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_当年海棠花未眠(2)_奇书网
返回

当年海棠花未眠(2)

首页
分卷阅读11(1 / 1)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同年9月,北平改名为北京。

同年12月,国-民-党败走台湾。

临走之前,顾寒瑞回来过。

但,没有找到白文卿。

那个时候,他被徐淮宣拉去徐家,为他父亲徐世良祝寿。

副官异常焦急地催促着顾寒瑞,飞往台湾的专机是不等人的。

那一天里,顾寒瑞的几个心腹手下在机场为他送行,离别的悲哀的气氛弥漫着,氤氤氲氲,浓愁如酒。

几个人立着,看见他们的军长单手掩住了面容,肩头一颤一颤,长久的沉默。

许久之后他把手放下,什么也没说,抱着一只白色的猫上了专机。

他狠下心,走了。

作者有话要说:

……

此身虽在堪惊

第7章故事

好吧,鉴于接下来这段故事历史背景的特殊性,也就是1949年到1978年间这段历史背景,为此,我不得不在此插叙上几段话。

1949年到1978年,熟悉这其间历史的人,自然会明白这段背景究竟有何特殊性,因此,我曾想过就此把接下来的这段历史背景一笔带过。

毕竟,对于明白此间背景的人来说,这段特殊的历史,似乎总是多说无益,他们也无需我来告知这段历史如何特殊。

但就在几天前,我无意间点开一篇关于回忆这段历史的作家文章,令我诧异的是,评论下方清一色是斥责这位作家博眼球、利用历史、胡说八道……

另有一条评论,理直气壮地称伤痕文学是矫情。

我疑惑的是,这些评论者是否真的了解那段历史?如若真的了解,要有怎样的心肠,才能说得出伤痕文学是矫情这番话?

最终决定不把这段历史一笔带过,大概是因为此间原因,毕竟,对于历史,只有深深了解,才能深深理解。

我无意矫情,也无意胡说八道发表反动言论,因为我至始至终不过是要讲一个故事。

我必须先从2005年开始谈起。

2005年,那个时候手机已经普及,我所在读的学校有一项学生假日实践志愿活动,也就是去学校附近的景点做一天的志愿者。

分配给我的景点是一间名伶故居,离学校太远,只得一大早起来坐车去,说实话,当时对于那个名伶我一无所知,彼时对戏曲我也毫无兴趣,小时候家里老人放戏曲,我总是嫌烦。

不过是为完成学校作业任务而已,去做一天志愿者,回来交一份千字感想了事。

到了景点售票处,我穿着志愿者专属的红背心,把学生证和志愿者材料给那位年轻的售票女人看,她看过了,给我一张空白的表,随后就什么话也没有说了。

那张表是什么内容?岁月久远,我早已忘记了,来之前还以为志愿者要蛮辛苦地招待游人,后来我在景点的一道门檐下闲站了半天,也没有人来管我,他们似乎对我不以为意,自顾自地忙着。

有一位负责打扫景点卫生的老人,他拿着一块白毛巾,沾了水到处擦拭着景点内的柱子门窗,我想问一问我需要做些什么?但是他们都只是在独自忙活。

很快,我就明白这里并不需要什么志愿者来帮忙,弄清了这一点,我自在多了,于是纯粹地把这次志愿者实践活动当作一次免费旅游,到处闲逛闲看。

不过一开始,我并不敢在景点里走远,谁知道那位售票员会不会突然有事叫我?

景点的第一道大门是一道太过古香古色的木门,站在门檐下向里望,眼前展现的长廊配厢,像电视剧里民国时候的深宅大院,故居坐落在闹市,间或听到外面几声车喇叭声音。

但我呆在这深宅大院里抬头望天,只觉一切静悄悄,静得有种深远感,让人没来由感伤起来,虽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感伤,我只是模模糊糊觉得,这里好似发生过什么太过伤感的故事。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