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马嘶鸣一声,在雪地上留下深深的足印。
“少爷,前面有人。”
那童儿轻声说道。
李寻欢闻言推开车门,看了一眼,就已忍不住跳了下去。
前方有一人一马。
在这漫天的风雪中,那人既没有戴斗笠,也没有穿蓑衣,甚至连衣服都格外单薄,他的头发眉毛上都已经被雪覆盖,浓密纤长的睫毛都已经被雪打湿。
他站得笔直而坚定,牵着马的手指已经根根红肿。
他已经站了很久。
但他似乎一点都不觉得寒冷,疲惫,孤独。
他的心滚烫而火热。
一把火焰在他的心中汹汹燃烧。
梦想,枷锁,朝堂,江山,众生,在这一刻,都被这把火焰烧的灰飞烟灭灼的尸骨无存。
理智这两个字,在这灼人的火焰强烈的冲动面前,孱弱的浑似一个螳臂当车的婴孩脆弱的仿佛滚滚江流之下的堤坝。
他本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在一刻,却是觉得自己比天下无数侠客英雄都要来的强壮勇猛。
这位侠客英雄站在那里,终于等到了李寻欢。
清秀的面容上笑出了两个酒窝。
“李寻欢。”
他轻声唤道。
李寻欢飞快的跑到他的身前,看着他。
看着他落满雪花的眉眼,看着他红肿的指头,看着他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单薄身躯。
叹了一口气,将身上的皮裘裹在了他的身上。
雪越发的大了。
铺天盖地,浩浩荡荡而来,誓要将这个人间变个颜色。
秦儒连眼都不想眨上一眨。
他看着李寻欢,扯了扯冰冷干燥的嘴唇。
“你以为你不告诉我你启程的时辰,我就不能来送你了吗?”
“你总要回李园,”
“而我总能等到你。”
他又笑了笑。
有些得意,有些满足。
浑不像朝堂之上那个口吐莲花舌战群儒的秦大人,更不像是那位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满心众生安危的秦书生。
他只像个终于等到自己要等的人的孩子。
李寻欢道:“你又何必来?”
秦儒道:“我是个书生,读书人行事,明己心,正心意,我若不来,我这一生都会后悔。”
“朝堂之上的事情,我知晓,但今日却不打想管。”
“圣上的旨意,今日,我也不想管。”
“我只想来见你一面,替你送上一杯送行酒。”
他用红肿僵硬的手指解下腰间的酒囊,送到李寻欢的面前。
“寻欢此去,不知经年,庙堂之高,江湖之远,你我恐再难把酒言欢,抵足而眠,只愿寻欢,如鱼入海,自由平安,喜乐开怀。”
他一向说话轻声慢语,咬文嚼字,这句话说来,却是格外的洪亮坚定,朴实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