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回认识一个朋友,在司间府的大牢里做狱卒。那人叫胡玉,是个年轻的狱卒,刚做上这一行没一两年。
说起两人相识,也有一段官司在里面。
胡玉在未当狱卒前,是西水门街一带有名的泼皮,成天在街上胡混,偷鸡摸狗,调戏妇女,占人便宜,是他的好处。不知听谁予他说,水门集市里卖瓜果的张三的婆娘长的标志,这胡玉便纠缠上了。
胡玉找到张三,要他把婆娘献出来让他睡一睡,那张三哪里肯,胡玉便天天到集市上找张三,把张三那里当成了他免费的瓜果铺,带着他一帮狐朋狗友,连吃带拿,末了,把摊子一掀,把一地瓜果乱跺乱踩,踩成一堆果酱。这些,张三都忍了。
这胡玉越发胆大妄为,最后,竟然跑到张三家里,明火执仗地来强行调戏张三老婆。
张三无奈下求了蒋回,蒋回一出手,就把胡玉和他那一帮狐朋狗友打得屁滚尿流,再也不敢来骚扰。胡玉还想报复,待一打听清蒋回的底细,反而主动地在临江楼摆一桌酒席,把张三请来,当面跪下向他陪罪。
自然,他这做法,是做给蒋回看的,为的是结交上蒋回。蒋回虽不屑他的为人,但此举确实给了自己好大的面子,就此与他合好。
一来二去,两个相熟,那胡玉叫他蒋大哥。
后来,胡玉托了门路使了钱,入了司间府当上了一名狱卒,立刻乌鸡变凤凰,小猫变老虎,抖了起来,再见蒋回,就不再是以前那个样子,蒋大哥又变回了蒋回。
蒋回明白,蒋大哥的称呼对胡玉来说已成历史,何况两人身份迥异,颇为尴尬,一个是官差,一个是盗贼,人鬼殊途,道不同不相谋,自此后不再与他来往。这次若不是迫不得已,他是不会来找胡玉的。
蒋回饭都没吃,天刚刚黑的时候就出了门,去找胡玉。
胡玉的家在城中河的北岸,西水门街附近,离蒋回的家住的西水门巷并不太远。
找到胡玉家,胡玉家人说今儿胡玉不当值,本来是在家,可今天一早,就被司间府传招了去,直到现在还没回,也许又有什么公干。
蒋回问:“他会什么时候回来?”
家人犯了难,说:“这可说不准,通常他会几天回家一次,有时牢里羁押的人多了,他会一连十天半个月都不回家。”
蒋回没了主意。想就此回家,还是不甘,再说他实在是怕夜长梦多,手里捧了这样一个祸害,越早把它抛出手自己就越早安全。
蒋回于是就转向司间府,他想碰碰运气,看能否碰得上胡玉。
司间府在都城的东南部,在城中河的南岸,它的背后,就是果子巷,从果子巷往回,也就是沿着城中河往西走,就到了城中中心地带最为热闹的百戏坊。
百戏坊分南北,有南百戏坊,北百戏坊,中间隔一道城中河,有舟桥相连接。
韩国都城新郑毗邻黄河,郑人掘渠,引黄水环城,为护城之河。又,开东西水门,引一水穿城而走,将都城一为二,所谓河走东西,城分南北。
舟桥,便在韩都城正中心位处。
桥成拱形,如弓弦望月,似长虹卧波,横跨在城中河之上。桥下,渔舟商船穿棱如织,桥上,有坐车的、走路的、骑驴的、行商的、贩卖的、车辚辚马萧萧,人流如蚁,往来不绝,为韩都一景。
蒋回回到城中河边,取了他的船,从水路走,从西向东,顺水行舟,过了城中河北岸中水门街,穿过南北百戏相连的那座著名的舟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