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6_(红楼同人)[红楼钗黛]咸猪手,蟹黄酒_奇书网
返回

(红楼同人)[红楼钗黛]咸猪手,蟹黄酒

首页
分卷阅读56(1 / 1)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又过了几日,宝钗见诸事停当,天气也好,就向薛姨妈禀明要去绸缎庄探视。自她出面摆平了秦钟之事后,薛姨妈顾念着她有功,待她甚好,也不加阻拦,随她去了。众人皆知绸缎庄是她将来的陪嫁,又都知道是小姐自家在打理,她出门时便可以直接是小姐装束,倒不用似帮薛蟠查账那般,为了顾全哥哥面子,每日里换了男装掩人耳目,生怕别人知道老薛家的男人不中用,又驭人无术,连看帐都要靠自己未出阁的妹妹代劳。

薛家虽然比不得贾家行事气派规矩大,宝钗出门时候却也有奶娘丫鬟等人簇拥着,外围跟着几个妥当的老家人。知道宝钗用意的只有莺儿、茜雪二婢,其余人就连奶娘张嬷嬷也只以为宝钗是要去绸缎庄查货,还在劝着说:“咱们薛家是皇商,小姐学着做生意自是好的,只是太过辛苦,却是得不偿失了。”宝钗面上谢过,心中自有主张。

少顷车子到绸缎庄后门停下,早有陈义家的小三子率领众伙计迎入内院,又亲自提了一壶茶送上来,说是今年新得的碧螺春。尚未奉入厅中,早有茜雪抢着出来接了,又白了小三子一眼,吩咐道:“这里不消你伺候。你只把前些日子新到的锦缎拿出来几匹,只怕姑娘用的到呢。”小三子笑逐颜开,忙点头哈腰地去了。

这边莺儿看到茜雪和小三子两人情态,偷偷凑到宝钗耳边道:“姑娘你看他们。以后要传什么话竟不用陈义家的去传,要她去传,岂不是两相便宜。”

宝钗笑道:“再看看罢。若真是如此,她可真个算是咱们家的人了。毕竟是当年老太太一手调.教的人,小三子倒是个有眼力的。”

主仆二人在一旁悄悄咬耳朵,茜雪已是捧着茶过来了,见她们这般笑嘻嘻望着她,脸上早飞起两朵红霞,却佯作大方,答:“张嬷嬷在外头院子里坐着呢。”

宝钗点头,知道她害羞,也不打趣她,又吩咐莺儿给张嬷嬷送点心送茶。不多时小三子领着两个人抱着几种花样的绸缎走过来,张嬷嬷老眼昏花,见那两人一个是年过半百的老婆子,一个是梳了头的年轻媳妇儿,两个都穿着粗布衣裳,认作是绸缎庄上请的帮佣,况且都是妇人,也不理会,仍坐在院子里喝茶。

那年轻媳妇儿低头进了屋,刚刚抬眼望见宝钗,眼中泪水就忍不住流下来,不是香菱又是哪个?

宝钗忙命茜雪给她拭泪,又笑着问道:“怎么打扮成这个样子?乍一看倒认不出来了。”

香菱答道:“这是刘姥姥出的主意。说这样方不惹人注意。”

宝钗笑着说:“就是这个道理。如此甚是妥当。”见刘姥姥站在一旁,忙请她坐下吃果子,又细细问香菱别后情形,得知刘姥姥照顾她照顾得甚是贴心,每日里养在家里,不教出去抛头露面,又日日三茶六饭的款待着,更是放心,转头谢过了刘姥姥,又许她二十两银子,方向香菱说道:“前些日子你一直嚷着要学诗,我并没有什么可教你的。因怕你日日窝在房中闷着了,今日给你带了几本诗集来。民谚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可见多读几本书,到底是有益的。”

一面说着,茜雪已经将包袱里的三本诗集递给香菱。香菱认字是认的差不多齐全了的,看那书皮上的字,知道是唐代李杜王的选集,心中欢喜溢于言表。

第43章

宝钗又正色说道:“我送你这几本书,只是为你闲时无聊解闷,并不是想助着你学这些有的没的东西。诗书固然是个好东西,却也只宜陶冶性情,若是一味痴迷其中,不顾根本,就是大错特错了。你如今年纪也不小了,到底该学些针黹女工,才是女孩家的本分。不说你我女儿家,单说历朝历代的那些文人墨客,自误误人的却也不少。如前朝奉旨填词柳三变,‘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终生落魄,倒教人扼腕了。”

香菱悚然受教,忙把面上的欢喜收了,又讪讪把书收了起来。

宝钗见她这个样子,却又有几分不忍心,就放柔了语气,跟她谈些家乡里短的闲话,不过饮食起居等,略叙别离之情,见她气色还好,身子骨也壮实了些,着实心中欢喜。又跟旁边刘姥姥问话,听刘姥姥说家中生计,笑道:“原来姥姥家也种棉花?我家现也收这个呢,姥姥何不送到这里来,倒比外面铺子里价格公道些。”

刘姥姥闻言大喜,又迟疑着说:“我家里不过几亩棉花田,除去自用的,又能得几包棉花?姑娘家的铺子必是做大生意的,我们这点针头线脑的,还不够个零头呢,若是没眼色,巴巴地拿了来,只怕姑娘也为难呢。倒是仍旧叫乡里收棉花的人收了的好。”

宝钗知道北方乡间亦有种植棉花的习气,虽不及江南鼎盛,却也不可小窥。城中虽有收棉花的商行,却是做几千斤几万斤的大生意,并不屑接刘姥姥这等乡里人零散的货。城中就专门有一种行商,小有几个本钱,年年到乡间去收货,化零为整,再同大商行交易,赚其中的差价。譬如在乡间收购时候,一斤棉花只得五分银子,待到卖给商行,只怕就是六七分了。乡里人虽是知道,却也没别的法子,许多年来受人盘剥,早已习以为常,认作是理所当然之事了。

宝钗听刘姥姥这般说,暗赞她倒有几分见识,况且也知进退,口中赶紧说:“不相**的。这如今是我自个儿管的生意,并不值什么,哪里为难了。你是不知道,这绸缎庄的生意已经有了起色,我正和人商议说要用前几个月的利钱在城里开个棉布店,把这块的生意也做起来呢。我家打开门来做生意,并不争多嫌寡的,姥姥只管送了来,价钱定然比你卖给收棉花的人合算。”

刘姥姥本是能吃苦的人,听了这话喜不自禁,向着宝钗千恩万谢。宝钗又教她道:“我家也收棉线棉纱棉布。姥姥是有见识的人,自然知道这棉花纺成线,织成布,身价就高了许多。若是有暇,就纺了线织了布送到这里来,无论多少,价钱比外头只高不低。”

两人随口说了些浅显的生意经,眼见时间不早,刘姥姥才带着香菱出去了。

香菱临别之时依依不舍,哭着向宝钗说:“都为了我的缘故,倒叫姑娘受了这么多委屈。我心中哪里过意得去?听说太太为了这事,也嗔着姑娘呢。”

宝钗忙笑着安慰她:“你放心,如今都好了。我家里的事情你还不晓得,大爷在外头有了什么事,母亲都只管叫我出主意的。如今正是为了这个缘故,她不好再嗔我,待我竟比前些时又好了许多呢。”突然听到金锁中那个声音幽幽来了一句:“不过面子上过不去而已,再过几日保准又当做泥土瓦砾一般了。”宝钗心中刺痛,也不去理它,一时打发香菱去了。

片刻之后,奶娘张嬷嬷进来说:“方才姑娘生气了吗?怎么我见先前那个来送绸缎样子的小媳妇儿,是抹着眼泪走的?”

宝钗只得敷衍应对,谁知张嬷嬷却是个认真的,语气甚是语重心长:“姑娘平素那般平和稳重,何必跟一个底下人一般见识。何况还不是咱们家的人。说来也是怪,那媳妇儿生得好生齐整,倒面善的很,仿佛在哪里见到过似的。”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