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42_雍武史略_奇书网
返回

雍武史略

首页
分卷阅读342(1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陛下,我王若谋反何必远救梁安,反倒是齐刺史伐晋,让本是援救梁安的晋军不得不回师,赵国才占领梁安”

“巧舌如簧”宣帝冷笑一声说“晋国真是人才济济,你叫什么?”

“小人申学文,拜见陛下”

“你就是申学文”晋国青年实权人物,宣帝没想到竟然如此年轻。

“小人不敢”

“申学文,你说晋王没有谋反之意,可齐宇却跟朕说晋王狼子野心,一对一错,孰是孰非难以定论,朕要细细查问,三思而定”宣帝扫了眼他,向御座走去。

宣帝刚刚踏上玉阶,申学文在身后叩首又说“陛下所言极是,只是有失礼法,齐刺史天子之臣,晋王天子胞弟,臣子谋逆,尚且要三查而定罪,否则枉杀忠臣,如今陛下胞弟恪尽礼法,遭人中伤,齐刺史但有忠心不会不报于陛下,岂能私自征讨,若有失,晋王身陨而察之无罪,岂不让陛下背负罪名,令太后落泪”

“你说的对,不能枉杀忠臣”宣帝又站到他面前,低头对他说“所以朕要三思而行!”

申学文顿首没有再出声,宣帝冷哼一声,一甩袖子离开,王公公高喊了一声散朝,跟着宣帝离开永寿殿。

众臣相继退去,申学文跪在地上看着渐渐散去的大臣,还有远处的宣帝,目光扫过御座,他忽然觉得自己明白了赵先生的心思。

朝廷疲敝积弱,晋国蒸蒸日上,晋王比任何人都适合这里,至少他觉得比宣帝更适合。

申学文入京当日,北境军南下屯于新城和坞城,新阳但有动向,立刻挥军南下。

拜州郡边,蓟城晋王军汇合大梁两营,二十万重军屯于此地,随时准备越过疆界,上境城江成文部和金田的安子期部,也蓄势待发,赵国晋国之战,一触即发。

乐兴殿

“王爷,赵尚书密信”

自从赵志平被打发到西南之后,赵先生并没有怨言,兢兢业业做自己份内之事,可是秦宇明白,大才子的心从来没变过。

关中军攻入晋国的时候,赵志平曾率军营救,只是毕竟太远,还没到达彭城,关中军就撤退了。

收起心中感慨,秦宇目光转回到信上。

:臣平顿首,怀城失守,梁安沦陷,南宫询殒命于此,臣切感大王之痛,明大王雪耻之决心,故献计于大王。

赵卒虽二十万之重,然梁安士绅百姓无不痛恨,大王之军乃为义师,有民心归附,二十万赵卒屯于梁安,梁安远赵国而近晋国,粮草兵马供应不及,晋国有地利。

大王将兵十载有余,兵事无需微臣多言,臣之忧在大王之心,赵王宵小不值一提,然赵国在天下之中,东临静州,北有京畿、安郡,晋国灭赵不得其利,反使吴国,朝廷得以占赵土而胁晋国。

赵亡则关中与京畿想通,朝廷得齐宇这等强援,晋国东壁尽皆有危,静州郡边,吴王虎视眈眈,若吴得赵地,则北上之路已通,晋国再无东出之便。

故大王可以伐赵,但不可杀赵王,可灭其军不能夺其国。

关中军入晋,天下哗然,大王必兴兵,使天下人知晋军之威,不敢再犯晋国疆境。平阳齐宇驻军之所,以晋卒之强劲犹耗时日,劳民伤财,臣意占望城、九治城,此皆平阳重城,占之可保拜州无忧,他日养精蓄锐,晋国自此发兵,亦事半功倍。

如此外张大王之威,内不必耗损财力,此两全之策。

臣明大王之心,然王不欲九鼎,犹需保全晋国,全晋国乃全大王自身,为臣者岂忍见大王坐困危城,望大王兴兵讨赵王,伐关中,能忆起臣言,三思而行。

唉··秦宇收起信笺,一瞬无言,抬起头他问李晗“赵先生在江源都忙些什么?”

“赵大人揽西南行事,如今正在羌边走访”李晗回答。

赵志平久在晋王身侧,如今这次梁安的事,让他多少有些同情赵志平,若当初真如赵志平所言,挥军梁安,恐怕也不会有后来的事。

秦宇点点头,想了一会儿又说“听说前一阵子援救大梁的时候病了,你去告诉太医院备些药给他送去”

“是”李晗行礼看着晋王说“王爷可有话要末将带给赵大人?”

“没有”秦宇挥手示意他退下去。

李晗的心思,大梁朝臣的议论,他都知道,梁安此役,让不少人后悔没有听赵志平之言,对赵先生翘首以盼的人不少,所以赵先生还得在羌地待着。

赵志平的心意没变,自己的心意也没变,多见无益。

秦宇独自在殿内转了几圈,站到廊下,放眼看去,红砖金瓦,只是他忽然发现这宫内怎么少了那么多他熟悉的人。

赵志平被他扔到了西南,王蒙那个傻大个也不是一个跟在身边的副将了,申学文、安子期、李晗这些后进之辈,他们畏惧自己,仰望自己,远没有傻大个那么好玩,也没有赵志平那般心意相通,可以托付。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