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这话的伯格斯,不免在肚子里嘲笑守卫队长的天真,他们姐妹帮要是这么问就能被问出来,趁早不用混了。
但随即,他的脸色一白,因为在他的窗口关闭之前,听到拜伦对着3号禁闭室的鲁斯特说:“31438,渠道这事,你说了,你就出去,剩下两个关一个月。不说呢,也行,就看你的好姐妹是不是能同仇敌忾了”
这道理出自1950年兰德公司提出的“囚徒困境”博弈论,用来治一治团伙犯罪的姐妹帮,真是再合适不过。
伯格斯自然不可能知道什么信任危机、理性选择,但他很清楚,这个鬼地方待上一个礼拜,是人都在崩溃边缘。
整整30天被囚在没有声音的暗室,远比得罪监狱贩卖者更要命。
换句话说,哪怕他自己,都可能为了避免一个月的惩罚而吐口,更何况其他两人。
犯罪团伙又何谈相互信任,谁都怕自己说晚了遭殃,这局根本破不了。
不出半小时,拜伦队长就先后从三个消息不互通的囚室,各拿到一份名单,留下句:“一起再关十天”的命令,便大步离开。
回到办公楼,拜伦正要熟门熟路地走回自己的屋子,却突然想到安迪还在,便顿住脚步,对着里面高声道:“韦利,你出来一下”
韦利从里屋的收发室急匆匆地跑出来,等候队长的指令。而拜伦递给他一张汇总后的名单,吩咐道:“通过广播,让名单上的四个人,在放风时间到大厅等我”
伏案绘图的安迪,早在听到熟悉的声音之时,就下意识停住笔,但直到笔尖凝出一团墨,差点污了图面,他都没有等到那人进来。
不久之后,操场的喇叭带着些杂响,放出韦利的声音:“班森,30243;克劳德,34210;艾利斯,30265;兰纳德,31497……全部到主厅集合,不得迟到”
播放的第一遍,安迪没有留意;但当喇叭再次响起时,他喃喃道:“30265……这不是瑞德的编号吗”
是的,有的绰号叫的久了,常常使人忘却本名。被人称作“瑞德”的艾利斯,就是那位卖给安迪石锤的黑人长者。
拜伦走到主厅的时候,被点名的四个人,正泾渭分明地站成两组,肤色较深的瑞德和兰纳德面色隐忍,任由对面两人叫嚣。
对手相见,分外眼红,抢生意的,自然也不例外。但从南北战争至今,有色人种的人权被承认,却始终要在曾经抽血剥皮的奴隶主面前,矮上一头。
而班森和克劳德敢于在主厅放肆,自然是因为他们也算是上头有人,特种烟赚来的金银,都有典狱长一份。
“……怂鬼,算你们识相,不敢再跟我们抢烟草生意,以后都这么乖觉,我也能赏你们些肉汤喝”
班森并不在意哈德里队长的到来,毕竟有诺顿先生在上,他们能有什么事情,无非就是典狱长又来抽成罢了。
只是有些奇怪,典狱长居然没有自己出面,还这么兴师动众地把瑞德那种小鱼小虾也叫过来。
拜伦没有错过这句话,他不禁挑了挑眉梢,心道:‘倒是省事,不打自招’
哪怕他是个一心准备辞职的守卫队长,拜伦也清楚,普通烟草,可不值得这些手眼通天的贩卖者抢来抢去、非要垄断不可。
作者有话要说:
“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国兰德公司拟定出相关困境的理论,
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
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一年;
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
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狱十年;
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实,二者都判刑八年
由于囚徒无法信任对方,因此倾向于互相揭发,而不是同守沉默
最终导致纳什均衡仅落在非合作点上的博弈模型
个体理性选择导致集体不理性的典型案例
关于文中涉及的编号
除了虚构人物班森和克劳德的是我口胡的
其他的均参考电影囚服,如有谬误,欢迎大家帮忙捉虫
拜伦不去见安迪,一方面是着急处理“烟草”买卖
另一方面,他还不知道怎么解释这事……
安迪:我把你当哥们,你却想当爸爸???震惊.jpg
拜伦:不不不,我头晕眼瞎,认错人了!!!乖巧.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