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雍的直接关怀之下,在牛赞将军的直接领导下,朝廷向各地驻军做出了紧急指示,号令广大军民以政治争取为主,军事斗争为辅,在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剿匪斗争。各地驻军倾巢出动,深受土匪之苦的百姓们也自告奋勇,自愿为驻军做向导,带着剿匪军队在深山老林里剿匪,将无数土匪窝连根拔起,更多的土匪见势不妙,都望风归降了赵军,乖乖的领了农具,分了田地,回家做良民去了。
其实这些土匪大都是深受苛政之苦不得已才落草为寇,啸聚山林,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起义,但赵雍下令了减免赋税,又给投降的土匪农具农田,所以大部分土匪还是选择了做良民,否则,大军一到,就不绝是掉脑袋那么简单了,醢刑可不是闹着玩的。
一个月后,牛赞送上战报:在为期一个月的剿匪斗争中,在赵军的浴血奋战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配合下,累计歼灭土匪二万九千三百三十二人,改造土匪五万余人,大量荒地得到开垦,目前国内安宁,商旅顺畅,来到赵国经商的客商也越来越多起来,剿匪的战果已经开始显现。
赵雍在书房里翻看着奏折,最近剿匪的战报真是振奋人心,赵雍没有想到战国时期的赵国竟然会有这么多的土匪,经过这次剿匪,终于把赵国的社会治安给稳定下来,看来自己以前还是太忽视这个情况了。社会治安稳定是实行一切改革的前提,既然治安已经稳定了,那么下面就可以考虑一下新政的事了。
“国君,丞相、吕大夫来了。”一名宫女进来报道,打断了赵雍的思绪。
“宣他们进来。”赵雍说着,收起奏折,招呼栗腹、陈苍过来,各自在两边坐下。
今天是栗腹、陈苍伤好的日子,太医一宣布他们伤好了,两人就坐不住了,非缠着赵雍讨论国策,赵雍拧不过他们,就召了肥义、吕嘉到寝宫的书房中一起讨论一下新政。
肥义、吕嘉进来,向赵雍行了个礼,赵雍示意他们坐下。
坐定后,赵雍把牛赞的战报给他们传阅了一下,然后说:“寡人实在是没有想到国中竟然会有这么多的盗贼,幸得陈先生提点,在国中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剿匪,眼下刚一个月,就已经基本肃清了盗贼。”
“是啊,以前在国中,国民从不敢单独出城,现在不同了,就算是晚上,单独出去也不会遇到盗贼,这还是国君的功劳呀。”肥义欠欠身,拱手行礼道。
“国君,虽然今日国中安定,但是我国周边地区强国如云,南面有魏国,北面有胡人,西面有齐国,还有一个中山夹在我国腹中,这些国家无不想先灭我赵国为快,赵国外交形势依然严峻。想我赵国开国一百多年来,国势衰微,屡受欺凌,就连邯郸当年都还被魏国攻占,若是再这样下去,我们丢的就不只是邯郸了,只怕就到了亡国灭种的地步了。”陈苍接过肥义的话说。
“这个也是寡人头疼的问题,那么请问陈先生有何良策可以兴赵?”赵雍问道。
“变法,唯有变法可以拯救赵国。纵观各国,魏国有申不害变法,秦国有商鞅变法,楚国有吴起变法,这些国家都是依赖变法由弱到强,特别是秦国,现在已经有窥视天下之意,若是赵国再不变法,非亡国不可。”陈苍答道。
“对,臣也认为,只有变法才能强国,之前臣向国君说过,胡人是最值得我们赵国学习的,国君应该按照既定方针在全国胡服骑射,让国民全民胡服,军队全部骑射,这样我国自然就可以像胡人那样强盛了。”肥义道。
“丞相所言有理,但我国变法应该是彻底的变法,不应该只是换一下衣服而已,胡服骑射,强的只是军队,军队强大,必然耗费极大,耗费从哪里来?自然是国民,国民不富,无以强军,所以国君若是实行变法,则必须从内政下手,休养生息,韬光养晦。”吕嘉说道。
“臣也以为,吕大夫言之有理,国君应该取长补短,一要富国,二要强兵,如此,天下大势定矣。”肥义听了吕嘉的话,深以为然,对赵雍建议道。
赵雍自然赞同,但又问道:“吕大夫说的自然好,但是若是我们要韬光养晦,只怕各诸侯不给我们这个时间。”
“国君莫怕,富国强兵需要时日,但是若是能给士兵们装备上好的兵器,一样也可以达到强兵的目的。”栗腹说道。
“哦,栗先生如此一提,寡人倒是想起来了,吕先生在幽水谷用的长弓和抛射机可真是个好东西,若是能够大量生产装备给士兵,那只怕我赵军暂时无敌了。”赵雍想起在幽水谷的时候吕嘉发明的那些长弓和投石机,那可都是后代用的兵器,像长弓就是英格兰人发明的,射程远杀伤力大不说,若是一大批士兵共同射箭,那就可以形成一道恐怖的箭幕,完全能够杀死大量敌军,而投石机则是攻城的利器,抛出的巨石完全可以把城墙砸塌。
吕嘉听了赵雍的夸奖,脸上一红,道:“这些都是向墨家学来的,栗先生是墨家巨子,可以让一干墨家人打造比这些更强劲的兵器。”
那天吕嘉都是盗版墨家的发明,而且又是粗制滥造,所以威力不是很大,但即便如此,也够赵雍受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