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無法跳脫
舉個例子:
寫故事寫到主角走在路上,錢包被一個小孩扒走了
主角抓到這個小孩後,寫者可能為主角設計以下幾種可能的反應:
一:痛打小孩一頓
二:送去警察局
三:問清楚小孩為何要偷錢,看他值不值得同情
四:看他未成年,所以放他走,並告誡他下次不可以?
無論哪種寫法都是可能的
但若有個作者,他認為痛打小偷太惡毒,送去警察局會害小偷有案底,問清楚理由太複雜
所以只要是善良的男主角
一定會諄諄告誡小偷,下次千萬不要再犯
然後小偷就會很感恩的離去,從此改變自己的壞習慣
所以這種人的作品,就算主角遇到十次小偷,他也會放走小偷十次
然後十個小偷就會改過向善十次
這種作者就犯了一個最大的錯誤,那就是「我認為~」
而這種「我認為」,甚至會延伸到其他配角身上
造成整部作品就只圍繞在一個價值觀裡頭,一種不知哪來的共識
這種作者太多了,多到族繁不及備載
有某位知名愛情小說家,她的作品真是一絕
有愛無敵,真愛最美。所以為了愛情,當人家婚姻的第三者也無妨
誠然,作者要陳述的是「愛情的盲目」,要愛上有婦之夫也是好題材
但可怕的是,他的作品中,包含其他的人,竟然每個人也對這段戀情「加以祝福」
凡反對主角與女主角者,必會作者被打成反派一流的人物
包含元配,元配的弟弟,元配的老爸,或者是婆婆(還非得是形容醜惡的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