一集,看小燕子和小骗子(她养的那只鹦鹉),大概是这样就叫开来吧,不过读书只是图个乐呵,若是不叫主子奴才,我也不知道魏晋时代的人叫什么好,那就叫小姐吧。

剩下还有骂这个时代的,骂司马家搞的中原沦丧五胡乱华的,骂清朝的,这个我可没有办法。又不能改变历史。无论五胡乱华,还是清朝丧权辱国,我们都是历史的后继者,中华民族的后继者,生下来就背负这些了。或许别一个世界里中国统治全球了,不过那个世界没有我们。这些都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事情,就跟沙俄侵吞那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样,根本改不回来,是历史了。有些人精神感觉在宣扬“崖山之后无汉人”,就好像他是生在崖山之前的一般,在此我也只能仰视了。

至于诗词说古人欣赏不了的,曲调不和的,我想以后尽量少写吧,《我是不是该安静的走开》实在是我很喜欢的歌,所以让他唱出来,因为我想让他唱了,算我无耻的开回无敌,因为写出来我能觉得爽。我想诗词的内容美感是有通感的,无论古今都能感觉出来,就跟小孩子第一次念唐诗一样,虽然没学过,会觉得诗歌很美。至于韵律问题,也只能用小说是虚构的来搪塞了。若是现代人穿越回古代的话,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学语言。根据《诗经》来推断的话,先秦时代汉语是没有声调的,中古时代入声也是一直存在的,这浊塞音对于我这个北方人来说,不好发出来。要是置身古代的话,就是不算到了日本或者美国,也相当于个北方人进了广东。到时不学波泼墨佛,而是得学帮滂并明(中古三十六声母)了。感谢我的方言学老师,这个我还记得。

就是这些吧。对于我来说写长篇是很困难的,写长篇需要才学,脑力去调和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而我只是为了写出来自己爽下就匆匆上马,完全没有考虑到别的。当然故事大概的大纲心中是有个大方向的,这个时代很精彩,我的目标就是把这个时代的那些人物都写出来,觉得能真实的窥见他们的风采,像《世说新语》一样,仅是几句就能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

风格上大概也就是这样了,我还是很喜欢读长篇小说的。最喜欢的是《红楼梦》和《追忆似水年华》,不过一本算是后宫文的祖宗,一本全是意识流,对这种历史小说帮助不大。因为觉得《红楼梦》到达顶峰了,所以之后中国的长篇小说我基本都不怎么看,没有比它更伟大的作品了,并且现代也没产生什么好的长篇小说家。看得短篇比较多,最喜欢废名和沈从文的文风,像陶渊明的诗一样,那种秀丽的文字不喜欢,比如梁遇春的散文。喜欢的名篇有废名的《柚子》,沈从文的《三三》,施蛰存的《梅雨之夕》。可惜我陶渊明似得的淡雅没学好,美感没有,只剩下淡了。最近也写得真跟白开水一样拖沓,估计不久就会紧凑些。淡雅是好的,不过不能太淡,这是长篇。若是像废名君《桥》一样会很头疼,那个读着真是……并且我无来由的讨厌里面的细竹这个人物。当然还有类似金庸的武侠小说可以借鉴,不过那种书和这种书就不太一样了。

至于顾城的那顶帽子,我也是实在喜欢他,写出来能觉得爽,觉得主人公像个诗人那样活着才好。顾城长的也很不错,能让人一眼看上去――这个人是个诗人,不是干别的什么职业。在此缅怀下他,那些诗真的很好,很好,我一贯喜欢的那种文风。说不出的感觉,算是童话了的陶渊明的诗歌,这个形容也不太贴切。他和谢烨写的情书我觉得是世上最好的情书了,最诗意的情书。恋爱是从火车上开始的,也算是童话般的恋爱。可惜结局让人痛惜,两个人最终以死亡而告终,不是悲剧,只能说是闹剧。就好像一个童话般的开始最后按上个三流种马小说结局一样。诗人疯掉了,自我撕裂掉了。这是很痛惜的事情。天才短命,王弼也好,王勃也好,李贺也好,他们是由于外因,顾城却是自我毁灭。所以更让人感觉痛惜。

我所渴望的美,

是永恒与生命;

谁知它们竟水火不容。

永恒的美,奇光异彩,

却无感无情;

生命的美,千变万化,

却终为灰烬。

这是他十三岁写的诗,如果他活到现在可能也不过是个普通的诗人,不过因其一死却得以永恒。欢喜的事情很容易忘却,那些伤痛却往往刻骨铭心,人类还真是奇怪的东西。流星划落天际后什么也剩不下,只是那道瞬间的光彩太耀眼了,太耀眼了,无法忘却。

糊里糊涂的说了这么些废话,也不见得有人听懂。小说我尽力会写好,有大框架在,不会太离谱,后面一干风云人物还会陆续登台,这个时候孙权还没死呢。每天更新或是在中午或是晚上,这几天我努力攒些稿子吧,这种长篇废话估计短期不会写了。至于太监应该不会,虽然很累,不过若是终生背负太监之名的话,很难受的感觉。肯定会写完的。

今天问了那个人想看小说以后剧情发展成什么样子,结果回答是你写什么样我就看什么,哎,给点意见啊,虽然你意见我不一定会听。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