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的生活状况,我时常非常留意。小时候想要写小说,长大了想要做学问,还想弄点钱,后来又要写小说,人生算得上一波三折。我想很多跟我一样打算靠写小说混点日子的朋友应该都有一样的感慨。无如当初不敢写小说就是因为这条路不好走,所以不敢走;今天从头再来走,还是不好走。不会因为阅历的增加而这条路就更加容易。
于是重新选择走上这条道路,就得拿出混世界的时候所拥有的那种热情,把写小说当作上班来做。既然有上班,自然也有下班。上班努力码字,下班自然就是陶情怡性。而说到陶情怡性,自然就是《西游记》为先。
为什么这样说呢?很多国人的心目中,至今恐怕把《西游记》当作一种童话。这就对了。《西游记》本不是童话,但在文化的发展中间,已经让这部书成了童话。无论这部书包含了多少微言大义还是美感概念,依旧掩盖不住童话的光芒。或者更加准确的说,应该是神话的光芒。
童话跟神话的区别,也就是读者年龄的区别。小孩读了《西游记》,《西游记》就是童话。大人读了《西游记》,《西游记》就是神话。其实中学的课外读物中似乎有一种白话版本的《西游记》,我觉得那就是很好的童话,专门面对儿童的。喀嚓一声,所有大微言大义与美感概念都让位于儿童的乐趣,于是就只剩下童话的骨架。
但大人也能读到童话的韵味。微言大义与美感概念摆在面前,我熟视无睹,我只依旧象儿童一样吸取故事的养分。在英语中,novel和story似乎是有区别的,story虽然也用来说小说,但同时也说故事。最爱听故事的,自然还是儿童。那也就是说,只要小说就是童话了。我甚至疑心连novel本身,最早估计也还是说故事的,后来可能把这个词学名化,于是就跟故事相区别了。
金庸的小说被称为“成人的童话”,其实《西游记》又何尝不是成人的童话。大人去读,读到的却是儿童的享受,这应该就是一种童话了。
今日起点的小说,估计也可以统统归入童话之列。有人说,那不对啊,动不动就yy,那是给孩子看的吗?当然不是给孩子看的。但大人比孩子更加爱看童话。尤其是在一个大人很累的时代,童话是必不可少的。yy本身就是给大人以一种儿童的安慰。只不过在这种安慰的过程中,嵌入了更多力必多的因素。
所以我觉得回味一下《西游记》,也许是写作过程中间的一种很好的享受。也许今日所有的起点小说,其源头都应该在《西游记》。有的人会说,不对啊,起点小说固然有大量yy,但yy的过程中不是依然有微言大义和美感概念吗?我说这是不矛盾的。哪个儿童看的童话就完全没有微言大义和美感概念了?只不过那些微言大义和美感概念嵌入得非常隐蔽罢了。
这就是我想写一部有关《西游记》的书的由来。这部书中也许并不如我现在说到的那样轻松,微言大义和美感概念或者会到处充斥,但这本身是因为我前些年玩这些东西多了,也许算得上一种有益的排泄吧。
每每看到他人的书,总是有绪论在前头。这两个字我觉得非常沉重,有违了童话的本意。所以我觉得还是“序论”更加好些。因为现在这两个字只表示这本书有了一个开头了,没有过多烦人的意味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