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自祖国计划经济时代劳动工分的“积分制”,但是想要避免落入平均主义的窠臼,真正促进劳动热情,还需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
好在,监狱里的大部分劳动都属于“按件计量”的范畴,无论是炼钢伐木,还是洗衣烧饭,每个区域设置三两个监工,便可确定每人一日的工作量。
当然,锤炼一块钢板的难度远大于处理一筐土豆,积分系数自有差异。因此,囚犯们不再全心全意地奔着可以偷懒躲闲的岗位。
很多想念家人的囚犯,都主动要求去炼钢厂、采石场卖体力气;急于同外界联络的刺头们,也无心欺压狱友。毕竟,哈德里队长说了,打架斗殴大家随意,但只要被巡逻狱警逮到,积分清零。
正因如此,那些身材瘦弱、力气不大的犯人,即便没有刺头来捣乱,工作尽心尽力,也很难不落于被惩罚的区域。
不过,他们并不为此怨恼——狱警们认真执行队长布置的训练计划,哪怕一时间肌肉酸痛,隔几日就能发现,实实在在的体力提升,下一个月的积分增长,指日可待。
安迪·杜弗兰也是“后进生”的一员,毕竟,手臂拉伤痊愈以后,拜伦便没有办法继续把人留在身边,银行家不愿接受这样特立独行的优待。
但言出必行的哈德里队长,还是抽出时间给朋友“开小灶”。
他传授给安迪的搏击术,配合着劳动间歇的体能训练,虽然不能让人一夜之间变成六块腹肌的型男,但至少有了自保之力。
一天,晚间点名之后,安迪在窗户下方的墙壁上照例做着俯卧撑。
时值初春,夜风微凉,顺着铁栏的缝隙,正好吹走安迪身上蓬勃而出的热汗。
‘48……49!50!’接近极限,安迪双手紧紧扒在墙上用力,谁承想,他刚完成最后一个,顺着重力的驱使跌回床铺,手里却抓下一块墙体。
把石块端到眼前端详,他掌心合拢,再张开,只见些许碎块和大把石屑。
安迪捻起碎屑打量,半晌,他转身跃向床头,手指微颤地抖开书页,一把捞起石锤,奔向无人的那面墙,奋力一击。
锤尖瞬间楔入石墙,右手抚在胸口,感受着心脏过快的搏动,安迪轻轻回拉,半个巴掌大小的一层墙皮随之落下。
如是重复几次,安迪的理智逐渐回炉,他深呼吸以压制内心翻腾的激动之情,攥着那柄锤子,望向窗外朦胧的夜空,静坐至天明。
作者有话要说:
琳达是谁?
全名琳达·科林斯·杜弗兰
你们说还能是谁……
作者君又使用时光流逝大法啦
本章结束的时候已经到1948年初春
电影中,安迪1947年买锤子
但直到1949年买海报才开始挖洞
这里算是以相对合理的铺垫
让安迪提前开始挖洞
希望大家继续纵容我的魔改哈哈哈
ps:为保证质量,本周只有一更,都怪过年太热闹233
下周我尽量加更啊,你们不许打窝!!!
第11章第十一章
照例将下个月的工程名单交给诺顿,拜伦脚步轻快地走回楼下的队长办公室。
一切向钱看的典狱长,只在乎花名册下面那张预付款单,自然不曾发觉,劳动积分并不充足的安德鲁·杜弗兰,被偷偷加上‘协助狱警工作’的20分,成功进入外出砌墙的队伍。
项目工期从三月初到四月末,正是缅因州万物复苏的大好时节,要是能走出监狱的禁锢,去放放风、踏踏春,哪怕是再苦再累的活计,也不会有人推却。
想到好友,拜伦从右手侧的抽屉里取出一张信纸,上面记载着两人近来的“聊天记录”。
‘印象派有着最质朴的魅力,色彩明丽鲜亮、光影动感活泼,画面轻松自由,它是没有门槛的艺术,用不着满腹经纶也能被瞬间吸引——追寻美,是所有人的本能’
这是拜伦写给安迪的上一条,说的都是真心话。
从14世纪到18世纪中叶,意大利,始终是整个欧洲世界无可争议的艺术殿堂——从佛罗伦萨画派到文艺复兴三杰,宗教传说依旧是描绘主体,但真实存在的人成了万物之尺度,包括艺术作品中的神明。
但从巴洛克到洛可可,笔触更为精巧轻盈的同时,西方艺术的中心,也悄无声息地从罗马走到巴黎。
18世纪晚期直到拜伦如今生活的年代,法国始终是流派更迭的先锋旗手——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乃至拍卖场最新的宠儿印象派,全部围绕着法兰西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