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们总不能一直这么把它们养在塑料盒子里吧。”两人坐在那儿商量来商量去,郁闷得不行。
“关键是没有学好养殖技术啊,把你送去林蛙养殖场学习几天,说不定就知道该怎么办了。”苏缨开玩笑道。
林达眼睛一亮,“对了,今天他们还送了我们一本书,是讲林蛙养殖的,我还没细看呢。”话还没说完,就急急跳出空间去找书。
“找到了,找到了”,他兴奋地嚷着,“林蛙会吃蚯蚓,我们就用蚯蚓和林蛙套养。”
”来来,让我看看”,苏缨接过书,也是兴奋不已,“原来蝌蚪是吃玉米粉、熟蛋黄之类的东西啊,这个例是简单,蚯蚓不错,对泥土也好,还能帮忙清理那些禽畜粪便,养一些喂鸡鸭也是不错的。这下好办了,果然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不过这些林蛙还小,先圈个地方养上一阵吧,不要一扔到池里就被大鱼吃了。”
现在空间淡水池里鱼虾蟹螺之类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好在水池的面积在不断扩大,不然还真装不下,这吃的速度赶不上生长的速度啊。
这些水产不仅放在店里买,张超那家“家乡人”也消耗了大半,过去他们家做限量土鸡,现在不仅是土鸡土鸭了,就连不少鱼虾都打出限量供应的噱头,他神秘地对他们说,现在的人呐,越是告诉他们不好买,买不到,越是争着抢着要买。
苏缨对此深表赞同,她每次买东西的时候,本来还挺犹豫不决的,一听到商家说卖完即止,就忍不住了,好像非要买一份,才算占了便宜。
何况“家乡人”走的是高端农家菜路线,苏缨提供的水产新鲜饱满,味道更是没的说,就连张超都无法解释,为什么那些水产从那么远的地方运来,一路颠簸,还是那么活蹦乱跳,充满生命力,而且看那样子也不像是下了药的。
苏缨和林达自然不能说因为那些水里加了空间水,弄得张超越来越依赖他们的供货,同时也对他们的货源好奇不已。
张超这几天突然打了电话过来,问他们能不能弄到跳跳鱼,他是个很善于创新的商人,虽然跳跳鱼在省城的餐桌里还未流行起来,但是他总想做点与众不同的特色,毕竟因为他的成功,又不少餐馆跟风,他的压力也很大。
其实他很早就想进一些跳跳鱼了,也和苏缨林达讲过几次,如果他们能提供,价格绝对好商量,但这两个懒人一直都无动于衷,虽然他从天霞市也能进到货,但不知道为什么直觉上就是更信赖这两个懒人,觉得他们的货绝对是放心,而且味道绝对比同类产品强上不少。
这次他再也坐不住了,如果他们再不答应,他就决定从天霞市进货了,这做生意就如逆水行开,不进则退,总是要挖空心思想些点子,像苏缨林达这样懒惰散漫的人,他并不是很理解。
出乎意料的是,苏缨这回爽快地答应了。
之前为什么一直不养跳跳鱼的原因,苏缨的理由其实很简单,因为这鱼长得太丑了,丑得让他们觉得恶心,虽然娃娃鱼也很丑,但人家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啊,就冲着它的名气,也该养来尝尝。
这跳跳鱼就那么点大,没几两肉,长得就和泥鳅差不多,有啥好吃的?这是林达的理由,他不爱吃泥鳅,同样对跳跳鱼也没了好感,何况空间的水产多了去了,也不差它这种,对张超热情的提议,两人达成了高度一致,就是置之不理。
这次苏缨答应得这么爽快,一来是因为张超提了好几次了,不好驳了他的面子,毕竟现在“家乡人”是他们的大客户;二来也的确想换换口味,听张超把跳跳鱼吹得那么天花乱坠的,说不定味道还真不错呢,反正现在海水池的那片小滩涂也是空着。
第一百零九章突发事件(三)
应了张超一个月后供货,苏缨就让林玲到天霞市去买些鱼苗回来,虽然桂园村的滩涂上也有,但毕竟数量少,肯定无法满足餐馆的需要,最重要的是把养鱼的笼子,让跳跳鱼只能进不能出的鱼笼给买回来。
虽然天霞市不远,但因为运输的原因还是死了不少鱼苗,虽然不贵,但也让苏缨心疼了一阵,早知道自个儿去了,一买下来就往空间里扔,可惜她这几天走不开啊,林达又还没有回来。
话说为什么走不弄呢,又和几天前的那桩惨事有关。
虽说那两天渐渐平静了下来,孙国忠媳妇儿的丧事也办完了,苏缨天天去他家,也没发现什么异样,没想到有一天上午送点鸡蛋到他家,怎么也敲不开门,无论是孙大娘还是孙国忠,抑或是孙平都没答应。
她心里就有些纳闷,这一大早的能上哪里去呢,就算孙国忠去干活,孙平去上学,这孙大娘总该在家吧,但也许人家是出去串门了,也就没多想口
没想到那天下午村里来了两个生人,一个老太太和一个中年男子,村子里的人平时交流说的都是方言,普通话说的不是很好,偏巧这两个生人连普通话都说不清楚,不知道带的是哪里的口音,村民们和他们说了半天,谁都听不懂谁的话,实在没办法只好把苏缨叫来了。
苏缨和他们比划了一阵,心里就明白了,是孙国忠媳妇儿的娘家人呢,心里也着实同情他们,这么大老远赶来,连女儿的最后一面都见不着。
带了他们去敲孙国忠家的门,还是敲不开,这孙大娘不会串门到现在还没回来吧,去孙国忠的地里转了一圈,连个人影都没有。
她心中隐隐有些不好的预感,还是孙国忠家隔壁的曾石头偷偷拉过她,悄声说,“孙家昨晚就连夜偷偷走了。”
“走了?”苏缨一惊,想起孙国忠说过害怕媳妇儿家的三兄弟,八成是估摸着人家坐火车过来,今天会到,所以昨晚就连夜跑了。
“知道他们去哪儿了吗?”她抓着曾石头焦急地问。
“这哪知道啊,他们才不会说呢,我也就是在院子里看到他们拎着包袱悄悄走的,后来看你一直敲他们家的门,我就猜他们这一阵子都不会回来了。”
也是啊,到哪儿去找人,就算他们没有亲戚可投靠,也可以到城里租间房打工,孙国忠本来就在城里打过工,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只要躲过这一阵就行了,两个外省人肯定不会呆太久。
苏缨只好如实相告,打着手势和他们说,孙家的人不在,不然他们先回去吧。
老太太和中年男子坚决地摇摇头,也不多说话,包袱一放,就坐在孙家门口等了起来。
苏缨无奈,只得给他们送了两瓶水,找梁九鼎商量去了。
梁九鼎也从旁人口里知道孙家的事了,看他那尴尬的神情,苏缨心中怀疑就是他让孙家先离开去避避风头的,不过现在说这些也都没用了,现在人家就坐在孙家门口不肯走,马上就天黑了,总不能让他们在外露宿吧。
“不去管他们,没地方睡,没东西吃,自然就回去了。”其实梁九鼎也是个护短的人。
“孙家这事也做得不厚道,本来这事就是他们理亏在先,人家千里迢迢的过来,就这么一走了之,这烂摊子就丢给我们了。”苏缨不满地说,“现在天气也凉了,人家老太太岁数也大了,这么一路奔波劳累的,还要在外露宿,万一出了什么事,我们也良心不安啊。”
“若你让他们吃好住好了,他们还肯走不?绝对会呆在村里非要和孙家闹起来不可。”梁九鼎还是坚持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