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见杨延顺并不动手,只是盯着自己看,不禁怒道:“再看我小心你脑袋搬家!”话音一落,浑红马四蹄攒动,三尖两刃刀迎面扎来。
杨延顺大刀一横,卡住那人兵刃,道:“看你又如何?大不了让你看回来嘛,八爷我长得也不赖!”
“放屁!谁喜欢看你!”那人收回三尖两刃刀,顺势又剁。杨延顺挥刀迎战,面无惧色,一边打着一边与那人交谈。
杨延顺:“你叫什么名字?”“关你屁事!”“什么?关里媲氏?这个名字可不好听。”“找死!”“胡说!八爷千里迢迢而来可不是为了找屎的啊!”杨延顺掌中银面抹月刀上护其身下护其马,来人占不到丝毫便宜,心道:这个拿刀的果然有些本事,看来我还不能小觑!就是他这张嘴太讨人厌!我早晚得撕了它!正琢磨着,只听杨延顺再次开口说道:“我说,你的战马好像是母的啊?”“公的!”“那你的马怎么总朝我的马飞眼啊?”那人鹰目一瞪,杨延顺吓得一哆嗦,“战马乱搞就算了,你怎么还向我暗送秋波啊?”“你...今晚必须死!”那人怒喝一声,手中三尖两刃刀亮光一闪,直奔杨延顺咽喉之处。后者立即用刀挡开,心说:坏了,惹急了!杨延顺也不敢怠慢,忙使出浑身解数。
杨延顺本以为自己的刀法‘九反朝阳’应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可今晚一战韩昌,二战此人,自己都没有将其斩于马下,难道是自己还差的很多吗?越想越气,杨延顺心中发狠,我就不信打不过你,手中大刀转守为攻。
另一边,杨六郎正激战韩昌韩延寿。虽说没有了杨八郎,可韩昌也没感到多少轻松,眼前的杨六郎枪法绝伦,看不出丝毫破绽。杨六郎也暗暗惊奇,不愧是辽国的兵马大元帅,果然有本事!
幽州城下四人鏖战不休,两国的兵将都看傻了。辽营这边四十万兵将鸦雀无声,全都目不转睛盯着战场。幽州城上更是挤满宋兵宋将:皇上赵光义在正中央,左右两旁有八贤王赵德芳,兵马大元帅潘章,中军大将高琼高君保,以及边关众将岑林、柴干、郎千、郎万、马巨、姜礼、苗刚、石青等人。
赵光义心想:当初要杀杨家将,众多王爷保本,皇儿赵休元说杨家是大宋的撑天擎玉柱,架海紫金梁,我还不信,如今看来,果然如此啊!
再说城下韩昌,是越打越累,手中大叉也觉得愈发的沉重起来,心道不好。正琢磨着,忽闻身后军营一阵大乱,叫喊连天!就听到这边有兵卒喊道:“快跑啊杨家将来了!都是使枪的,还有一个使棍的!跑晚了磕着碰着吃饭可就不香了!”又听那边的兵卒喊道:“昨晚放跑一个使枪的老头,今晚就来了杨家将,幽州城是困不住了!”
韩昌一听杨家将来了,吓得目瞪口呆。杨家这两个儿子就把我打成这样了,听说杨家哥八个呢?再来五个我今晚非死这不可!想到这儿,手中三股托天叉虚晃一招,拨马就走。“师弟快走!全军撤退!”
兵败如山倒。韩昌败走,军心涣散,不到片刻,四十万大军便被杨家将冲的七零八落。于此同时,幽州城门大开,高琼高君保也带领城中兵将冲杀出来,与杨家将里应外合。
事实上,金刀令公杨继业没带多少人马来。雄州城小,只聚集了三千兵卒,怎奈杨家的五个儿郎太过勇猛,加之杨七郎闯营救主,单挑四门大将,六郎八郎又鏖战城下,辽军早就怕了。一听杨家将来了,没人再敢应战。
幽州城下,只见杨延顺立马横刀,“你快走吧,再不走,汝命休矣!”“哼!杨八郎,我记住你了!早晚我要你败在我手上!”那人说完,拨转马头,四蹄如飞,如同一团火云般,渐渐消失于乱军之中。
杨延顺看着那人远去的背影,自语道:“大惕隐...却不知这人叫做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求诸君收藏啊!评论呀!指导啦!!!在下携边关众将拜谢!再拜谢!
☆、双龙会
杨家将马踏辽营,只杀得天昏地暗,星斗无光,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辽兵望影而逃,扔下锣鼓帐篷,刀枪器械,一下子退出三十多里远。
杨继业父子九人在城下相聚,共同下马进城见驾。只见城内出来了好多人,头一个正是元帅潘章。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杨七郎一见潘章,不容分说向前一探身,一把抓住潘章,将潘章举过头顶,“我摔死你这个老东西!”
“七郎住手!”杨继业大喝一声。
“爹爹,他太不是东西了!”七郎哭道。
杨继业:“有事见了皇上再说!”
七郎满脸的不干,却也无奈,只得将潘章往地上一扔。虽说没有用力,但也把潘章摔的够呛,疼的老贼哎呀一声,但又连忙爬起来,假仁假义说道:“老令公辛苦了!各位少令公真乃英雄也!”
杨家众人没理他,杨继业冷哼一声,抬腿进城了。到了城里,就见八王千岁骑着逍遥马来了,“哎呀!杨爱卿辛苦,孤王迎接迟了。”
杨继业连忙施礼,“微臣何德何能,敢劳千岁大驾金身!”
赵德芳:“令公冒生死之险,前来解围,皇上和孤王是感谢万分啊!快到中军帅帐吧,皇上等着呢。”
杨继业率领众子跟着八贤王来到了帅帐,跪倒便拜,“皇上,微臣救驾来迟,望皇上赎罪!”
赵光义连忙走下龙椅,扶起杨继业,“杨爱卿,辛苦你了!”忽听下边有人高喊:“皇上!为我做主啊!”
赵光义一看,是杨七郎。七郎浑身是血,皇上便问:“七将军,你为何叫我给你做主啊?”
杨七郎:“皇上,我为救您,闯了辽营到幽州城下。潘章不给我开门,叫我力杀四门,想把我累死在阵前。要不是我六哥来了,我早就死了。皇上给我作主!”
赵光义听完这话,问道:“潘元帅,七将军讲的可是实情?”
“嗯,我是想七将军若能力杀四门,必然青史标名、万古留芳啊?”潘章答道。
赵光义:“哼!明明是官报私仇,陷害七郎,罪不容赦。来人,推出去杀!”
“是!”有人架起潘章就往外推。正在这时候,忽听有人高喊:“皇上,刀下留人!”
赵光义一看,正是杨继业。“杨爱卿,你为何替他求情啊?”
“皇上,常言说,冤仇可解不可结。我杨家本就有愧于潘元帅,今我儿七郎毕竟无事,愿皇上开恩,饶过潘元帅,好使我潘杨两家言归于好。”杨继业说情道。
皇上赵光义一听,心里高兴坏了。潘章本是自己的国丈,要是真杀了,回朝之后和西宫娘娘也没法交代。正好杨继业一求情,赵光义马上顺水推舟,“杨爱卿果然心善啊!潘章,既然令公替你求情,我就饶你不死,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你这个元帅就不要当了,让给令公做吧!”
杨继业一听,马上又道:“皇上不可!潘元帅也曾治军有方啊!臣愿在潘元帅帐下听令,到时候将帅合心,必能大破辽军,扬我国威!”
赵光义:“好!杨爱卿果然大义凛然!潘元帅,还不快多谢杨爱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