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袁世凯府邸。
此时房间内的所有人都被袁世凯赶出去,只留下了段祺瑞、冯国璋和王士珍这三个北洋三杰,他们四人正在谈论着从南京暗线那里传过来的消息。
冯国璋说道:“大人,我们的猜测已经证实了,革命党人确实是要在元旦组建临时革命政府,看样子孙大炮是沉不住气。”
冯国璋等人一直戏称孙中山为孙大炮,北方的袁世凯手底下的人普遍的认为孙中山只有一张嘴厉害罢了。
袁世凯等人听到段祺瑞的话,倒也笑了笑,接着又冷哼一声:“他打的什么如意算盘,我还不清楚,现在建立政府只不过是逼迫我妥协罢了,真要南北打起来,你以为那些革命党人真能打得过我们北洋军,况且各国还是站在我们这边,他们还真有勇气去对抗洋人的意志?”
这也不怪袁世凯如此说话,自从八国联军侵华以来,中国对外的战争几乎屡战屡败,胜也是败,败也失败。
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更是彻底打断了所有中国当权者对外本来就弯曲的脊梁骨。“外国是不可战胜的,不可挑衅的庞然大物”这个观点几乎成了他们潜意识里共同的认知,袁世凯当然也不能例外。
段祺瑞接口道:“难道他们真要选孙中山当总统?前一阵子还和我们这边暗中谈判不是说——”
刚说到这里就反应过来,赶紧停住不再说,不过在座的都知道他未说完的话是什么意思。王士珍在旁边虽然什么都没说,但也是很是以为然的表情。
袁世凯听了这话倒也没有对自己的几个手下大将发脾气:“你的意思我知道,咱就瞧好吧,先让那个孙大炮闹闹,看能闹出个什么花来,这些烦心事暂且不说了。我算是看清楚了,在中国要想说话有分量,还不是靠军队和手中的实力?嘴皮子能有什么用!”
听到袁世凯谈到军队,这句话倒让王士珍想起了一件事,于是有点犹豫的说道:“大人,前段时间听说上一批留学德国的学员要回来,估计现在已经到了。为这件事蒋百里还找过军中的一些老相识,说是想替这些学员找个好安排,不知大人可有什么指示?”
本来这件事按理说不应该对着袁世凯说出来的,但其中还有蒋百里这个人,再加上保定军事学堂又是袁世凯非常重视的地方,前一段时间学生闹出了事情,上海的事情估计袁世凯也已经知道了。
因此几人不知袁世凯的态度倒也不好安排,也就趁着这个机会说了出来。
袁世凯想起这件事就有点生气:“那些人白读了那么多年的书了,没想到我竟然养出了一批白眼狼。前一段时间刚出事,这次在上海又是被别人说几句就不顾大体的留在那里,就回来了三人,这三人还不知——,算了,既然来了就安排个清闲的职位吧,省得有人说不重视人才。”
王士珍听到这话刚想说两句,却是看到旁边的两位眼观鼻鼻观心的一言不发,自己也不愿意再做恶人,只好应了一声,心里对蒋百里暗道一声:“老兄对不起了,不过自己可以对给对方一个选择,也算是没有驳了对方的面子。”
。。。。。。
在前一阵子,陈英为了了解北洋军制,去学堂的图书管里查了一些资料,才知道原来蒋校长口中说的标是那么重要。
原来北洋军参照的是日本陆军编制,每标可辖制三个营,标统算是中上级军官了,也就是说按军制一个标有1500人,这可是个大数字,即使有缺额,但怎么都也会有一千人了,虽说袁世凯不喜陈英等人,在折合一下子,八百人还是有的吧。
陈英可不知道这是王士珍为了安慰蒋百里,这才给的面子,因此在后来看到自己所谓的兵营时,陈英吃惊也就理所当然了。
终于在两天过后,陈英等人提前知道自己的安排,不过上面正式的文书任命还没有下来,但这个消息也足够让他们安心了。
根据任命,他们几人被安排到北洋第三镇之中,不过他们的编制不是原先已有的营队,听说是由各营的士兵抽调一部分组成的新标,这个标不属于直接上级管辖,而是由镇里直辖,作为一个独立的标存在。
当然他们这个所谓的标也就不会占用原来军中的标的编制,倒有点类似于后世的候补队。
陈英也被授予了暂代标统,王闲为副,其他人的安排由陈英自拟名单上报即可,这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