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七品县令(1)_楠 木 谣_奇书网
返回

楠 木 谣

首页
第三章 七品县令(1)(1 / 1)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1

黔北有不少地方名楠木厂。所谓楠木厂,即明、清两朝时期,湖广、四川、贵州等数省,专门设置为朝廷采伐楠木,以供钦用的地方。桐梓县自朱明王朝明成祖始,便在娄山关西侧后水河设置有楠木厂,今日桐梓县燎原镇楠木村楠木厂村民组便因此而得名,延续数百年未变更。

燎原镇楠木村楠木厂有老厂和新厂之分。老厂在今日楠木村楠木厂组,为朱明王朝时所设置。大清王朝康熙二九年,桐梓县令令狐守业,至楠木村采伐楠木,有意将楠木厂前移十数里,设置于一线天,以后便称新厂。新厂位置,属于今日楠木村赵家湾村民组。

桐梓县县令令狐守业,安徽省掖县人,康熙二三年进士,与钦差大臣刘达一同科。康熙二六年,康熙皇帝决定修建太和三殿,诏令湖广、四川、贵州等数省,勘伐可堪大用栋梁楠木,送至京城,以供钦工之用。康熙二七年十月,令狐守业授桐梓县县令。次年,为皇家采伐楠木一事,上宪催促得紧,令狐县令到桐梓县上任不久,还不知道县境内到底有无可为栋梁的楠木,又不敢怠慢皇差,便遍告县内各里村寨,无论官差民众,皆要用心查勘。如若侦得何处有栋梁楠木,须及时告知县衙,不得拖延,以误皇差云云。

县衙告示贴出数日之后,即有人到县衙,声称楠木岭青龙观,有上百株可为栋梁之楠木。令狐县令听得县境内有可为栋梁之楠木,高兴不已。次日,便亲自带领县衙里一众衙役随行,前往楠木岭青龙观,查看所言是否属实。

而楠木岭青龙观是否真有栋梁之材,这事又得从朱明王朝说起了。

万历二十八年,朱明王朝平定播州以后,为了加强地方统治,立即取消已经沿袭了上千年的土司统治制度(土司,地方政权机构,土司长官称土官,由地方自行选拔任用。土司制度,即地方自行选拔任用官员管理政务的制度),实行由朝廷统一选拔任用官员,管理地方政务的流官制度(朝廷选派的地方官员,史称流官),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集权统治。这就是明,清历史所言改土归流。朱明王朝覆灭后,大清王朝沿袭明制。康熙初年,桐梓县域划分为七个行政管理区,时称七里(里相当于后来的区),即芦溪里、夜里、娄化里等。芦溪即桐梓河,娄山关西侧后水河,为桐梓河上游支流小溪。芦溪里辖地,包括今日官仓镇以及高桥镇、花秋镇绝大部分地区。

后水河中段,有一个地方名钓鱼台。钓鱼台东西向有一条古盐道,沿着古盐道西行六十里,可至桐梓河船运上游终点麻子坝;东行两里许,即到朱明王朝以前的城头箐土司衙门(城头箐土司衙门,五代列国或赵宋王朝时,有一个土官名叫陈信,时人称陈信老祖,影响很大。至今官仓、高桥、花秋一带,民间仍有不少关于他的传说),过城头箐再东行二十余里,即到达旧时官道驿站——桐梓驿(旧城坡)。而于城头箐折向东南,翻越无名山岗,即可到达娄山关北麓红花园。大明王朝万历二十八年平播,北路总兵刘綎,带领兵马至娄山关受阻,后得高人指点,于红花园分兵间道,迂回经后水河翻越楠木岭,到达娄山关南麓,火烧牛网屯,一举攻破天险,立下盖世奇功,成就大名,便走的是这条路线。

钓鱼台有一石拱桥,建于大明王朝嘉靖年间,也已逾五百余年历史。钓鱼台石拱桥壮如满月,如虹卧波,横跨后水河,石工精湛,后代工匠,叹为观止,常观摩以为楷模。于石拱桥往北下行为后水河下段。后水河下段地貌为丘陵峡谷,不是十分险峻,但不乏奇特自然景观;往南上行则为后水河上段。后水河上段地貌为高山峡谷,险峻无比,沿山无路可行,须涉后水河方能得进。

大明王朝神宗皇帝万历二八年,刘綎率领三千兵马,自钓鱼台往南上行,沿溪涉水前进二里许,进入后水河上段,经高山峡谷谷口一线天而达后水河楠木岭。今娄山关北麓南溪口,往西行三五里,也可翻越一无名山岭到达后水河楠木岭。但是,数百年前则根本没有道路可行,而且带领数千兵马,岂能从娄山关播州守军眼皮下偷越?故,刘綎选择翻越红花园西侧无名山岗,经城头箐、钓鱼台,涉后水河而至楠木岭,无疑为是时唯一可行的道路。

这一日,令狐县令带领一众衙役随行,亲自去楠木岭青龙观查看是否有栋梁之材。他与一众随行衙役经过桐梓城南旧城坡,然后折向西北,翻越无名山岗。大约两个时辰,他与一众随行衙役即到达城头箐土司衙门旧址。

城头箐土司衙门,于明代以前设置。朱明王朝灭亡后,土司衙门便也废弃不用。昔日何等辉煌的殿堂,如今壁穿瓦落,也几至倾圮,苔藓布厅室,荒草上阶沿,鸟粪积窗棂,鼠迹遍梁椽。正可谓兴亡各有时,荣败各有期。令狐县令在土司衙门旧址,如此感叹一番之后,便又带领一众随行衙役继续前进,只需一刻,便到了钓鱼台。

钓鱼台果然好一座石拱桥。令狐县令与一众随从衙役站在古桥上,望着后水河清澈的溪水,从南面大山深处缓缓流淌过来,穿过古桥蜿蜒向北过去,迂回经过一个小山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溪水远逝了,却能感觉到它远远逝去的声息仿佛还在眼前。不是眼见,很难想像,这深山之中的溪水,也这样飘然隐逸。

令狐县令在钓鱼台石拱桥上注目良久,似乎心有所悟,自语说道,这地方何以叫钓鱼台,或许这就是由来吧。

有道是,仁者爱山,智者爱水。钓鱼台山水兼而有之,仁者也好,智者也好,但凡到了这种好地方,又何复他求?怪不得一众先人,偏偏放着那么多好地方不去,就看中了钓鱼台,在这地方修建土司衙门。

令狐县令在钓鱼台古桥上,又如此感叹一番之后,便与一众随从衙役从石拱桥上下去,淌着溪水,往南面高山峡谷之中,一路慢慢行进。

这时节正当初夏。但是,涉水前进,在溪水里走得久了,还是感到凉意甚烈,非青壮不能忍受。令狐县令涉水勉强走得一会,便感到有些受不了了。无奈之下,一众随从衙役便在小溪之中寻找一块大石,将他扶到大石上,让他在大石上歇息。然后,便分别去小溪两边寻找路径。

但是,小溪这一段,两边全是峭壁悬崖,除了鸟道兽迹,哪里有可供人行走的路径,而且溪流曲折,前后目及,不过数丈。尽管日正中天,峡谷之中,却很幽暗,阴森怕人。如果不是仗着人多,就算你胆大无比,也不敢久留。

小溪两岸,实在没有道路可行。县衙里一众随从衙役,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想,便只好替换着背负令狐县令,慢慢往前走去。待见到小溪两边,有那么十数丈可以勉强走得动的地方,便又忙不迭的将令狐县令放下来,扶着让他自己走上一会。就这么费尽周折,也不知道走了多少时候,才好不容易将那一段峡谷勉强走过去了。

这一段峡谷就是一线天。

待过了一线天峡谷口,一众随从衙役便将令狐县令扶到岸上,寻找一处稍微干燥一些的地方歇下来。而回头望去,目及费了不少周折,好不容易才走过来的深山峡谷,一个个皆心有余悸,摇头惊叹不已。

令狐县令万万没有想到,去楠木岭竟然有如此艰难。他休息一会,喘定气息,便谓一众随行衙役说道:“本县还未曾见过如此艰险的道路,就算楠木岭有栋梁楠木,又如何能够运输出去。”

不独令狐县令有如此感受,一众随从衙役,又有多少人走过如此险峻的地方。此时此地,无不和令狐县令一样,望着无尽头的深山峡谷,欷嘘不已,哪里还有只言片语可说。

经过一线天峡谷,往前行得里许,便到了赵家湾。赵家湾已经是后水河上段了,那里有赵氏家族的寨堡。到达赵家湾后,峡谷渐渐变得开阔了,道路再没有一线天那样险峻难行,景致也渐渐变得秀美起来。至于后水河上段高山峡谷有多秀美,那里的村庄寨堡有多雅致,前面已经有过描述,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令狐县令与一众随从衙役,到得赵家湾以后,心情逐渐放松下来,大略又走得一个时辰,便到达楠木岭。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