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贪腐案
周谨言抱着熊言成,正在给他喂饭吃,熊言成吃一口,看看周谨言,再吃一口,看看熊若杉,突然对熊若杉说道:“你是我爹,他是我娘,对不对?”
熊若杉正在喝水,听到熊若杉的话,差点没咳出什么事情来,好一会儿才缓过劲,看周谨言连脖子都红透了,才清了清嗓子,说道:“不是,我是你二伯,他是你二伯夫。”
熊言成偏着小脑袋想了一会儿,又问道:“那我为什么没有爹和娘?他们说每个人都应该有爹和娘的。”
熊若杉心里咯噔跳了一下,不动声色的问道:“哦,是谁跟我们言成说的?”
熊言成有些困惑的眨巴眨巴眼睛,说道:“就是他们啊,家里帮忙扫地做卫生的阿姨和叔叔们。”
“哦,这样啊,言成当然有爹和娘,不然言成从哪里来的?又不是孙大圣,能从石头里面蹦出来。”熊若杉笑眯眯的说道。
熊言成最喜欢孙大圣,听到这三个字就兴奋的不行,开始伸着脖子喊道:“大哥,二哥,我要听孙大圣的故事。”
李成和成李相互对视一眼,李成说道:“我们听过的都已经给你讲完了,后面的我们也不知道,不过,后面的你们二伯都听过,他可是从小听你们大伯夫讲孙大圣的故事长大的,你让你二伯给你讲。”
熊言成不疑有他,立刻扭过小脑袋看着熊若杉,熊若杉僵硬的扯了扯嘴角,这两个小混蛋,看来自己还是太宠着他们了,就该把他们俩摁在那里打一顿才是对的。不过,这都是后面要做的事情,现在要先把眼前这小混蛋摆平才行,否则今晚上会一点睡觉的时间都没有,这小混蛋要是没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能缠的你完全没办法,本来他还指望着李若松能做个严父,毕竟他小时候李若松对他还是很严厉的,他觉得李若松完全能够胜任这项艰巨的任务,结果,万万没有想到,李若松居然变了个性子,李成和成李小时候他都没报过,熊言成却是被李若松抱着长大的。
熊若杉把熊言成交给李若松的那段时间里,李若松每天抱着熊言成到处跑,连去军队都把熊言成带上,抱在怀里,一步都不让走,好在成栋不是个宠孩子的人,每次只要看到了都会把他那个不知道脑子里面哪根筋搭错的兄长说这样不好,还勒令熊言成自己走路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另外要跟着李成和成李兄弟俩每天早起习武学文,熊言成怕成栋怕的不行,每次都是嘟着嘴红着眼眶,抽抽啼啼的扎马步或者写大字,第一次看到成栋让小混蛋做这做那的时候,熊若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甚至怀疑眼前这个人不是他哥夫,而是跟他哥夫很像的另一个人。
熊若杉记忆中的成栋是个话不多但绝对温和的人,尤其对他,特别有耐心,总是哄着劝着的,从来没给过脸色,不管自己有多调皮,他都是跟自己讲道理,而不是命令,相反,他兄长李若松就完全不一样,每次都要欺负自己,非要看到自己眼泪汪汪的才开心,有时候熊若杉都恨不得扑上去咬他两口,他记得自己那会儿拼命习武的最大动力就是将来有一天能够把李若松给摁在地上打一顿,虽然,这个动力在现在看来不过是痴人说梦,可当时却真的支撑起了他坚持习武直到最后的信念。
可随着李若松和成栋的年纪慢慢增长,俩人的性格却像是换了过来,李若松这些年越来越温和,年轻时那种锐利的锋芒毕露的气势已经基本上看不到了,以前李若松往那里一站,整个人就像是一柄非常锋利的剑,现在却斯文谦和,像是一块玉,也难怪熊言成最喜欢大伯,要是他小时候李若松就是这种人,他也会很喜欢这个兄长,只可惜,当年的李若松自己都还没长大,又怎么可能会有现在这样的性格。
当然,如果因为李若松看上去很温和很好欺负就真的去欺负他,他绝对会给任何敢撸胡须的人一个终身难忘的教训,军方去年出了个刺头,各种说李若松不配当总司令,因为李若松没有军功,没有让人敬佩的能力,坐着总司令的位置不过就是因为他们家养过熊若杉几年,说白了就是个关系户。
这种说辞不信的人大有人在,可是相信的人也不在少数,毕竟李若松从南边回来之后,再也没有轻易下过战场,他更多的是在军校和禁卫军这两个地方呆着,一个是负责保卫楚京城的部队,也是大楚特种部队的总部,另一个是为大楚培养各级军官的地方,是军队的未来,李若松很重视这两块,更何况大楚不缺优秀的将领,海军就不用说了,林天恒一直是非常强悍的存在,大楚这些年就没有为海军操心过,加上周和调职过去之后,意外的做的不错,跟林天恒配合的非常好,各级政委配上之后海军士兵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不小的改观,这一万多海军每年给大楚带进来的收入足够整个大楚两年多的运作。
擅长与游牧民族作战的王子清,擅长山林作战的王子泽,擅长平原大军团指挥的周平,还有周和、周成等早年就跟着他们的这几个将领,可以说成长的非常快,也都有各自精通的领域,大楚的军事力量绝对无人能比。
李若松几乎不用天天在部队里面呆着,也不需要把自己困在那个小圈圈里,有那个时间还不如多看几本书划得来,除了例行的视察和检查以外,李若松已经有几年没在其他部队出现过了,也难怪会有人质疑他。
面对这些风言风语,李若松也没生气,他只是默默的去了部队,找到那个最早说话的连长,把他拎到比武台上,跟对方打了一场,这次的比试引来不少人的围观,毕竟很多人从来没见过李若松动手,觉得非常好奇,很想看看李若松到底是不是名不副实,日子平静下来了,人就总喜欢找些乐子,对于这种改变,熊若杉和李若松一点都不觉得奇怪,毕竟是早晚都会碰上的,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那位连长在众目睽睽之下,不负众望的输了,输的还请惨,不管是单打独斗,还是军事素质,亦或者是模拟指挥,这位连长住的一败涂地,根本一丁点翻盘的机会都没有,从那次之后,说李若松不过是关系户,是个花架子的风言风语一下飘散的无影无踪,那位连长也被开除军籍,引发了不少事情,这年头,大楚只要不是脑子不清楚的人,基本都会选择去军校,因为军校是唯一一个只要你肯学,只要你有真本事,你就几乎不用自己家里花什么钱的人。
也因此,这些人对待每一个能够从军的机会都是珍惜的不行,一旦能够进入军队,没几个人愿意出去的,被开除军籍,这个惩罚对他们这些军人来说实在太过于严厉了,以至于后来很多年,没人敢在公共场合谈论什么俸禄这方面的问题。
李若松就是靠着这种不声不响的狠劲让不少人还没开始动小心思就已经被灭在萌芽当中,可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朝代,贪官污吏总是存在的,尤其是后来归附的那些地方,本来跟大楚的相处就不算特别融洽,再加上安和这几年身子骨突然差了不少,熊若杉派了不少医生过去帮他看病都没能看好,眼看着就只剩下皮包骨头了,还是后来成栋建议派个老中医过去,好好看看到底是哪里的问题,老中医过去之后一看便说安和应该是没救了,病入膏肓无法救,安和是中毒,慢性毒药,有三四年了,老中医说他是没办法了,只能说好好照顾着,能活多长时间,听天由命吧。
可回到楚京城的老中医对成栋他们汇报的时候,说辞却不太一样,安和确实是中毒,可是交接的人是朝廷的心腹之人,能够直接上达天听的那种,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放心,毕竟安和知道的太多了,谁知道他会不会什么时候就把他们给卖了,把有些事情说给李若松他们这几个人知道,与其被动的提心吊胆的等着,还不如干脆把安和给整死,死人是绝对不会开口的他们做的也挺隐秘,毕竟这种慢性毒药非常罕见,稍微放一点到饭食中绝对不会被人发现,一次得手之后,他们这些人就开始一次又一次的给安和下药,看着安和一点点的瘦弱下来,从刚开始还能跟人谈笑,到了后来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这让李若松和程度震怒异常,他们并没有放弃安和,一边积极的给安和解毒,一边开始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这一追究,就捉出一网大鱼,要不是因为这次的事情,李若松和成栋都不会发现,原来他们一直以为还算是比较不错的新上任的这些年轻官吏竟是跟他们想想中的不太一样,这都还算了,关键是,牵扯出了被称为大楚第一案的贪腐案件。
第399章死猪不怕开水烫
南边的十六个国家归附大楚也已经有快十年了,大楚还没有迁都的时候,安和就是三个府城的总督,管着三个府城的知府,这些年南边迁入大楚境内的人越来越多,大楚到南边的商队也逐渐形成规模,除了比较偏远或者山高林密的地方,南边的三个府城公路修的比北边还好,现在南边的孩子们被问到你是哪里人的时候,基本上都会回答大楚人,至于自己的祖辈父辈是哪里人,他们知道却并不关心,不管袓上有多么的荣光,人总是要现实一些的,总不能为了什么祖上的荣光不吃饭不穿衣裳。
安和劳心戮力这么些年,就是希望南边的这些人能够尽快跟大楚人融合在一起,大楚的未来作为自诩聪明人的他都看不清楚,就更不用说南边其他人,三个府城的知府都是从当初十六个国家的继承人中挑选出来的,也都还算是精明能干,可就是太过于精明能干了,才会想方设法的从国库里面捞钱。
成栋在南江府的时候就非常重视基础建设,不管到哪里,第一步都是先把路给修起来,路修起来了很多事情就会很好办,基于这个原因,南边这三个府城的路修的非常快,也非常频繁,这三个知府发现,修路的银钱拨下来的速度很快,而且每次都是只多不少,没了高高在上的皇室地位,这些家族对银钱的渴望类似之前在宫廷中效力的太监,可能是觉得有最靠得住的还是只有银钱,这几家从刚开始偷偷摸摸的从工程款项中克扣一点出来,到后来明目张胆的挪用工程款项,前后不过三年时间就弄出几百万两白银进了自家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