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BC蒙毅出生
244BC李牧取得赵对匈奴之战胜利
243BC李牧出使秦国
241BC蕞之战赵国、燕国、魏国、韩国、楚国vs秦国吕不韦率秦军获胜。私设:李斯出山来到秦国,担任郎(李斯26岁,嬴政18岁)
240BC私设:李斯投靠嬴政,助其密谋推翻嫪毐和吕不韦
238BC蕲年宫兵变,嫪毐被杀,嬴政亲政(李斯29岁,嬴政21岁)
235BC吕不韦卒,嬴政大权独揽
233BC韩非使秦,卒于云阳(韩非38岁,李斯34岁)
230BC秦灭韩
230-228BC赵国大旱,秦国饥荒
228BC赵太后崩,秦灭赵(嬴政31岁,李斯39岁)
☆、序曲
(改自辜正坤版《西风颂》)
我但愿如落叶随你飘不歇,
我但愿如流云伴你腾飞越。
但愿君威化我威,两魂共心穴!
聆听你金风弄潮,如琴如瑟,
横扫六合起别般新蘖。
对沉睡江山,请启我双唇作警号,
吹响醒世音节!
啊,西风!
若冬天已到,春岂会悄然长消歇?
☆、僵局
秦王政十九年,咸阳,深秋。
寒冷的秋风像刀子般刮过天色阴郁的咸阳城。梧桐树上仅剩的几片枯叶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几只乌鸦拍打着翅膀,在树下寻觅着日渐稀少的食物。它们一边扑腾一边发出沙哑的叫声,似乎也在抱怨这个过于阴冷的秋天。
咸阳宫的书房里,秦王嬴政的脸色比这阴沉的天空更令人压抑不安。
“又是这句话!”前方战报被重重地扔在桌案上。“什么赵军以逸待劳,不可轻举妄动!区区一个李牧,竟使我三十万大军一年不能有尺寸之进!”嬴政深吸了一口气,试图平静下来,眼中的光却越发令人不寒而栗,“这个王翦,是越老越畏首畏尾了吗?”
“君上,”尉缭急拱手恳切道,“兵法云:‘强而避之,怒而挠之’。李牧狡诈,让全军坚守不出,正是希望我军生急躁之心而仓促出战,然后他便可趁有利时机出奇制胜。此前李牧对付匈奴正是此计。王将军老谋深算,不使他奸计得逞。君上!”尉缭肃然长跪恳请道:“切不可因一时之怒催促进军,扰乱王将军的全盘谋划啊!”
嬴政在墙上悬挂的军事地图前踱了几步,已经燃起的怒火便被暂时压制了下去。他以认可的目光向尉缭微微点了点头道:“国尉所言可谓知己知彼,嬴政受教。只是……”他突然停住叹了口气,向左手边的王绾和李斯投去一个眼神。
“唉,国尉大人。”王绾毕竟侍奉嬴政多年,立刻领会了秦王的意思。“君上也不是不懂这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道理。可眼下的情势,”老丞相摇了摇头,“这两年天公不作美,关中收成不及往年,前方与赵军相持,储备的粮食已然消耗了七八成。今年的天气眼看着利于来年春耕,若是仍调遣百姓千里馈粮,必将错过春耕的大好时机。这其中利害,难以权衡啊……”王绾捻了捻已然灰白的胡须,“以老臣意,国力民生才是一统天下的根本。两害相权从其轻。不如暂且撤兵,以保来年农事顺利。”
“可是丞相,”尉缭急着打断了王绾的长篇大论,“赵国这两年同样因大旱歉收,王翦已将赵国逼至几乎山穷水尽的地步,全靠李牧的威望才支撑起守军顽抗的意志。战争在于用奇,此刻撤军,之前的大量消耗与投入,都可能功亏一篑!”他越说越是激动,声调也逐渐高昂。
“君上,臣有一言。”就在双方争执不下时,响起一个沉稳清澈的声音。自这次小朝会开始,李斯并没有说过话,于是大家的目光纷纷投向他,嬴政亦眯起眼等待着他将发表的看法。李斯显然胸有成竹:“二位大人说的都有道理。继续相持有利于军事,然而延误农时,必为后续的灭国之战埋下隐患。撤军务农有利于政事,然而给赵国喘息的机会,只怕死灰复燃。臣意,”李斯温和笃定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决然,“两者皆不可。我军当求,年末前灭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