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英到家的第二天,舅舅徐锦就已经收到消息,因为担心陈英出事,这才一早赶到了陈家庄,要接陈英去他那里过年。
徐锦一直把自己的这个外甥当亲儿子一般对待,他自已早先曾有过两个孩子,但是都没有养活,随着年纪的增加,想再要个孩子,已经是力不从心。.hahawx
这两年也看开了,他一颗心都扑在了陈英身上,把自己妹妹的儿子当成自己的儿子一样,前一阵子还想着把家产过继给陈英,自己的妻子也同意了。
但以往的时候,陈琼在的时候不愿让儿子不劳而获,也就搁置下来了。这次重新有了这个打算,舅舅的关心也让陈英在这个冷漠的冬季寻到了一丝温暖,由于父亲去世而变的麻木的心渐渐地复苏。
这次来接陈英回去他那边住,也是想着把家产的事情定下来,最后陈英听从了舅舅的安排,在给父母上过坟之后,也就去了舅舅家,但家产的事情终究是被他拒绝了,舅父并没有勉强,反正总是要交给自己的外甥,晚些也没有关系。
自此之后,又在舅父家里过了三日的时间,而这段时间对进入军队也就更迫切起来,只有在军中才能让他感觉到自己在这个世界是存在的,自己的方向与目标才不会动摇。
他此时就像一个孤独的行者一样,单身行走在这个时代里,然后努力的去改变,改变的有自己还有这个国家。
正月十二,连元宵节都没有过,看报道的日子将近,就辞别舅舅准备从军之事。
舅舅徐锦虽然是一个小地主,倒是因为从小顽皮,不爱学习,并不识几个字,就像现在依然蒙昧的很多中国人一样,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着与人为善的小日子。
他不知道什么是天下大势,也不知道什么是国家民族。但知道的当兵就要打仗,打仗就会有危险,所以对于陈英离开,一直是抱着反对态度,希望陈英能继承家产,安安稳稳的过了小日子。
但陈英自己早就定下的目标,况且自己深深的知道,无国哪有家?!依着历史上发展的趋势,几年过后,如果自己这个“先知”者不去改变,中国这片土地上哪还有什么能够让人安乐的地方?
看到陈英的坚持,舅舅和舅母也只好作罢,临别之时只是千叮嘱万嘱咐的,让他千万要注意安全,不行一定要来家,与陈英挥泪作别。
在去报道之前,陈英又顺路回了一趟家,看望了父母坟墓之后,才离开然后按事先的约定和王闲等人后从军事学堂出发然后一起第三镇的驻地报道。
陈英和王闲等人找到负责人把必要的手续交接好,按例应该拜访一下主官,但是接待人员说是上面事情太多,没有时间去会见他们几人,也就省了这道程序。
陈英四人再加上陈英的第一个亲兵狗蛋一共五人,一共五人跟着军需后勤处的人来到了一个边沿营地——也就是新建独立标的存在。
狗蛋是陈老听说陈英当上军官之后,想让狗蛋跟着陈英当亲兵,陈英看狗蛋老实精壮也就同意。
站在自己所谓的营地门口,看着眼前的营地,陈英几人目瞪口呆,每人都是心里苦涩的叹了口气。
到现在营门口没有一个当值的士兵,营地静悄悄的,这也就罢了,但入目的只有一些破烂的衣服挂在同样破烂的营栏上,营地内部还有许多的积水,泥浆到处都是,同时还有一股股臭味伴着寒风不时从营地后方林子里飘来,显然那里已经成了士兵们天然的五谷轮回之地!如果要概括起来的话,只有一个字来形容了——乱。
已经是上午九点左右,整个营地冷冷清清,可想而知,估计是所有的士兵还都在床上挺尸呢。
看到这种情形,旁边跟来的领路人员满面油光的脸上也没有丝毫尴尬,满是不在乎的解释道:“陈长官,这营地是有点破,但也怪你们来的太不是时候了,现在南北之间对峙,哪有那么多的钱去造营地?这还是上面照顾才建下来的,这里面的兵可都是个个从其他军队里挑出来的拔尖人物,来的时候,他们各自原本军队的长官可很是不舍的呢。”
这可真是从各营中好不容易挑出来的,咱这回可没有说谎呀,嘿嘿。那位胖子想到这些兵的来源,在心里嘿嘿的冷笑一声,至于他们长官舍不得,嘿——
看着旁边这个满身肥膘的胖子在那里自顾自的说着这些,陈英强忍着把厌烦的情绪压下去,这位自顾自夸的胖子嘴中的拔尖人物,自己那倒还能当真了?是各营的刺头倒是也让人相信。
旁边的向杰看着这处难民营似的营地,再也忍不住旁边胖子的唧唧歪歪的话,张口嘲讽道:“还真是好地方呀,不知道建这处营地的时候要花费多少军资,估计够打一场大仗的了,就不知够不够兄台吃两顿饭的,兄台要是少吃两顿,说不定省的钱够能把外国人赶出中国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