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装甲集群的使用_我的祖国_奇书网
返回

我的祖国

首页
第五章 装甲集群的使用(1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我痛苦的拿着扫帚,一边叹着气,一边清洁着公共厕所。因为摸底测验的分数,以及校长老头的大发雷霆。其实,这已经是宽大处理的结果了。本来校长老头是想罚我用牙刷刷干净学校大操场的,但因为刘福大校--就是那个考试时在校长边耳语的那个大校--求情,所以,我就得到清洁学校某宿舍所有厕所一个月的殊荣。更令我感动万分的是,这间宿舍居然是女生宿舍--全大学唯一的一栋女生楼……于是,当女孩子们在里面……总会有个男声在外面响起:“里面有人吗?!”……呵呵……如果你是女生,你是高声回应呢,还是默然无语呢。好像……

于是,我也就没少受美丽女兵们的白眼。更可恶的是,我还不能落下任何一次课,任何一次训练,所以不得不在别人都休息的时候--也就是宿舍人最多的时候,进行这项活动……

……,我想哭……

……

今天是刘福大校的课。刘福大校教的是战术理论,高高壮壮,据说以前是玩拳击的。

“由于包围所形成的恶劣的战术情形,敌人将不得不撤出据守的地域。不过包围敌军后接着就想把他们一举歼灭,这却不是一个容易达成的直接目标,最多只能算是一个间接的目标,因为对于任何一个完全机械化的部队来说,只要他们的编制和实力基本上完整无恙,同时又位于一个合适的地形中,那么通常他们可以非常轻易地突破这个临时组成的包围圈,因为他们是机动性很高的部队,所以其指挥官可以突然集中兵力,选定一个恰当的地点冲杀出去。在沙漠战争中已有许多这样的战例……这是隆美尔元帅《沙漠战争规律》中的一段。他的意思就是对于一支编制和实力完整的装甲部队来说,围歼这个词并不适用。那么,如何歼灭一支装甲部队呢?隆美尔元帅在此写道:

所以,如果想歼灭包围圈中的敌人,其前提必须是下列三种情形之一:

因为燃料缺乏,机械化部队丧失了机动能力,或者它必须掩护非机械化部队;

(b)指挥不当,或者指挥官已经决定牺牲一部分兵力以挽救其他部队;

战斗力破碎,已经发生了崩溃和解体的现象……”

刘福大校是隆美尔元帅的崇拜者,他的课,只要和装甲兵有关的,总会将隆美尔的文章作为讲义来使用,而他也总是尊敬的称呼隆美尔为隆美尔元帅。

刘讲师在上头滔滔不绝,本人在下面恹恹欲睡。尽管时刻用军人的纪律来鞭策自己,然而比别人早了两个小时起床,在异香扑鼻的女生宿舍的某些角落饱受身心摧残的我,精神状态实在是难以言状。何况,我并不觉得隆美尔有什么伟大。隆美尔在战术运作方面,的确是有他值得称道的地方,然而在我看来,与德国诸如毛奇,古德里安,曼施坦因,龙德施泰特之类的璀璨将星比较起来,隆美尔实在是配不上他所得到的荣耀。也许隆美尔受到西方国家的推崇,不过是英法美等国为了掩饰自己将军们的无能,而将他们的对手定位为了英雄。希特勒不过希望这位英雄帮助可怜的意大利人稳住他们在锡兰尼加的防线,而隆美尔的“进攻进攻再进攻”,却硬生生的为本已处于两线作战困境的德意志帝国开辟了第三条战线。结果在漫漫黄沙里消耗着第三帝国的飞机、坦克、油料以及士兵们的生命,结果就是自己得到了“沙漠之狐”的所谓美誉。

……

“阿里,阿里!”声音加入了些许恼怒,看来走神的并非我一个:“阿里-默罕默德!”

正当我驾驶着ju-87b向女生宿舍楼俯冲的时候,一个声音将我从300米的俯冲最低线拉了起来。清晰的看见了刘福大校向我刺来的冷眼,摸摸心口,还好,倘若他老人家在校长老头耳边嘀咕嘀咕,真让我用牙刷清洁操场去,擦擦额头的冷汗,庆幸一下,再幸灾乐祸一下,看看是哪个倒霉蛋。兴许明儿就该多个清洁工,咱也能充当下先人,啊不,先行者的角色不是?

唔,阿里?听着不像是中国人的名字。环视左右,头发有点卷,微微发红,“卷毛赤兔”,脑海中不知觉的就冒出这么个词。浓眉、大眼、厚嘴唇,站起来和我差不多高,皮肤微微发黑。没有我帅,心中有些自得。

“下面,有请阿里先生为我们讲解一下现代战争条件下装甲集群的应用。”很刻意的语调,看来这位大校也不是什么好货,腹诽一下。

老调长谈,阿里站在讲坛上,将坦克集中使用原则,大兵团大纵深作战理论等等一一道来,书背的很好,但很无趣。看看周围,都是怏怏的神情,看来大伙也都很是不耐烦。毕竟在座的都是精英,虽然有我这种被陷害的鱼目参杂其中,但整体素质摆在那儿,这些几十年前的理论都有了底子,再听着一把怪怪语调的讲解,实在让人难以忍受。

“好了,阿里,您讲的很好,请入座吧。”看来刘福大校也觉得不堪忍受了,于是打断了卷毛阿里的滔滔不绝:“刚才阿里讲的很好,大家对装甲集群的应用,也都该有了些心得;那么下面,我们讲解一下不同地形下的装甲部队的战术……”

“阁下,您认为现在还会有装甲集群么?”是阿里,卷毛阿里。

“什么?”刘福大校有些愕然,想必他的教学生涯中,还没有碰到过这样的问题吧。

“大校阁下,”见刘福大校默然,卷毛阿里自顾自的讲了下去:“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坦克这种兵器有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从装甲、火力还是机动性各个方面来说,比起早期的坦克,都已经不是同一档次的突击兵器,而且配属坦克作战的步兵战车、自行火炮等辅助性兵器,也有了极大的发展。可以这么说,比较起人类战争史上坦克最辉煌的时代,二次世界大战时代的坦克以及坦克兵团而言,现今的坦克兵团在拥有了自行化的各辅助兵种之后,才称得上真正意义的坦克兵团。而之前的那些,不过是配属了坦克部队的步兵而已。而各国基础设施的完善,各国坦克越野性能的提升,都令大规模集中使用坦克成为可能,这种可能是在大部分区域适用的。”

说到这,卷毛顿了顿,让大家消化一下他的话:“但是大家更应该看到,先进的对地攻击机,武装直升机,精确制导武器的出现,对坦克的王者地位,造成了怎样的冲击!沙漠风暴中蜂拥而至的北约攻击机群,就摧毁了伊拉克军队的作战意志;而六号公路上数十公里长的残骸,又向人们证明了面对空中打击时集群化的装甲部队是如何的脆弱。倘若您没能够掌握战场制空权,那么您的装甲部队只是航空炸弹的靶子;倘若您掌握了战场制空权,那么攻击机就可以完成摧毁敌人的任务。其实这一点,在二战后期的欧洲战场已经有所表现。在盟军的空中威胁下,精锐的德国装甲部队不能够任意机动,不能够任意集中;这还仅仅是在当时航空炸弹命中率极低的情况下的表现。那么,在现代战争条件下,装甲集群还有什么存在的可能性和价值呢?谢谢。”

微微鞠躬,卷毛兄坐了下来。

“嗯,阿里同学提出的问题很尖锐,也很有见解。”刘福大校的脸上浮现出惨人的微笑:“时间也差不多,你们下去后自己讨论讨论,论题嘛,就是在空中威胁下如何集中使用装甲兵团好了,嘿嘿……”

一瞬间,阿里同学那一头的卷毛就被满教室射来的电眼弄得笔直,还缕缕的冒着青烟……

……

“您说,坦克,真的没有用处了么?”是浅井。感觉上,浅井对“礼貌”有着病态的追求,逢人必称“您”,而他每对我说“您”的时候,我总觉得周身不自在。并不是我骨子里犯贱,然而看着一个军界的前辈,校友,朋友,如此礼貌的对你说话,总觉着有些隔膜。

浅井有些失落。也是,日本人在二战的太平洋战场上,吃够了美国坦克的亏;海军就不去说它,毕竟有追着美国人跑的辉煌,然而在各个岛屿上的战斗,日本士兵们近乎疯狂的战斗精神,却在美国人的铁甲面前碰了个头破血流。终于到了90年代,日本生产出了世界上最好的坦克,日本人看着90式的感觉,怕是与当年大和下水时的心潮澎湃有得一比吧。想必浅井也很是为其骄傲的,而这骄傲也许蒙蔽了他的眼睛,直到今天,听到阿里的理论后,才突然有种锥心的痛楚。

“怎么会呢?任何兵器都有它的优势,也会有它的局限性。那个阿里不过是想刁难一下刘福大校罢了。坦克怎么可能没有用呢?作为突击兵器而言,它仍然是最好的,是不可替代的,不是么?只不过在应用方面,需要更快速,更隐蔽,还需要各个兵种更紧密的配合,如此罢了。”

浅井的脸色好了些,这些问题他并不是想不明白,甚至以前他就怀疑过坦克的能力,现在只是想听听别人安慰罢了。

“是啊,老旧的东西,总要被新的所取代……”浅井有些感慨,校园大道旁栽种的梧桐,从罅隙里洒出来的一晕晕光,晃得人眼花,晃得人心烦。

“骑兵比步兵快,所以成为了突击兵种;直到人类用铁丝网和战壕限制了它们的速度,骑兵才从主要突击兵种的地位上掉下来;然而铁丝网和战壕阻挡不了机动性能优秀的坦克,而坦克又难以对抗飞得更快的飞机。其实这些都是机动性能的缘故,和新旧有什么关系?”蹩脚的普通话,回头一看,是卷毛阿里……

“徐风,中国江西人,23岁,陆军。”半开玩笑的报着户口,边伸出手。

浅井微一鞠躬,也向阿里伸出手:“浅井长胜,日本福冈人,39岁,陆军。”

握上了我的手,阿里礼貌的一笑:

“阿里-默罕默德,印度加里巴斯人,22岁,陆军……”

……

你有你的荣耀,我有我的忠诚……

结果,就是话不投机。

加里巴斯,位于中印边界西段,是一块喜马拉雅山脉少有的大盆地。那儿风景秀丽,矿产资源丰富;北连新疆,东接西藏,南部,就是克什米尔。在夏季,由于迎着从印度洋上吹送来带着大量水分和热量的西南季风,这里温暖而多雨,年平均降水在9000毫米以上!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可种植许多亚热带作物。聪明的书友都知道了吧,还不清楚的,那么我告诉你们,盆地中央有一个美丽的湖泊,叫做“阿塞克钦湖”。对了,加里巴斯,就是阿塞克钦。

和这位“同胞”的争执,从1962年10月的大打出手延续到数月前的冲突,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阿里掏出口袋里的白手套甩在我面前结束了争吵:“那就战场上见吧!”转身走了。我冷冷的捡起阿里的白手套,冷冷的盯着他的背影,转头对着浅井尴尬的一笑。

真是在“友邦”面前丢脸了。很是无奈,印度军方怎么会派出这么一个居然敢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无忌惮的和中国军人争吵阿塞克钦地区归属的愣头青作为交换生?再想想,不禁一身冷汗。原来自己也是一个愣头青……

浅井回以微微一笑。很是嫉妒这个狗……嗯,日本军官。尽管笑得很善意,不经意间透露的高雅与自信,总能压下我一头。嗯嗯,他比我多活了十六年,是叔叔辈的人物,没必要和他表苗头。我自嘲的想着。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