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初闻天下势_叶氏太平记_奇书网
返回

叶氏太平记

首页
第十六章 初闻天下势(2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韩钟鸣摇摇头,道:“求拨个军粮,本来也没什么,但是和瑾春不给军粮,只给麦麸,那显然是想激你和他吵一架。和瑾春在文官这边人缘不错,若真是借文官之口,给你按个什么‘居功自傲,不识大体’的罪名,也不是不可能。”

叶未然心中不禁一阵无奈,这才知道这麦麸的含义,道:“真想不到,这里面还有这么多门道。”

韩钟鸣笑道:“这文官与武将的矛盾,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换做是别人,那些文官也是一样要整的。”

叶未然苦笑道:“那如此说来,莫非只能等到明年夏粮收上来,才能供上标准口粮?”

“呵呵呵……叶贤侄,你初来月见,有些事情并不了解。”韩钟鸣笑道:“和瑾春不肯给粮,你便不要找他要嘛!”

“那……韩伯伯?”

“我不是管军粮的,月见城管着军粮的,就是和瑾春。但是,那不是还有人管着和瑾春么?”

韩钟鸣冲着叶未然眨眨眼,叶未然恍然大悟――怎么把这茬给忘了!

“多谢韩伯伯指点!小侄这就去找程大人!”

“哎!别急,程大人现在正在家中修养,不在正堂。我看这事,你若直接报给程大人,只怕是和瑾春立马就找出理由搪塞过去了,贤侄须得想个办法才好。”

叶未然心中寻思了一会儿,便有了计较,道:“韩伯伯说的是,小侄会好好想个法子的。”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话,韩钟鸣便带着叶未然来到演武场,道:“我从安江国回来,带回了一种新型火器的图纸,今天终于仿制出来了一支,未然可随我去看看。”

韩钟鸣说着,从一位兵备郎手中接过一支黑色的棒子,递给叶未然。

“火枪?”叶未然拿着手中这支十分原始的枪,看见一旁的火绳,问道:“这可是‘火绳枪’?”

韩钟鸣有点惊愕,道:“原来贤侄是知道这种火器的!此乃是我从安江国密侦所得的最新火器,据说是安江国的商人从外国买回来的,据说使用起来较以往的火门枪威力更大,使用更方便。”

叶未然把玩了一会儿,问道:“韩伯伯可叫人试射过了?”

韩钟鸣道:“试过了,贤侄可要看看?”

叶未然还从未见过火绳枪发射的样子,并请韩钟鸣试射给他看。韩钟鸣从旁边取了一个火药小罐,把引药灌进引药锅,合上锅盖;又取了另一个小瓶,将发射药顺着枪管倒下,接着放入了一颗铅弹;紧接着用一根枪管下的通条捣了捣枪管里的弹丸和火药;又将火绳点燃,夹在火绳夹上。这才闭了眼,对着近百米远处的靶子,猛扣一下扳机,才“砰”地一声,一团烟雾冒出,子弹也射了出去。

叶未然不禁大汗。韩钟鸣这一系列动作做下来,足足花了一分多种。这样子的时间,足够一个骑兵来回突杀三次,一个弓箭手放出三箭了。而且,从韩钟鸣的射击结果来看,这个准头也很有问题――这闭眼一枪根本没打中靶子嘛!

韩钟鸣放下枪,看见叶未然一脸的茫然,不禁有点失望。

“韩伯伯,这枪射速太慢了……”叶未然并不是想打击他,而是事实如此。

韩钟鸣点点头,道:“这个……火枪都是这样,射速极慢,威力却不小……我从安江国打听到,这种枪,若是训练得好的士兵,估计要比我快上三成。”

叶未然毕竟是穿越过来的,对于枪械还是有所了解:火绳枪比燧发枪可差远了,便道:“火绳枪射速太慢,影响甚大。韩伯伯是否可以试试用一块火石,加上一个石砧,靠火石击打石砧来引燃火药?”

韩钟鸣本就是管着军械的行家,一听这个法子,觉得似乎可行,大赞叶未然奇思妙想,果然是与众不同。又拉着他在这里聊了好一会儿,叶未然实在是饿得腿软,只得寻了个说法先行离开了。留下韩钟鸣一个人,苦苦地想着怎样改进枪支。

叶未然一个人转到街上,在北门外随便寻了个铺子吃饭。却看见北门外一会儿一个传令跑来,一会儿又一个传令跑来,个个都是神色慌张,朝着国守府奔去。叶未然心中一阵警觉,总觉得又有什么大事发生。

叶未然匆匆吃了饭,却突然发现下午无聊得很,既不想去营房,又不想回家。晚上孙舜武还要在广春楼请他吃饭……

哎……到月见三天,喝了三次酒,真是标准的国人作风。

叶未然正在无聊着,信步在北门的商铺前逛荡,却听见后面有人叫他,他回头一看,原来是冯宣。

冯宣气色不佳,显然是昨夜酒喝得多了。

“未然兄,真是巧了!”

“是啊是啊!冯兄,这是要去哪里?”

“哦,闲来无事,今天天气好,便想去郊外逛逛。”冯宣昨夜喝得酩酊大醉,看样子根本是刚刚起身。叶未然本来也是无聊着,便和他结伴,一起出了北门。

这时正是秋高气爽的天气,北郊的林子多半是常绿林,所以看起来倒是若春天一般。冯宣在月见城住了这么多年,自然而然地充当起了讲解员。

“此处叫做跃马湖,”冯宣指着北郊外一个不大的湖泊道:“当年太祖皇帝在平江国首倡义兵,曾经被打得大败,只身逃回月见,看见城门却觉得羞于进入,便想骑着马一块儿投湖而死。却不想那匹良驹,带着太祖皇帝从湖上一跃而过。从此,这湖便叫跃马湖了。”

叶未然讶然道:“原来太祖皇帝也有这样不顺利的时候!”

冯宣正色道:“正是。天下间想要以一己之力兼并九州的野心家不计其数,但是真正成功者真是寥寥无几。‘元和之乱’以来,天下豪强并起,一百年间多少人想要问鼎天下,却终究是功败身死,只留下各国各地数不清的战乱和阴谋……”

叶未然知道,所谓‘元和之乱’,指的就是一百年前大周皇帝父子相残,闹出“一天二帝南北京”的事情。

“……像平江守大人这样,能够保有一国三代的,真是世上少有了。这一百年间,不知有多少名门贵族湮没无闻了……”冯宣有些伤感,道:“我的祖父便是南越国的国守,却不幸为手下大将桓冲所叛,只得流落至此,所幸还有性命,许多我家这样的情况,都是被族灭的……”

叶未然好言安慰了冯宣两句,又问道:“现在而言,大周最大的势力有哪些?”

“最大的势力,莫过于民部卿李元熙和宫内卿沐国缨二人了。李元熙占有北陆道全境,北燕国、南燕国、上谷国、上党国四国;而沐国缨则是控制了皇帝,占有了京畿道平原国、安阳国和汾水国三国。几个月以前,有消息传来说,李元熙借着所谓皇帝密诏,开始兴兵攻打沐国缨,现在战况似乎仍在僵持着,看不出胜负。”

叶未然点点头,道:“那平江守大人的实力,在天下而言,算是何种档次?”

“这个嘛……”冯宣有点迟疑,道:“这个,很难讲。客观地说,应该算是中等偏下的档次吧!”

冯宣细想片刻,道:“我祖上所在的南越国,在三十六国之中实力最弱,其次就是同在南海道的合浦国、交趾国、以及安越国;而江南道的安江、平江、镇江、临江四国,实力也算是一般。中原道、东山道和岷江道等几国实力相当,略高于我国。西凉道,关中道各国实力更佳。最强的就是北陆道和畿内道了。”

冯宣又说了一些相关的事情,叶未然听了这些,感觉自己终于对这个世界的大概形式有了了解。

“冯兄果然对天下大事了如指掌!真是令在下佩服不已!”

冯宣连连摆手,道:“这都是家父平时常常谈起的事情,我也不过是听他老人家说多了,记了下来而已。”

叶未然刚想询问些其他的事情,却听见有人快马从北门而来,正是刘彦文。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