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暂时忘了老三的死。
一路上我虽然打过几次退堂鼓,但是一旦发觉自己跟这座墓里最神秘、最精奇,也可能藏着最价值不菲珍宝的地方只有咫尺之遥时,我也像大师兄和公子寻一样,心里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兴奋。
脚步似乎也开始有些飘忽。跌宕的地面行起来似乎也不似之前那样艰难。
疲惫已经被稀释,只剩下手足间一些微微的酸软。似乎——然而这些并不是似乎,因为,我闻到了一个确切的气味。就在我们踏上这段石道不过一分钟的时间时,我闻到了一股淡淡的香味。这香味有些微微的甜,小吸一口,就让人微醺似醉,疲乏和伤痛转瞬之间,荡然无存。
这清香有些熟悉,却又想不起是在哪里闻到过,我一下联想起古时清雅美好女子香闺里的温香。如果古时女子闺中真有独特馥郁的香甜气味,那就必定是这种。
这座密封不下百年的古墓里何以会有这种气味?
大师兄也闻到了这气味,我只看见他的脚步顿了顿,面部表情如何,却无法看到。我回头看公子寻,他也正一脸迷惘地看着我,似乎正想向我发问。
我拍拍大师兄的背,问道:“大师兄,这气味会不会有毒?”
大师兄回头,眉宇间看不出有丝毫担忧,他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呼出,说:“建国,你闻出来了吗?这是玉香,这石道里面肯定有绝世宝玉。”
玉香?我半晌才反应过来。
前面依旧是阴冷空荡的石道,铺满尘灰的地面两边时不时露出一个尖角的砌得很不工整的墙壁,一切都还一样。但是有了玉香以及宝玉带来的鼓舞,我们走得比先前几次都快得多,很快就走到了一座石门前。
一座关得严严实实的高大石门,尽管披着一层薄尘,但也能看出来装饰华美。石门的两扇门板紧紧并在一起,并成一个高达九尺、宽愈七尺的巨大石质平面。
这个两块石门板并成的平面上,是一幅阴刻的石画。
石画的大部分都被灰尘覆盖着。大师兄吹了几下,把石头平面中下部附着的浮尘吹开来,露出下面的石刻。我看了很久,才看出这上面刻的,是一个人的背影。是一个女人,身着雍容华贵的衣衫,体态纤细,但身体比例像是一个还未发育完全的幼年女子。
因为上部还被浮尘盖着,看不见她的头。大师兄要把上面的尘扫下来,他踮起脚尖,伸出手,终于勉强够着那个女人肩部和头部所在的位置。
大师兄才扫了一下,就触电一样把手缩了回来。我问:“大师兄,怎么了?”
大师兄看着上面,说:“怎么可能?明明是阴刻的人像,我刚才扫尘的时候,碰到上面的刻像却是突出来的。”我认真看中下部分那个女人的背部,确实是阴刻的,伸手碰了碰,也确实是凹下去的。
上面那部分的刻像怎么可能会是突出来的呢?一个雕像里既使用阴刻又使用阳刻的情形我还闻所未闻。
大师兄又伸手去扫上面的尘。
那个女人的肩膀微微耸起,头从前面转过来,朝向我们。头上戴着一个造型很复杂的头冠,好像是一个凤冠,旧时女子结婚时才会戴凤冠。
但是凤冠下面的那张脸,却不见了,只留一个鹅蛋形的空荡荡的平面,没有眼睛,没有鼻子,没有所有应该有的东西。又是一张没有脸的脸。凤冠的上方,刻着两行十个阴刻的楷字:舍得一张脸,能登九重天。
这十个字按照我们现在的理解,多半是解为只要能拉下面子,暂时不顾廉耻,最终就能功成名就,出人头地。我猜这句话不是这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可能更直白:只要把墓主的脸割了然后葬进这座墓里,以后这家人就能飞黄腾达。
我曾经听我姐夫说过,有些地方古代盛行过割体葬这样一种葬式。就是把死人身上的一部分割下来,然后再入土。一些历史比较久远的墓葬,常常会发现一些不完整的尸骨,有些是缺一个手指,有些是缺一个脚趾,或者干脆连头都不见了。开始只发现一两个个例的时候都以为可能是死者生前就缺手指、脚趾的,后来发现得多了才认识到,这是一个奇特的葬俗。
至于为什么要割体葬,原因据说是为了防止里面的死人不安分,出来闹事。于是就把它身体的一部分割离,以限制其行动。
会不会陈叔陵造了这个墓,知道此墓千年之后将葬杨氏幼女,然后就在这石门上刻了一个未成年头戴凤冠的女子石像,故意把脸刻成一个平面,然后加上这句话,警示杨家的人留意,下葬时记得把那女孩的脸先割下来,再行入殓。
这个墓经由三代人的建筑修葺,从南北朝时期的陈叔陵到明代的杨国师,再到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历经千年,后人杨国师和杨秀清能否领会最初的建造者陈叔陵的意思,也还说不定。
陈叔陵的意思真能为后面二人领悟的话,那里面躺在棺材里的必定就是杨秀清家一个脸部被割平了的女娃娃。割体葬的目的就是不让里面的死人出来祸害外面的活人,这么说,这个墓穴必定是极端凶险的了。
我们要是进去了,还会遇到什么更要命的东西?不过,要进去依旧不容易。这座石门虽然装饰华丽,石刻的四周还围着两圈阴刻的纹饰,但是却连门环都没有。
制造这座门的人根本就不想以后会有人打开这道门。世间的门都是为了方便进出而设计的,而这是一道为了永远不被人打开而设计的门。
大师兄把整座门上下左右都摩挲了一遍,看不出一点儿端倪。
我也凑上前去想帮帮忙,心里思量着:外面那块石棺床上不是说,这座墓一定要公子寻才能扒得了吗?这座门应该也要公子寻才能开,也许还要用到公子寻的第三只手,那能不能找到和石棺床上那个圆形小孔一样的地方?
认真看了一遍,我注意到石刻上的未成年女子腰上悬着一块环形的玉坠。我把矿灯拿到玉坠前,仔细看去,发现这玉坠所在的凹痕里竟真的嵌着一块暗青色的玉环。玉环中间的那个孔里面似乎还有空间,灯光照进去,是一个很难看到底的黑洞。
我告诉大师兄。大师兄用柳叶刀把玉环撬了下来,里面有一个和石棺床上那个小孔一样的深洞。我们俩同时转头看向公子寻。
公子寻不说话,两步走了上来,小心地查看了一下那个深洞,里面确实和上次那一个没差别。
公子寻从腋下伸出他的那只鬼手。我心跳蓦然加速,感觉有些奇异的不安。我想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便朝四处都望了一望。
左边和右边一样,是一道绵亘几十米的石墙。和旁边这道严丝合缝的大石门形成很大反差的是,左边的石墙在接近门的地方,出现了几条很宽的石缝。
这几条石缝初看毫无规律,整体连起来一看,却能发现,这些石缝首尾交接,竟连成了一个长方形。
我越看,越觉得这个长方形像一道门。既然造墓者不希望死者入葬之后会有人进入墓室内,那他何不把门藏起来,而要做一扇这样招人注目的大石门竖在这里呢?会不会,前面那扇门只是用来迷惑人的一个摆设,而真正的门藏在左边这道墙上?
这想法一冒出来,我就觉得极有可能。
我们现在正设法打开的这道门如果真的是摆设,那么我们打开之后,进去可能就会遇到诸如机关陷阱,或者别的我们无法想象的诡异恐怖的东西。这扇高大华丽的大门就像一个诱饵,把我们引进造墓者处心积虑设置的屠杀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