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_小小之城_奇书网
返回

小小之城

首页
分卷阅读6(1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第二天,我们相约爬山,在宿舍大门口会面。

我按照约定时间过来,发现静姝已经先到了,她穿着一身浅色的运动装,白色运动鞋,干净整洁。我紧张地打了声招呼,就往前走。

我们先是穿过学校旁边的小巷子,两边都是传统的江南民居,有几家小饭店,鞋店,米店,还有一家水站。穿过巷子,再往前右拐进去就是学校的家属区,里面安静整洁,六层高的标准板楼,建筑年代和我们的宿舍楼差不多。进大门后,一路上坡,一直走到了两栋家属楼的中间,可以看到“护林防火”四个红色大字,写在水泥墙上,非常醒目。走近看,围墙上有一个小铁门,只够一人通过,这里正是平时大家爬山的小路,直通公园里面,是学生和附近居民上山进园的必经之路,不用买门票。

我在前边带路,健步如飞,率先从铁门进去。抬头往上望去,一条青石台阶延伸到很远的尽头,路两边种着一些香樟树,枫树,石楠和低矮的灌木丛,在灌木丛中间偶尔会露出一两个墓碑,这种墓碑在小山上比比皆是,年代都比较久远。

“这些墓碑还有人祭奠吗?”静姝随口问道。

“应该是有的吧,我也不清楚。人死以后,倒也无所谓祭奠了,只要能有人记得就不错了。”

“除了深爱你的人,又有谁会记得呢?又没有功成名就,名垂千史,注定是要被遗忘的吧。”

“遗忘了也好,埋一个清静的地方,也没人打扰,独自逍遥快活去。”

“那是无名英雄,未免太凄凉了,最好还是两个人埋在一起,做一对神仙伴侣。”

“你就是我的神仙伴侣。”我心里想着这句话,却没有说出口。我走路飞快,不一会儿就爬到了一块大青石头旁。

我靠着大青石,回望小城,不远处的学校尽收眼底,校园藏在小山坳里,山南水北,左青龙,右白虎,不失为一块风水宝地。

再往上爬,大的香樟树已经没有了,都是些说不上名字的低矮植物。我一边爬,一边和静姝聊天,很快就又爬了一大截。天气还很热,两个人都累得气喘吁吁。

爬过一段陡坡,前方是一处开阔的休息处,我们不约而同停下来,再次回望这座小城,远处的大运河上商船云集,正在有序地行进着。在我眼里,北方的城仿佛都是一个样,而南方的城却是小桥流水,独具特色。我随着大运河的足迹来到了这里,激动地大吼一声,静姝似乎也被感染了,跟着吼了一声,但声音很小,我们都情不自禁地笑了。

沿着运河再往前望去,城市喧闹的街道都隐藏在建筑之间,看不见人群和车辆,只看见运河上的商船,一条接一条,缓缓行进着,宛如带走了隋唐的繁华,宋元明清的烟火,消失在运河的尽头。小城宁静而沉着地伫立着,却仿佛有魔力般,吸引了我的目光,而这种感觉过去一年从未拥有过。我不禁自问,究竟是因为静姝相伴,让我爱上了这座城,还是因为这座城的魔力,让我爱上了静姝。我的心炽热而真诚,一切都是最美好的样子。

山还是太矮了,比起故乡的大山,我甚至觉得这都不能叫做山,没多久就到了山顶。一座孤零零的小庙立在山顶上,庙门连接着一段长廊,廊沿上坐满了人,都是从公园的正门方向进来的游客。

两个人径直走到了山的西面,那里是一处开阔的平台,平台边上砌着一排石柱子,柱子下面就是山崖。我们走过去,非常默契地站着,互相看着对方,又瞭望远方。太阳还很高,尽管不像中午一样灼热,但依然无法直视。我迷着双眼,感受着光线的抚摸,享受着难得的时光。

静姝也开始闭目养神,柔和的风和温暖的光线,能起到天然的按摩作用。入学一个多月以来,她说她还是第一次出来玩,尽管忧伤难以抹去,但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人的心情总会变好一些。

静姝安静地站在那里,秀发在风中和谐地飞舞,她扶着石柱子,身体轻飘飘地,仿佛和天地融为一体,显现出一种沉静之美。

而后,太阳又偷偷地藏在了一块云层里。我睁开双眼,放眼望去,山峰连绵,青葱滴翠,山势由近及远,渐为平缓,山的尽头就是太湖,碧波千倾,沧海渺茫。山脚下是青砖黛瓦的江南民居,隐匿在山野之间。再细看去,山坳之中藏着一座千年古刹,周边林木荫翳,清幽静谧。曾有诗云:“层峦澹如洗,杰阁森欲翔。林籁含雨湿,岫日开云光。”

两个人驻留片刻,看到有游客坐缆车从东边上来,我们沿相反方向,座缆车到公园里面。

买好票,上缆车,从高处滑向公园深处。从缆车上可以看到公园里爬山的游客,驻足的行人,和一个大罩子罩起来的鸟的乐园,隐约还听到了操场上踢球同学的欢呼声。缆车的终点,是一座七层八角宝塔,塔身呈深红色,年代久远,威严肃穆。

两人绕塔身一周,沿小道下山。公园里小桥流水,曲径栈道,淙淙清泉,应接不暇。历代文人墨客,来到这里,留下了不少名言佳句。

我们穿过一片杉树林,光线从高处的树叶的缝隙投射下来,杉树都高约十多米,却笔直挺拔,亭亭如盖,四周显得深沉而静谧。

静姝双手抱住一棵树,仰起头来,望向树的顶端。她的秀发倒垂下来,眼睛安静地闭上,就像是抱着自己心爱的男人,等待着他温柔的双唇。

“你说这棵树有多少年了呢?”

“应该有几十年了吧。我们老家有一棵老槐树已近几百年了,好几个人手拉手都抱不住呢。”

“人要是也像树一样,找一个安静的角落,活上几百年,几千年,是不是也挺好?”

“一棵树太孤单了,要是两棵树在一起,倒也不失为一种快乐。”

“要是一棵树死掉了呢,另一棵树还能活下去吗?”

“当然要活下去,要不谁给她遮挡阳光。”

静姝似乎默许了我的回答,可是她是真的在乎问题的答案呢?还是只是自言自语寻找一个情绪的出口?

我约静姝出来爬山,本欲用自己的积极心态来感染静姝,却总是被静姝拉回到忧郁的情境中,难以自拔。我不知所措,难道忧郁就是青春的常态?那爱是不是拯救的唯一良方?

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游园的人们越来越少,人流从出口散去。夜幕下的公园秋风瑟瑟,路边的竹林,杉树林沙沙作响,仿佛都焕发了生机,世界似乎一下子转入了另一个维度空间,我感到一丝的凉意,乘着夜色离开了公园。

☆、第8章

周一晚上,我背着书包,在教学楼里游荡,每个教室都进去看一眼,希望看到静姝的身影,后来走到了一个阶梯教室门口,里面学生很多,我就从后门溜了进去。

讲台上有一老师正在上课,晚上通常是选修课,老师光头圆脸,厚唇大耳,双目炯炯有神,沉默无言时,颇有威严,开口说话时,却神情温和,语气亲切。

老师先是拿粉笔在黑板上,刷刷几下,就画了一尊佛像,惊呆了在座的同学,喧哗的教师瞬间安静下来。

这是一门中国传统文化课。老师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就是儒、释、道,三者的结合,这些基本上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吃穿住行,生老病死,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小时候,我们学儒家的经典,孔孟的著作,形成了一个中国人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等到长大成人,在社会上建功立业,追名逐利,中国人又开始信佛,求子,求升官发财,保平安,保富贵;等年老了,又开始信道,渴望得道成仙,长命百岁。古往今来,大抵如此。所以南怀瑾先生说:“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心,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我听得津津有味,也觉得受益匪浅。我是一个工科生,每天在实验室做实验,研究各种生物现象,同时也喜欢探索人生的本质。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